目前分類:法界心經略論 (63)
- Apr 25 Sat 2015 10:25
一真法界
- Apr 22 Wed 2015 09:52
諸法空相
從「空而不空」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知道:要空…也要能空的才能空;如果是不能空的…那麼說真的…再怎麼空 就是沒辦法空。
因而,我們必須從這個問題中…正視:能空掉的…那是怎樣的有?又「空」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 Apr 21 Tue 2015 12:28
無苦集滅道
了解了「色蘊即是空 空即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亦復如是)和「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的層次道理之後,我們就更能確認「五蘊皆空」的甚深語義。
也就是說,要到這個時候,我們才算是真正的懂了「空義」。
- Apr 20 Mon 2015 11:38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只要「無明業識」還在,那麼要「五蘊皆空」並不是那麼容易。
當然,如果有人把「識蘊」的「識」定位在「意識」的話,那可能會比較容易「空」吧? 但………,這樣怎麼有辦法「無無明」乃至於「無無明盡」呢?因為這樣的「空」說真的也只能用「沒有」的內容來解釋…「無」無明…和「無」無明盡,不是嗎?
- Apr 19 Sun 2015 10:31
以五蘊不空故 知法界無量光無量壽
- Apr 18 Sat 2015 11:44
從「五蘊皆空」來看五蘊實相。回到本來的體性。
從「五蘊皆空」的實相來看,其實能空的就空掉(緣滅)了,不能空的就必然會回歸「本來」。(註:從這裡,我們概略可以看到「空」和「本來」的關係,因此,之後有關「空」的更深法義,一定不能錯過「空→本來」的這個語義轉折。)
所以,從「色蘊」「識蘊」的「色」和「識」…皆回歸本來的「如來藏物」和「如來藏心」之外,我們實在也可以從這個「實相」來確定…因「識色相緣」而有的「受蘊、想蘊、行蘊」…它們又是怎樣「不相緣」的回歸本位之後…又是怎麼的「空」了……。
- Apr 17 Fri 2015 09:47
識蘊即是空→識即是空
- Apr 16 Thu 2015 10:07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Apr 15 Wed 2015 10:07
無明就是從點到圓的那一層隔膜
當我們認為我有一個很聰明想法的時候,這個「很聰明的想法」事實上就已經有了一個「很聰明的盲點」在裡面。
而這個「盲點」就在「會有聰明想法的…那個源頭」上,也就是指一個人思路的…那個轉折點。
- Apr 13 Mon 2015 14:59
隔陰之迷的關鍵處
原來「隔陰之迷」不是只有「隔陰」而已,因為「隔陰之迷」事實上也說明了「隔物」之迷,也就是說:心和物是完全獨立而不同的「体」,只因為「心物相應」因而產生了法界不可思議的奧妙現象……
所以,會有「隔陰之迷」的第一個關鍵就是「迷」在:「五蘊身」在「心物分離」(死亡)的時候,「物」在「心的直線中」…斷了。
- Apr 12 Sun 2015 09:49
隔陰之迷
很多菩薩道的行者,會「乘願」的再來到娑婆世界。很多「業識」未淨而還需要努力的再來人,也會依他的因緣再來娑婆世界。很多恩怨情仇的輪迴眾生更是會依著無可奈何的因緣果報再來娑婆世界。也有很多剛進化成熟的眾生,也會依著好不容易才成熟的因緣 來到這個娑婆世界…………
所以,不管是怎麼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的,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再來人。
- Apr 11 Sat 2015 10:18
菩薩道上的智慧
只有「五蘊皆空」的時候,「五蘊苦」才會全然消失。如果「無明業識」還在的話,那麼「五蘊」就沒有辦法全空。
因而要「淨除業識」並不是那麼容易。並不是「見空性」之後,把一切都空了,然後就可以「淨除」業識。
- Apr 10 Fri 2015 12:09
走在菩薩道上
- Apr 09 Thu 2015 08:53
邁向菩薩道
「一切皆空」的人會把「無明」也空掉,他以為這樣就是「破除無明」了……。
然而,「一切皆空」的人也將會知道,這個「空」其實只是「個人」的一種覺受。以一切外境還如如故,以一切有情眾生還那樣的你、我、他…之故,這個「一切皆空」…必然經不起「個人覺受」的明見!
- Apr 07 Tue 2015 11:15
五蘊本身就是不可思議。五蘊為用。
「神識」投胎時,經過「識→行→想→受→色」的過程而「物質化」,最後變成了「五蘊身」。
然後當我們出生之後,我們會運用「五蘊身」來演譯「色→受→想→行→識」,於是又累積了新的「業識」。
- Apr 06 Mon 2015 09:09
空而不空。色空不二,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然後,才有行深般若可言。
雖然「五蘊皆空」了,但是所謂的「色蘊空」,其實是因為『緣滅』而把「五蘊身」的「色」回歸給「物質界」而已。
所以,「色蘊空」,就是單指「五蘊身」的消失,而不是說「物質」也跟消失成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