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是故 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略。》

.

《心經》就是「心」經過現象界的洗禮之後…如何「回歸本來」的一種『過程』。其內容真實不虛,可為一切眾生心之總歸,因而稱之為「心經」。

底下就是用「法界論」的觀點來解讀心經的:

已經能「觀自在」而行「菩薩」道的覺者,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之後,完全照見五蘊果然皆空,並度了無始業識以來的一切苦厄。同時,也以「五蘊皆空」的自內証…「無緣大慈 同体大悲」的廣度了無量無邊的苦厄眾生。

以「觀自在」故,以「行深」故,以「般若波羅蜜多」故,以「照見五蘊」皆「空」故,以能「度」一切「苦厄」故…………,以可以「什麼什麼」故,這個「可以」在在都說明了…真空妙有…的存在,故說「色不異空 空不界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所以,一切「諸法」其實都在演譯「心物相應」的那個「相」(現象)。因而,只要能証入「五蘊皆空」而了知「諸法空相」之後,即可明見「不垢不淨的心」和「不增不減的物」。

原來「心」「物」從本以來就是「如來藏」,不生不滅!

.

我們也可以用反過來的方式 來解讀上面那一段話:

因為「物的本有」本來就是「不增不減」,「心的本如」從來就是「不垢不淨」,以「本來」故,不生不滅。

亦以「不生不滅」故,「心」「物」所相應出來的一切「法」都具有「因緣和合的空性」,於是…從一切「現象」中…我們看到了「諸法性空(空相)」,也就是說:這個「空相」…正以「諸法」的方式展現在「如實的現象界」之中……

以「諸法相應而有」故,可以「不相應」而「五蘊皆空」的「度一切苦厄」,亦以能「度一切苦厄」故,更可以「空就是五蘊」的…用「有」的方式來「觀自在」。

.

然後…於「諸法空相」之中,洞然照見…「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滅道,無智亦無得……。」

也就是說,因「相」是空,於是「能照見」的「心」…就能依「照見」而照「無無明盡」(無量光),也能夠見「無老死盡」(無量壽),於是…於「空相(性空)」之中証得「無量無邊之…法身」。

最後更以「無所得故」,知「無量光」「無量壽」根本就是『本自具足』的樣貌。於是法爾如是的圓滿了「無緣大慈 同体大悲」的「菩薩道」。(註:這裡的「無量光」是指智慧,唯,另有「空間」義,我們也要知道才可以。)

.

以「心」能離「相」故,以「離」故…「相」空。以「相應而不執」了知「空相」故,此『心』依此「般若波羅蜜多」相應而不執,於是於「般若空相」中…「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以「五蘊皆空」故,以「諸法空相」故,這個「相空」「法空」在在都在說明:「心」就是以「心的本來面目」如如的存在著。

所以,「心」就是不生不滅的「体」,「五蘊」「諸法」就是「相」,「罣礙、恐怖」就是「相」裡面的「顛倒夢想」。

只要「五蘊皆空」、「諸法空相」,「不生不滅的心」就能「遠離顛倒夢想」,然後此『心』得以「行深般若波羅蜜」的…洞見法界「實相」,而達到「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識即是空 空即是識」這種「空而不空 離而不離」的「究竟涅槃」。

以究竟涅槃故,『三世諸佛』…皆於「觀自在」的「心」「經」中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註:『三世諸佛』皆因…其「心」在「經」歷的過程中…因「觀自在」而証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註:從上面的略解中,可以整理出《心經》層次的進路重點來:

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密多→五蘊皆空→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無無明盡 無老死盡→空不異色 色不異空→空不異識 識不異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涅槃(觀自在)。

由這個重點可以看得出來,《心經》真的不是只說「空」而已,而是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在談「空有不二」。

因而,一直以「空義」為尊的人,如果不能肯定「心」「物」是那麼如如的存在,那麼…很可能就會錯解「空義」而不知不覺的落入「頑空」之中!

是的,「心」從來就以心的狀態(真空妙有)存在著,「物」從來就以物的狀態(成住壞空)存在著,其因緣和合的「相」和心所認知的「法」…皆可因緣滅而「空」也皆可因空而如實的「覺照」(ps.「物」則如實的被覺照),但其「本体」的狀態 從本以來就是…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亦以「能覺」與「被覺」…覺為一体,能所俱泯,於是得以心物一元而觀自在,然後…於「無無明盡 無老死盡」(無量光 無量壽)中…究竟涅槃!

註:「心經」的重點,雖然就是在「心」,但「法界論」是用「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理趣…來解讀「心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