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般來說我們都認為…已見空性的人就是親証了「色即是空」。

這樣說當然沒有錯,但這樣的語意似乎是有點含糊,所以遊子必須再稍微說明一下:

從「五蘊」可以被空的角度來看,「見空性」其實是一種「自內証」,自「內」…証了「五蘊皆空」。所以這種「蘊空」的「空然覺受」其實就是斷了「我法二執」,然後確定「自己」(本如)不會「再起五蘊」的…被「五蘊」緣起緣滅去。

以「自內証」故,一般所謂的「色即是空」,其所指的本義 其實就是:色蘊即是空!

但是,「色蘊」並不等於「色」。而是指「自己的業識」和「名色」…彼此相緣的那個…『糾纏』。

.

換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當自己「業識」所相應而來的那個「色蘊」已經「不再因業識而緣起」的時候,我們說這就是…空。而且可以是「全空」。所以,這個「蘊」…的「糾纏」…是可以「絕對的空」。(註:唯以「絕對的空」故,方能明見絕對的「有」。然後,也才能因「絕對的有」而洞見…識色相緣…會產生怎樣的五蘊。)

但是,不可否認的,有很多「見空性」的人,常常在「色蘊即是空」的時候,就把這種覺受一下子很托大的跳到了「色即是空」,於是錯失了「色蘊」到「色」這個過程的『語義轉變』。以致於…竟用這種「空見」錯解了「色即是空」,然後就莫名其妙的錯解了「空義」。

說實在的,這個「色蘊→色」的過程…實在還有好幾層的義理,我們不能用跳躍的思惟來乍然高攀,然後錯以為這就是「頓」悟……!

 「空性見」的人,如果只依著「頓見」而無法明見「過程的轉折」,那麼就很有可能會落入「頑空」之中,還以為是悟得了無上法義。

.

真正有「空性」經驗的人,他應該會因著「空性見」而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心行進路…會是什麼。所以上面所說的,其實只是先針對很多「只有乍然感受」和「只憑意識揣度」的人來加以提醒而已,因為他們的証量不足,很容易用跳躍的思惟來邏輯他們的「空」義,然後以為只要「一切皆空」就是「法界實相」了,於是當《心經》在講「五蘊皆空」的時候,他們就很聰明的從「色蘊即是空」直接跳到了「色即是空」………

於是:錯失了「自內証」的內容,也錯失了「外境」的如如實相。

………(略)

.

總之,從「緣起緣滅的空」…到「色蘊即是空」…到「色即是空」…的這條「空」的進路上……,只要不落入「頑空」之中,無論如何,到最後必然會看到「空而不空」的實相。

尤其是,「空性見」也只是「法界大圓」的一個轉折點而已,因而,當我們走到這個轉折點之後,事實上 我們還必須用更進一步的方式來「印証」……空即是色!

因而,我們還不能用「不起作用」的方式…來証入寂滅涅槃……。因為,到現在也只走了「半個圓」…。

只靠「自內証」…怎麼有辦法了解「法界實相」呢?如果只在「自內証」的空裡面強說…這種「空」不是「空」,那…這樣就已經算是了解「不空」了嗎?

如果《心經》上所說的「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沒有錯的話,那麼,我們真的就必須緊接著再走一趟「能起一切作用」的「空即是色」這樣的進路才可以……

也可以這麼說吧:當我們能藉著「有」而繼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話,那這就是在「印証」什麼是「空即是色」。

然後,以「空即是色」故,我們才不會死腦筋的只會說「色即是空」……

也才有辦法更明確的瞭解什麼是…真正的「空」義!

 .

是的,當我們見空性而明見「色蘊即是空」(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的時候……,當我們有辦法從「色蘊即是空」而明見「色即是空」的時候……,當我們有辦法從「色即是空」而明見「空即是色」的時候……,當我們有辦法從「空即是色」而明見「空即是色蘊」的時候……

那麼…………「空即是色蘊」、「空即是受蘊」、「空即是想蘊」、「空即是行蘊」、「空即是識蘊」,這就是菩薩道要走的「五蘊為用」的路!

.

然後,也真的要這樣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才能真正的「照見五蘊皆空」……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註:這裡的「五蘊皆空」已經只不是「識色不相緣」的那種「空」,而是指「無無明」而法爾如是的「五蘊皆空」。也就是說,這時的「空」義已經不是先前所說那種「空」的內容。)

最後:緣起緣滅就是緣起緣滅,因緣和合就是因緣和合,空性就是空性,存在就是存在,涅槃就是涅槃……,法界從本以來就是如是如是,哪是我們說「空」說「有」所動得了分毫的,而這就是「法住法位」的一真法界!

到這時候,我們也才知道…佛陀所說法…是怎樣的不壞世間相。

遊子的意思是說:要這樣 才能「拈花微笑」的看懂佛說啦!也才懂得什麼是:佛陀從來就沒有說法!

.
註:有關「色即是空」的法義,是不同於「色蘊即是空」,但有關這個議題,另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