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接:無極……?

傅錦隆 了然所異之解,法界是本無、本空之形容詞,其是「法爾如是」,一般稱自然法則,又形容是萬物本來的面目或說故鄉〈真心正覺〉;是因極久之存在,致一念無明之動起,有此一之念,其就脫離「法爾如是」另立自我〈我執或我集〉,此叫「太極」〈是故:致稱物物均有太極〉,並當下就分有清與濁之陰陽兩儀性,何以故?無解?這叫無明或無始無明之敘;然無明一念起之前,就是真心正覺,也就是以海水來作譬喻也!萬物是由無明之一念後,經錯綜複雜之因與緣所成立〈一切物質在此成立,含蓋物理、化學、溫濕度、能量、、、山河大地諸等〉,致以海水中之萬類來譬喻;至於為何無極中會有太極,因無始致無解故,致以無明之語稱述,學佛就在設法來突破此無明,而達或說證悟「法爾如是」,又稱無上正等正覺;然物質會與諸物質交互為因與緣,繼續輾轉又成立各諸不同的物質,這是屬於物理化學諸等作用,這也是輪迴不息的現象,此就是物質均各有其功能作用的來源〈各自體性不同〉;依人體敘述,人之所以有六根之感覺功能作用,是五蘊在主宰六根去觸六塵〈腦神經在傳導,也就是神識或說靈魂或說腦波;佛經無此敘哦!是獨自悟解提供酌參!不認同者可棄之也!〉,致有六識的功能作用也〈六根的感覺神經:如視覺、聽覺、嗅覺、、、〉!【此段內涵,是後學依據人體的生理解剖學在論述,這與佛陀敘述,學佛須內觀五蘊十八界的由來相符,這是事實的真理;然受未研讀生理解剖者,批判稱佛經未有此敘述;肺腑之言,然、、、未必喪志】此五蘊又稱是「心」,六根稱「身」,由此心在主導身而活動,如是義:有五蘊才有六根之功能作用;若無五蘊就無六根之功能作用也!因緣法則在此體悟;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心生法生在此依據誕生,並非「真心正覺」會生太極,真心正覺是不會造作的!後學是依佛典為主述,再參酌道儒之釋而解悟其真理,致有很多是他人無法認同之故,然真理就是真理,祂無法被毀滅,是鏗鏘有力的敘述,只怕獨自誤解而不知致沉淪哦!此就是與先知對談之必然;至於住於「無極」,就是佛家所稱「無上正等正覺」,非關有無意義,因已解脫輪迴受諸苦了,就是心〈神識〉已「無我」,此就是突破無始無明也!當下在無樂之樂中,此就是極樂世界哦!而語焉之所以不詳,是因無法敘述真理故,此就是無明也!依此無明非是心的一種狀態,是不知所以然的表達語詞,敘述長篇請諒解!祝吉祥!

讚 · 回覆 · 10小時

 

法界遊子 ●是因極久之存在,致一念無明之動起,有此一之念,其就脫離「法爾如是」另立自我〈我執或我集〉,此叫「太極」〈是故:致稱物物均有太極〉………萬物是由無明之一念後,經錯綜複雜之因與緣所成立〈一切物質在此成立,含蓋物理、化學、溫濕度、能量、、、山河大地諸等〉

●至於住於「無極」,就是佛家所稱「無上正等正覺」,非關有無意義,因已解脫輪迴受諸苦了,就是心〈神識〉已「無我」,此就是突破無始無明也!

 

◎我想這兩點應該就是我們目前看法歧異的地方。

其實,遊子的看法比較偏向「無明實性即佛性」,而不是:我們本來就是「正等正覺」…然後不知何故的…竟就起了「無明」……

以「佛性就是無明」故,我們才需要走一趟「法界大圓」來破除無明,然後才有辦法成就「正等正覺」。

「無明」的意思就是「在起一切作用的當下不能善分別」耳,而這就是「根本智」,也就是佛性。

而當我們有能力洞見「無明」之後 就不再「無知」而能「善分別而不執著」,這就是所謂的「覺悟」。而這種「洞見而不再無知」…就是一種「後得智」!

以,眾生本來就「能起一切作用」故,這個「性用」本來就不用去「修」或「得」,因而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破除無明」,而在破除無明之前…當然就是要先破「我法二執」囉……。

要破無明,就必須藉由「現象界」來体悟才可以,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現象界的激盪就沒有人有辦法破除無明,也就沒有人有辦法從「佛性就是無明」的當下…直接成就「正覺正覺」。(所以「現象界」是很偉大的,怎麼會是虛幻的呢?)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遊子會說:「無始無明」就是「太極」和「無極」兩者合一的原因,因為「無明實性即佛性」。

其實,所謂的「無極」是被「後得智」所修出來的。

當然,「無極是被修出來的」這種說法 對錦隆兄來講是無法認同的,因為錦隆兄的看法是…先有「無極」然後才有「太極」,所以會認為「無極」是本有,不是被修出來的。然而這也正是我們看法不同的地方。

先說遊子個人的看法吧:其實不起作用的「無極」,佛陀曾叱之為「焦芽敗種」……。然後,某宗教也說「無極理天的仙佛都會下凡來普渡眾生」,遊子覺得這兩種說法都是可信的,因為「無極」還不是究竟之處,因為「無極」就是從「法界」跳出來之後…自處於「無極」的一種「太虛」狀態,那是一個「空」的境界。但以「跳出」故,就無法和「太極」融合為一,以致於不能「空有不二」……。

所以,錦隆兄才會認為「法界本空」。但是,若從「空有不二」的角度來看,其實「法界」也是「本有」啊!因而遊子認為 不是只有在「無極」的狀態之中 才是「究竟空義」,因為若是這樣認為的話…那將會錯解「空義」。

遊子個人覺得,要能於「法界」「空有不二」「真假一元」的當下「究竟」…這才是真正的「法界實相」吧?以一切本來法爾如是故。

若住於「無極」才是「一切的本來」的話,那麼,不只「太極」會變成虛幻,連我們的「能起一切作用」的「本性」也都變成毫無意義了……,因為不起作用故。

所以:所謂的「無極」其實還是要回到「太極」中來法爾如是才可以,而這也正是一些仙佛們…為什麼會在「沒事的無極中」還要下凡來「起一切作用」,除了不忍眾生苦之外,其為的就是要在普渡眾生的「一切作用」中返觀自己在「法爾如是的作用」原來是怎樣起「無明」的,然後…也才有辦法在覺行之中「斷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

能於「起一切作用」之中而「無執的善分別」這才是「後得智」的意義所在,不是嗎?

.

註:其實能理解錦隆兄所說的「無極」,但這個「無極」對遊子而言只能算是完成了「個人的一個小圓」而已!雖然也值得讚嘆,但因為還不是「法界大圓」,因而還必需「行深般若」下去……然後才能看到:無明實性原來就是怎樣的佛性。

以方便法故,通常我們都會努力用「斷」的方式來破除無明,或者想盡辦法的想把無明當做是妄識,而不是用「法界大圓」的進路來洞見:無明本來就是佛性…的本來就沒有無明。

其實,「無明」是很偉大的,從遊子的角度來看,它絕不是我們一直想要虛幻掉的那個妄識,而是它本來就是我們「本自具足」的佛性!然後以「佛性」故,就這樣…逼著我們走一趟「法界大圓」的…後得智。^^

讚 · 回覆 · 1 小時

 

下接:無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