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接:太虛……?

法界遊子 沒想到我們可以溝通得來,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雞同鴨講,感恩!

●將海水譬喻如「真心正覺自性」,而「心物」是在其海水中;

◎是的,遊子也可以持同樣的看法,只是接下去的,遊子不會用「若無海水其必無法存在,或說生來吧!」來解讀,而是會認為:「真心正覺自性」(海水)遍含一切處故,能完全遍知「心」與「物」的一切作用。

◎以明明白白如實見故(即海水中的一切動靜皆被海水所如實知),此即名為覺,亦名「真心正覺」。

◎也就是說:此「真心」必能覺照「心物之一切作用」而如實見,就如一切器物從不會在海水中消失一樣。

◎唯,以「妄識」故,竟讓我們無法如此如實見,於是就有了「執」見,然後就又有了「破執」之見,也因此我們才說要破除「妄識」。

◎所以,我們真的不能說「心」「物」就是「妄識」所生,然後說「心物都是幻」。而只能說:如果不能如實『見』心物之本來,那…那個「見」其實就是妄識的一種錯見……

◎其實,若為了破執,然後認為「心物都是幻」…,那「心物都是幻」何嘗又不是另一種「妄識」呢?

◎因為,當我們處在「真心正覺」之中,那是一種空然覺照,於是以「有見」「無見」皆泯故,心中空然無執 而覺照一切外境!

此是名一切皆空,而不是把外境都空掉了,然後才說那樣才是「一切皆空」的覺!

◎錦隆兄還可以看到你眼前的電腦吧?所以這樣就可以証明能被空掉的是我們的妄識,而不是硬把電腦變成空幻的假相……。然後…自己卻還在自已所設定的假像中 如夢如幻……來以為自在。

.

●若無海水其必無法存在,或說生來吧!

◎其實,遊子也能理解這一句話,因為…所謂的「真心正覺」其實就是指「清淨無染的心」,因而所謂的「妄識」也真的就是…「若無海水其必無法存在」

◎因而………「妄識」和「真心正覺」都同樣是屬於「心」的範疇。

◎所以,我們可以進一步的說:妄識真的是由「真心」所生,然而「物」就不是了,因為「物」只能被「妄識」所錯認和被「真心」所「正覺」,如此而已!

◎然而,在佛教界,因為錯解妄識和錯解空義故,已然將「物」空幻化了…,這樣整個法界將會變成一個大笑話……。

◎不忍讓笑話成真故,這也就是為什麼 遊子敢大膽冒佛教界的大不諱而提出「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理由之一。

讚 · 回覆 · 8月19日 14:04

 

法界遊子 ●所謂「無明」就是無解,窮其追根究底,均無正確的答案啊

◎其實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以可以「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故,因而只要能破「無始無明」就能「無無明 乃至無無明盡」……

◎不過,這個問題對我們而言不大,所以略過!^^

讚 · 回覆 · 8月19日 14:16 · 已編輯

 

傅錦隆 再感恩開示,是故同一個「心」之名,就有正覺之真心〈法界大圓,畢竟空,但非是頑空〉,與五蘊之功能作用,又叫神識〈經云:生因識有,來先去後之主人翁〉,此亦叫「心」,然此心是妄識,因是無常故〈暫有,是幻夢也,是由我之執或說我集所生〉;學佛就在區別此心啊!然萬法唯心造,就是此神識之心,真心正覺是不會造作的;這必須再從無極談起,所謂無極就是真心妙覺,因本空寂,受沉寂無遠弗屆之時空,且無量久之時間,致一念無明之動起,而分陰陽之相對,便開始產生相生相剋之變化了,所謂其變化中,就參雜錯綜複雜之因緣,交互作用而有器物界了,開始受輪迴受苦無了時;至於陰陽之解:無極生太極,物物均有太極,也就是均含有陰陽之事,以太極之立場言,陽屬清,陰屬濁;其陽就是真心正覺,又叫佛性;而陰就是無明,其一之動就開始有變化了,而其之如何變化,均含有陽清之成分在內,這些均是微妙甚深之理論,然無明就是來龍去脈無法說之無解,探討這些的目的,在了解法界一切之所以然的智慧;學佛就在於如何使神識不起功能作用,而迴歸於本覺中而已,非目前社會中,大都弘法者均在開示世間義,以盲引盲啊!都在行欺詐、恐嚇哦!難聽之俗語叫「烏別拉庫」,都在相皆沉淪受苦啊!不知有人認同否!

讚 · 回覆 · 8月19日 18:45

 

法界遊子 「太虛」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而現在這個「無極」與「太極」的問題…,遊子覺得還是有必要好好的釐清一下才可以,因為在「心物混淆而不明」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很多語焉不詳的玄義出來……。

且待遊子比較有空的時候再來回饋,感恩!

讚 · 回覆 · 8月20日 12:50

 

傅錦隆 奉悉!俟機緣候教也!至於「無極」與「太極」之釐清,所謂無極:就是無法說的境界,其非屬有或無,是畢竟空淨琉璃,無一物,也就是以「太虛」或「真心正覺自性」來形容也!然他非是頑空,故佛家以無上正等正覺來表示之!亦以萬物本來的面目,或本來的故鄉來敘述,又可說無明尚未啟動前之體;所謂太虛:其太之義就是太一:是天地間廣大而純一之氣,又名:太乙;虛之義就是不真實,又稱空虛,也就是在敘述一個無法形容的空體也!易之理以無極表示敘述之;然太極:其已一念無明之啟動,並含有兩儀陰陽之體了,已造化離開太虛之體了,此為兩者之異!然真心就是指無極也!而物就是指太極也!而此物含空之體;簡言之;無極就是正覺,太極就是無明;正覺就是極樂世界,無明就是輪迴世界;迥異在此!此敘不知先知能認同否!再續前節義:神識之心是「小我」,是無常之妄;而正覺之心是「大我」,常住我淨;修行是依小我,設想依佛法回皈於大我中而已;並無佛可成,或須諸特異功能,且無須諸垃圾法門;簡言之:解脫之法是「無為之法」,然「無為」之義,是般若之法,般若是「清虛之慧觀」,此為不二法門,這須有經驗者始能表達,非混飯吃或吸金者,或偽冒佛教從事旁務在營利者,或非真正佛教之教義之弘法者所能表達的,特為佛教之前途,致有此機緣互磋磨求證,在此向先知致意,能慈悲開示供有緣者參酌,俾佛教之光輝再掀起漣漪,永續發展,是諸眾之福哦!

讚 · 回覆 · 昨天 9:08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所謂無極就是真心妙覺,因本空寂,受沉寂無遠弗屆之時空,且無量久之時間,致一念無明之動起,而分陰陽之相對……

◎遊子的看法略有不同,因為既言「無始無明」,那麼以「無始」故,「太極」和「無極」應該是「同時」的,而不是「無量久之時間,致一念無明之動起」……

◎因為能「致一念無明之動起」,那就不算是「無始」了。而是已經有了一個開始……

◎遊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佛性」本來就具有「能起一切作用之性」,以「本來就具有」故,此「性」卻是「只負責 起作用」卻沒有「因果善惡之分別念」,於是……就起了一切善惡苦樂之作用……

◎唯,以「不懂得」如何善分別而避苦故,才稱之為「無明」。

◎然後,我們才從這「一切作用中」以「離苦得樂」的本能…開始「分別」,於是有了更明顯而強烈的執著……。

◎但,就是因為要得到真的「離苦得樂」故,所以我們就必須完全去除「執著的分別」而明見佛性本具的「善分別」(智慧)才可以……

◎以努力去除「執著」故,頓見佛性而証入般若。

◎然…接下來還要過一個「行深般若來」來去除「無明」,使能「無無明 乃至無無明盡」…才算是証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或許吧?「真心正覺」或許就是「無極」的境界,但這種「無極」,是「不動」的,以摒除「能起一切作用之性」而住於一個高妙的境界…故。(註:若從「法界一体」的角度來看,住於這種「無極」,其實是無意義的……。)

◎更何況是,這樣的境界並不符合「法爾如是」,因為「不起一切作用」故……。而且這樣就和「太極」脫離了關係,然後就無法和整個法界「不一不異」,也就無法達到「真如」與「現象」不一不異的「真假一元」。

◎有某宗教好像有這樣說:為了渡無量眾生,有很多仙佛從「無極理天」倒駕慈航而來……。這個會「而來」就表示那「無極」還不是「究竟」之處,而是一個「境界」,也就是說:仙佛們都還必須「而來」「行深般若」,然後才有辦法成就「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的涅槃!

◎遊子個人會很喜歡「太極圖騰」的原因就是:事實上「太極」本身的內容…就已經包含了(連貫)「無極」與一切「現象」的道,然後…可以「空有不二」而「當下即是」!

註:以上所說,只是遊子個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確,唯呈心所見耳。^^

讚 · 回覆 · 22小時

 

法界遊子 ●然真心就是指無極也!而物就是指太極也!而此物含空之體;簡言之;無極就是正覺,太極就是無明;

◎若從先有「真心」之「無極」而後有「物」之「太極」的角度來看,那麼錦隆兄的意思就是說:「心」能生「物」囉?

◎又,如果「真心正覺」就是一個統合為一体的「無極」的話,而「無極」就是一切的源頭的話,那麼…那麼多的「無明眾生」就是從這個「無極」所生出來的?這樣不就變成「那個無極真心」能生出「眾生心」的謬論來了?

這不就變成了「九六原靈是從無極而生」的一種宗教說法……?

◎錦隆兄又說「太極就是無明」,那這樣不就變成了「無明就是物」?不管如何,這種說法…至少是把「無明」和「物」的語義是完全搞混在一起了……。

◎所以遊子說這樣會「語焉不詳」。

◎遊子的看法是這樣的:「無明」就是專指「心」的一種狀態,就如那個「真心正覺」一樣。

而「物」之所以會「物質化」,那是因為「無明」的妄動,然後與「物界的能量」產生「相應」,於是「物界」就有了「因能量而物質化」的山河大地產生……

讚 · 回覆 · 21小時

 

下接:太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