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故,「心」和「物」本來就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狀態。以「心」根本就不是「物」故,「心」從來就不曾以「物有」的方式存在過。
但是,以世間因緣故,我們都習慣用「物有」的角度來看「有沒有」的語義,於是很多人就會從「五蘊身」的角度……把「心物一元的五蘊身」當「心有」來看…然後「心」只好被當成「物有」了。以「心物一元」而以為「心就是色身的靈体」故,於是這種看法就很容易落入「梵我真常」的錯見之中。
同樣的,亦以「心物一元的五蘊身」故,也有人會以為「當色身完全空了之後 所剩下還能存在的就是心」。以「物無有之後就是心」故,他們就會用「物空」的角度來看「心」。其實,這樣也很很容易把「心」當做是「物空」來看,於是唯有「物空」才是一切「覺知」的實相…,然後就落入了「頑空」之中而不自知。

法界遊子的相片。
法界遊子的相片。

 

法界遊子 ●把「心」當做是「物空」來看,於是唯有「物空」才是一切「覺知」的實相……

◎錯解「五蘊皆空」的結果,就會以為只要把「一切物」空了之後,那個偉大的「覺知」就會全然的展現……

◎是的,他們把這種「脫離物縛(五蘊身)」的「覺知」,錯當做是「法界」的全然覺知,於是,就把這種「空然聖境」套用在「全然的法界上」,最後就落入了「一切物非空不可」的死胡同裡面去了。

因為「物不空」,對他們而言…就不會是「全然的覺知」,以「覺知已被物所縛」故。

最後他們還把這種「全然的覺知」錯以為就是超越了「你我」甚至是「法界」的「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真是顛鸞倒鳳啊!

讚 · 回覆 · 4 · 8月13日 13:20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亦以「頑空」故,於是:「心」就變成了沒有「心体」的虛空狀態,最多只是變成了「心能覺知」的那個「覺知」之「性」質而已。然後以不知「体性用相」故,還會以「性質」之性…來當做是「心体」來論。

以把「性」(性質)錯當是「体」故,於是…想用「覺知」的角度來談有關「能所」的一切描述…將不得不變得牛頭不對馬嘴,而且也會變得完全抽象而不知所云……。

以不知所云故,最後只能以「言語道斷」來給自己圓說了。

又,以抽象而混沌故,這不只會錯解「体」之義,還會把「覺知」的「性」質…錯當成是「不是相」的「空」相來論!

其實,他們的這種「性」(性質)從來就不能用「相」來形容,因為「我感覺會痛」的這個「感覺」從來就不是「相」,怎麼可以拿來當「空相」討論呢?最後竟然還用這個角度來否定「相」,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所以,他們所說的「空相」根本就把馮京當馬涼,然後卻理出了一個很奇怪的邏輯,那就是:你打他,我不感覺到痛,所以「你」、「他」、「打」和「痛」對我來說都是「空」的!更何況是這個「感覺」非体非相,所以「我」也是空的。然後以無「能所」故,所以一切皆空,這是什麼話嘛?

讚 · 回覆 · 2 · 8月13日 13:57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心」相對於「物」而言,雖然是「空」,但是這個「空」…從來就不是「虛空」。

又,相對於「虛空」而言,「心」卻是「有」,只是這個「有」從來就不是「物質性」的「有」。

「心」,從本以來就以這種「非虛空亦非物質」的狀態存在著!

有人為了否定「真常的心」,他們會拚命的否定「心就是實有」……

但問題是:「物」從來就不是「實体不變的那個實有」了,更何況是比「物」還空的那個「心」呢?

因而,所謂的「實有」或「頑空」,其真正的問題就在「一個人的認知」上!而不在那個「心物的實相」上!

那麼……

那個「認知」是什麼?

嗯,要了解這個「認知」的真相,那就得從「無明」到「無無明」乃至「無無明盡」的走完一趟「法界大圓」才能「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

「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法界實相,從來就不會被「眾生的認知」所唬爛!

以本來就是實相故!

讚 · 回覆 · 2 · 8月13日 14:37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其實:

「物」從來就一直以「物態」的方式存在著。「心」亦一直以「心態」的方式存在著!

「心」「物」從來就沒有「實体不變的有」或「虛幻不實的空」的這些問題!

然而,只因為我們無法確認「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於是在「空」「有」上、在「有相」「無相」上…、在「有為法」「無為法」上、在「心能生物」「物能生心」「心物混淆」上……,就產生了很多認知上的問題!

讚 · 回覆 · 1 · 8月13日 14:38

 

法界遊子 ●只因為我們無法確認「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於是在「空」「有」上、在「有相」「無相」上…、在「有為法」「無為法」上、在「心能生物」「物能生心」「心物混淆」上……,就產生了很多認知上的問題!

◎以「認知」故,以「認知上的問題」故,以「認知才是問題」故,以「解決認知才是解決問題」故,於是…我們就是要從「認知」本身來下手……。

◎這種「認知」…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看法」…講得精確一點就是指…「妄識」或「執見」!

◎也就是說「妄識、執見」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本所在。

◎於是我們就必須從「妄識執見」裡面去找到「覺知的真相」…。註:「心的實相」和「法界實相」這兩者的內容和義理…相差十萬八千里,但…以某種原因故,有人卻可以在這兩種「實相」中岳飛打張飛,所以這種人就算已經看到了「心的真相」,但事實上他的「認知」還是有很大的問題……(略)。

◎因為「認知」上的那個「妄識執見」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所以「法界本然的實相」從來就不是「問題」,也就是說:「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實相,從來就不應該是問題……,然而……(略)

◎甚至我們可以說「心」「物」從本以來就是涅槃,或說「心」「物」從本以來就是「本有」(無生)!

◎亦以「涅槃」故,以「本有」故,一切的「法」…宗門、教法……才有辦法在「本有」上面演說一切法義!

◎也就是說,我們所論的一切…無論是或「空」或「有」,都是在「本有」的立場上…才有辦法成立「空論」或「有論」,否則一切法都只是龜毛兔角的等同戲論,毫無意義!

◎因此,我們就可以知道「空」其實就是在「本有」上…邏輯一種「空的理論」。而這個「空」…事實上就是要破除「執有」……然後讓一切錯見回歸到「本有」(無生)的面貌!也就是說…要回歸到「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本來面貌,然後……(略)。

◎「空」義如是,其實「有」義…亦復如是!「有義就是要破除「執空」…然後讓一切錯見回歸到「本有」(無生)的面貌!

◎於是:正本清源,空有同義!

讚 · 回覆 · 2 · 8月13日 23:26

 

法界遊子 認知→妄識執見→破除妄識執見→心的本來面目→心的(体性用相)之實相→空然覺照→明見一切外境之實相→法界一切被覺所如實認知→法界實相→能所無間 心物一元→ 當下即涅槃→ 一切法當下如是→法住法位 法爾如是→輪涅不二→…………。

上面的「進路」很長,但簡單的說就是:認知→心的實相→法界實相。

以「法界實相」本來就如是如是故,可知:若我們認為有某種「法」才是唯一、無上的話,那麼………,那麼其「認知」就算曾經因那種法而有過「覺悟」…其實也被那種法所縛了

也就是說:自己被自己所認知的法所「暗示」「催眠」了……,然後…就落入了另一種自以為是之中……(略)……。

讚 · 回覆 · 1 · 昨天 9:53

 

法界遊子 應機,最無上!

每一個人都有和自己相應機的無上法。

因而,若把自己的無上法強套在別人的身上…,那麼…上面那兩句話…馬上就產生矛盾了!

拿著「自己的法」去頤指一切「不是我…的法」,這不落入「自以為正覺」的矛盾中 都難!

有能力「一法通萬法」的人,必有能力「觀機逗教」而証得無量法門!

讚 · 回覆 · 1 · 昨天 10:03

 

傅錦隆 讚!對機也!空有均是妄識執見,心物眾生,原來都是唯心現量所起,由此建立世界的形形色色;這若依「易經」之述較容易懂其真理:法界本無〈無極〉,因寂之久遠,致分清濁,清濁就是兩儀之陰陽〈這是物極必反的原理故〉,由此始有相對之論,兩儀生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等掛,各掛生六爻,爻爻通變致生一切萬物〈這是其濁所生哦!是物理與化學之錯綜複雜之因緣故;而其清是不生不滅也!其本無生哦!亦非有與無之見;那是故鄉之說也!〉;此就是佛家之說,一念無明生起,就是妄識生,〈就是十二因緣中,無明、行、識等三者一體,〉由此致有「我執」之執見了,這個妄識就是「神識」,也就是道教之所稱靈魂也!也可比喻如海水之生起的泡沫個體〈器物世界是佛性之顯現之真理,與萬物均是同性同體之論均在此〉;若依佛教之正見,反求自心,靜慮思惟,便自能看出其是種種妄想的由來;體悟這些就可排除一切邪見,才能行持正法而達涅槃,才能見到本來的面目,回到本來的故鄉唉!〈若回到此故鄉,就知法性也!不必爭論了〉了然善知識能談此內涵,必是過來人也!敬請自在之遊子先知:慈悲敘述如何依序達此境界之方法,此才是重點,使學習者能改邪歸正啊!此必是有緣者之福也!

收回讚 · 回覆 · 2 · 昨天 10:08

 

法界遊子 謝謝錦隆兄的謬讚,感恩!

遊子不懂易經,但卻相當喜歡「太極」的那個圖騰!

因為遊子一直認為只要有辦法從這個「太極圖」的當下看到「無極」與「陰陽一切萬象」,那麼,以「太極」能統合「兩邊」故,其人必有能力了知「真如與現象是怎樣的不一不二」,而這就是「真假一元」或「輪涅不二」的真相。

因而所謂的「法界實相」的一切原理或「法界大圓」的一切義理,事實上都已經在那個「太極圖」裡面!

讚嘆!醉矣!^^

讚 · 回覆 · 1 · 昨天 10:44

 

傅錦隆 遊子師兄:客套免也!有無實力,語出就知;學佛若有廣識,對佛法之體悟較易也!因對一個事物,可以不同的角度來敘述,必較能使他人易懂哦!非固守一語即能表達故;對於易之理,是由上而下之敘,而佛經是由下而上之述,兩者均在表達法界之所以然;是故後學常以非佛經之術語表達也!對於佛教之專業修行者,目前在台可說難有對機者唉!都依文解世間義為多,都無內證者啊!然俱有真功夫者均隱匿私藏啊!背離釋宗遠矣!講白:對佛法「知之即知之,不知為不知」,不必逞強顯威風,如此將誤導諸眾,影響甚深也!依經驗的認知,特公開表明:學佛非常的簡單,祂涵蓋理與事,理屬於智慧,其在明瞭法界自然法則,一切之所以然,再依此去行持求證其真理的事實,此屬於內證的經驗;目的在能解脫諸苦,這須要如何達「無我」,也就是將「我之執」能還於虛;所謂「虛」之義,並非有與無,一般稱正覺,梵語就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這個就是涅槃之義,然涅槃就是息心;息心就是息滅「神識」的功 能和作用;神識含蓋五蘊,故能照見五蘊皆空即成,這是真理不能否定啊!如此無我後八風就吹不動,直趨此目標才是上策;然無內證者切勿參予敘述,但可詢問求解,肺腑之言,恭請諸眾指教!

收回讚 · 回覆 · 1 · 17小時

 

法界遊子 謝謝錦隆兄賜教,遊子還在「法界大圓」的進路中學習。^^

讚 · 回覆 · 6分鐘 · 23小時

 

傅錦隆 先知:學無止境,尤其在善護念中,心對境或說根觸塵時,欲保持於定中而不動,其勳習確須堅忍再有恆功夫也!此就是先知在「法界大圓」的進路中學習不是嗎?互勉!有志事竟成,期依經驗廣度有緣,革新佛教正沉淪之現況,是眾生之福啊!敘述請以簡潔之語,納受者必較易體悟哦!供參並賜教!

讚 · 回覆 · 17小時

 

法界遊子 錦隆兄早安!錦隆兄能心存正念而又有純樸之心,是一個功力紮實而有辦法返聞自性的人,感動!也謝謝錦隆兄的勸勉,感恩唷!^^

.

●期依經驗廣度有緣,革新佛教正沉淪之現況,

◎「革新」,不敢啦!就只是用「法爾如是」的角度(功夫)來探討(親証)「法界實相」而已。

◎我想,在短時間(50年)之內…佛教界將會因「法界論」的「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激盪而產生不小的漣漪……

◎當然,遊子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只是……(略),所以短時間內 必然給某些人的思惟慣性 一點點陣痛,而這將是無法避免的事。不好意思,遊子真的不是故意的。^^

.

●敘述請以簡潔之語,納受者必較易體悟哦!

◎這方面倒是沒問題,因為遊子本來就不是讀很多書的人,因而就沒有能力用很高深的言詞……。就只是如實說「話」而已。^^

 

劉唯心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收回讚 · 回覆 · 3 · 8月13日 12:15

………(略)

 

下接:震撼彈(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