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發現自己哪裡有錯,其人就越有深度的人生体悟。
能把這種深度的体悟歸於法爾如是,那就是有智慧的人。
但若把体悟到的「對」拿來「自以為是」,那將因「更有能力看清別人的錯」而落入「我是你非」的漩渦裡面去。

法界遊子的相片。

 

  • 劉曉菁

  •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10:49

  •  

  • 吳東明 常犯的毛病,感謝提醒

  • 收回讚 · 回覆 · 3 · 8月11日 10:53

  •  

  • 鄭來也 是啊~越是修行高深者,魔障越大,要求自己越大,看見別人的不是更多。

  • · 回覆 · 2 · 8月11日 10:58

  •  

  • 法界遊子 一直看到別人的是非,自己的海闊天空就會被別人的觀念所束縛。

  • · 回覆 · 5 · 8月11日 11:10 · 已編輯

  •  

  • 鄭來也 所以作繭自服是自己,饒了自己,就是饒了別人,饒了別人就是饒了自己,這是亂宗的定義。

  • · 回覆 · 3 · 8月11日 11:12

    •  

    • 法界遊子 來也兄一直在說「亂」,不會被旁邊的人K頭嗎?還是人家已經開始接受來也兄的無整自然住……?

    • 哈,亂幸福的!

    • · 1 · 8月11日 13:51

  •  

  • 徐林 · 曾鴻另外 1 人的朋友

  • 收回讚 · 回覆 · 2 · 8月11日 11:20

  •  

  • 吳東明 遊子兄的"法爾如是"包含深廣,我如犯此毛病,提醒自己,用的是"本該如此",而能淡然

  • · 回覆 · 2 · 8月11日 11:21

    •  

    • 法界遊子 東明兄,「本該如此」更是語意簡明。讚嘆!

    • 所以當本該如此的本份事越來越寬廣的時候,那就越來越能看到法界…本來就是如此的實相了。^^

    • · 2 · 8月11日 13:45

    •  

    • 吳東明 遊子兄的肚量令人佩服,其實我心知肚明;"法爾如是"與"本該如此",其境界差異十萬八千公里,身在塵世,每天面對不盡的貪瞋痴,為平衡,也為修養自己,簡單即用。

    • 期盼有日能有所提昇,進入遊子兄的"法爾如是"

    • · 1 · 8月11日 17:08

    •  

    • 法界遊子 東明兄,「本該如此」一路走下去,其實就是「法爾如是」。因而「本該如此」也可以是一門深入的法門。

    • 當「本該如此」變成「本來就是如此」的時候,那我們的心境 已經翻過重山峻嶺了。

    • 遊子個人對「法爾如是」的內蘊,相當有感情而非常讚嘆!

    • 但是,說真的,要確實了解「法爾如是」,並不容易!這裡只先簡單的這樣說:

    • 越深入於有為法,其有為的功夫若越厲害 反而越遠離法爾如是!

    • · 2 · 8月11日 22:11

    •  

    • 吳東明 "越深入有為法,反而越遠離法爾如是"

    • 有種震撼的感覺,卻又說不出其所以然來,容我細細思量,感恩 !

    • 收回讚 · 2 · 8月11日 22:54

    •  

    • 法界遊子 ●有種震撼的感覺

    • ◎真是令人高興啊!

    • ◎遊子稍微說明一下:以神通為尚的人,他們會以為只要練到怎樣的飛天鑽地就是佛。以氣功為尚的人,他們會以為練到怎樣的五氣朝元就是跳出三界。以月球為宇宙中心的人,他們會以為一定要找到通往月球的祕徑才能解脫。以信仰為尚的人,他們必然會成就心中信仰的伊甸樂園…………。

    • ◎有為法的不可思議境界是可以被心念創造出來的……

    • ◎先說這麼多囉!希望沒有妨礙到東明兄的細細思量。^^

    • · 3 · 8月12日 10:38

    •  

    • 吳東明 請教遊子兄一個很幼稚的問題;有為.無為的差異,有生㓕是有為法,沒有生㓕恆久不變是無為法,這種觀念是否正磪 ?總覺得怪怪的,有所不足

    • 收回讚 · 2 · 8月12日 10:52

    •  

    • 法界遊子 東明兄,遊子這裡還顯示不出你的回覆,所以看不到……

    • 晚點再回來看囉…希望還能記得。^^

    • · 1 · 8月12日 10:58

    •  

    • 吳東明 遊子兄,不急

    • 平時不看經書,提問幼稚,請遊子兄海涵

    • 收回讚 · 2 · 8月12日 12:14

    •  

    • 林志龍

      東明大哥午安哦!^^

       

      關於有為、無為,有這樣的幾種說法,小弟略述一下~

      有為法,廣義說,在見性前所有的修行都屬於有為法(含誦經、念佛、參禪、儀軌、拜懺),所以才會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有為無為皆不可得。

      另一說是修「行」,有「行」為發生的就是有為法(如上所說之念佛、打坐、誦經、拜懺)。

       

      而由修「心」的(如思考四聖諦、十二因緣、法界實相真實義),用思考、冥想、參悟等方法,而不需要有「行為發生」的就是無為法。但是雖然如此,嚴格說來這也是另一種有為法。

      所以志龍覺得有為、無為是「一體兩面」,差別應該是在於是否起心動念,心外求法吧!^^

      以上是小弟淺見,還是請遊子大哥解釋好了@@

    • 收回讚 · 2 · 8月12日 12:55 · 已編輯

    •  

    • 林志龍 至於有生滅是有為「世諦」,無生滅是無為「第一諦」~說的應該是……因緣?

    • 收回讚 · 2 · 8月12日 12:54 · 已編輯

    •  

    • 吳東明 志龍午安,感謝提供,現稍有概念,所謂:臨時抱佛腳,應該就是我現狀況。

    • 遊子兄的見地有別於經典,期待賜教,志龍可共賞遊子兄的別論

    • 收回讚 · 2 · 8月12日 13:15

    •  

    • 林志龍 好哦!^^

    • 收回讚 · 1 · 8月12日 13:30

    •  

    • 法界遊子 東明兄,現在才看到這裡的貼文,抱歉哦!

    • 沒想到遊子和你一樣耶,也是屬於「不看經典」一族的,所以如你所說…遊子的見地有別於經典。哈哈!自說自話、喃喃自語啦!

    • 所以能看懂遊子式的語言,遊子都會非常感動的,謝謝你唷,也謝謝志龍!

    • 其實志龍已經解釋得很好了,所以遊子沒意見!^^

    • 基本上,無為法就是指「見空性」之後,心不與外界來來去去的糾纏(也就是無執),然後以自然生起的「無所住」任運於日常生活中,即可稱之為「無為法」。

    • · 2 · 8月12日 21:14

    •  

    • 法界遊子http://iamwhoiam999.pixnet.net/blog/post/8596981

    • ·1 · 8月12日 21:17

    •  

    • 法界遊子 這裡還有一篇也可以當參考:http://iamwhoiam999.pixnet.net/blog/post/29129602

    • · 2 · 8月12日 21:22

    •  

    • 吳東明 遊子兄感恩,容我品嘗完再請益

    • · 1 · 8月12日 22:09

    •  

    • 吳東明 如遊子兄所言,"無執"見"空性",而後自然生起的"無所住"即"無為法"

    • 文中所言"心不再妄起意識"應是關鍵,如以"不執"為法,妄念雖起,不與之起舞,淡化妄念,是否能見空性 ?

    • 以前曾試著"念起壓制,念再起再壓制",也許能力不足或方法錯誤,試了幾天差點瘋掉

    • · 2 · 8月12日 23:14

    •  

    • 陳一方 · 鄭來也的朋友

    • 久ㄌ就爆炸 有如火山爆發

    • 又像禹父治水 拚命強力阻壓

    • 一發不可收拾 到時腦袋空空

    • 人稱阿達,可能也叫斷滅空

    • 這要請教遊子大哥

    • 我只是起個引子。

    • 夜吉祥 阿彌陀佛

    • · 1 · 8月13日 1:03

    •  

    • 法界遊子 一方兄早,你描述得很直接!功夫就是要這樣的「死」法,真是所謂: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 所以修行也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不是一般人掛在嘴邊的什麼無修而修,又是什麼隨緣任運,又是什麼逍遙自在,又是什麼空空或放下就可以了…

    • 遊子是盲修瞎練過來的人,因而可能有找到比較「輕鬆」一點的訣竅吧?

    • 先去把早上的事忙完再說……

    • 註:由於在這個「回覆欄」遊子的FB開啟有困難,因而等一下會到底下的「留言欄」也談談遊子個人的一點點心情與看法……,感恩!

    • · 1 · 8月13日 9:24

    •  

    • 陳一方 · 鄭來也的朋友

    • 攬心看明月 逍遙自在遊 子也 哈哈哈!

    • · 8月13日 9:55

    •  

    • 法界遊子 攬心看明月…娥

    • 逍遙自在遊…子(指)

    • 再一個多月,遊子就可以吃月餅,然後指月說嫦娥了。^^

    • · 1 · 8月13日 12:32

    •  

    • 陳一方 · 鄭來也的朋友

    • 呵呵

    • · 8月13日 17:23

    •  

  •  

  • Lay Kow Tan 法界遊子~境界极高

  • 说得投投是道 感动人心

  • 南无阿弥陀佛~感佛恩

  •  

  •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11:32

  •  

  • 陳紹寬 遊子兄 若是看到別人的「錯」,又看清別人的「對」,看到自己之「非」,亦又看清自己之「是」,又如何解釋?

  • 收回讚 · 回覆 · 2 · 8月11日 11:33

  •  

  • 林芬香

  •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11:47

  •  

  • 譚秉一 輪迴酬業。人生酬業。遭遇是酬業。順境酬業。逆境酬業。受是酬業。酬業中起善惡念。即再造輪迴。生生不息。

  • · 回覆 · 1 · 8月11日 12:35

  •  

  • 法界遊子 秉一兄,看到你的留言,可以知道你是一個很紮實的行者。

  • 是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於是「現象界」就用各種現象來圓滿…起心動念的一切遊戲……。

  • · 回覆 · 2 · 8月11日 13:15

    •  

    • 譚秉一 游子師兄好。人生酬業。念起即業。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短短幾句。即已表明。苦的根本。同時也表明了樂的根本。閻浮提眾生。即是生活在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之中眾生。那我是不是生活在五濁中呢?欲求菩提。欲往純淨極樂。需是淨業。淨業。是果上。因上即是淨念。誦經。拜佛。念佛。參禪。乃至一切行門。以延長淨念為主。一天中。我魔的念頭多呢?輪迴的念頭多呢?還是佛的念頭多呢?欲證菩提。需是淨念相繼。若無淨念。若無相繼。一切行門。了無是處。如藥不入病。決定一生空過。百千萬劫殊勝因緣。就此錯過。哀哉可傷。長久劫來。我。終在苦處。只因妄念。從早至晚。由晚至早。妄念相續。長在苦中。永不能拔。。這些與游子師兄彼此分享。共結法緣。打字難長述。請包容後輩。

    • · 1 · 8月12日 10:20

    •  

    • 法界遊子 感恩秉一兄撥冗賜教!

    • 欲證菩提。需是淨念相繼。」,這句話遊子銘記於心,讚!。^^

    • · 1 · 8月12日 10:47

    •  

  •  

  • 法界遊子 ●若是看到別人的「錯」,又看清別人的「對」,看到自己之「非」,亦又看清自己之「是」,又如何解釋?

  • ◎其實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有關於「是非對錯」是很容易被看到的,因為「善分別」就是我們的本能。

  • ◎而問題就在「自以為是」。

  • ◎當我們「自以為是」的時候,就會變成執念,而這個執念無論是對還是錯,都是遊子上面那一留言所說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於是「業識」就流轉不休了。

  • ◎「正法」就是要我們「離苦解脫」的,所以「正法」若失去了這個最重要的「意義」時,那麼所謂的「對」或「是」也只是貢高我慢的催情劑而已。

  • ◎也就是說,躲在「正法」裡面而「彼此是非」的「外道行者」…其實是多得不勝枚舉的。

  • ◎但,以「明心見性」真的很不容易故,我們只能儘量体諒『各種』相異的法門了……。

  • ◎然後以「每一個人就是一部佛法」故,更能確定:佛法真的是無量無邊……。讚嘆!

  • ◎註:因見很多人把「這樣才是佛法」常常掛在嘴邊,所以這裡藉紹寬兄的帖,「很有心情」的饒舌幾句。請海涵哦!^^

  • · 回覆 · 4 · 8月11日 13:55 · 已編輯

  •  

  • 法界遊子 於「是非對錯」能清清楚楚的知道,這是「善分別」的本能。

  • 而如何消泯「自以為是」,這才是一個人的真功夫!

  • · 回覆 · 2 · 8月11日 13:40

  •  

  • 梅種松

  • 梅種松的相片。

  • · 回覆 · 1 · 8月11日 14:03

    • 法界遊子 蒜我真身,在此坐鎮,神魔皆斬,屍骨無存!

    • · 8月11日 14:43 · 已編輯

  •  

  • 劉麗珠 好友午安,週二愉快,ㄧ串祝福送給我最親愛的朋友~祝你天天開心^_^

  •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14:25

  •  

  • 王家發 當認為自己是對的,可能已經錯了,了解自己已經錯了,便又對了一分。

  • · 回覆 · 4 · 8月11日 16:03

  •  

  • 法界遊子 如是如是!

  • 會承認自己是錯的人,我們會說…這個人已經可以「明白洞見」事理,然後可以自我超越。

  • 而自以為是的人,這個「是」不一定就是被「洞見而確認」了,反而是代表了這個人的「智力程度」。

  • 更何況這個「是」有可能會更加深一個人的執念…而落入無法覺察的錯見之中……。

  • · 回覆 · 2 · 8月11日 21:56

    •  

    • 林志龍 而自以為是的人,這個「是」不一定就是被「洞見而確認」了,反而是代表了這個人的「智力程度」。

    • ~~~~~~~~~~~~

    • 遊子大哥晚上好~^^

    • 您說「智力程度」……這比喻還蠻好笑的~哈哈哈

    • · 8月11日 22:49 · 已編輯

    •  

  •  

  • 法界遊子 志龍晚安,遊子如實說而已啦!

  • 凡夫有凡夫所以為的是,空見者有空見者所以為的是,萬象崢嶸也有「許」萬象崢嶸的是……。

  • · 回覆 · 1 · 8月11日 22:57

  •  

  • 林志龍 每個自以為的「是」(無論是或非)都是法界的一耦,只是有許多人以為自己所以為是的就是法界的全面目(不論是執空或執有),這樣就不好了~ kiki表情符號

  • · 回覆 · 8月12日 9:40 · 已編輯

  •  

  • 法界遊子 志龍早,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法界,當他自以為是(無論是或非)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自己所擁有的是怎樣(屬於自己觀念)的法界。

  • 而這個法界是不是「無量無邊」,那還得看自己是怎樣的「空然覺照」和「許萬象崢嶸」了。

  • · 回覆 · 2 · 8月12日 9:45 · 已編輯

  •  

  • 林志龍 遊子大哥讚! kiki表情符號

  • · 回覆 · 8月12日 10:27

  •  

  • 法界遊子 ●如以"不執"為法,妄念雖起,不與之起舞,淡化妄念,是否能見空性 ?

  • ◎雖然「靜、忘、淡、定…」是「見空性」的一種進路,但若不清楚什麼是「見空性」的話,那麼我們很容易在「極靜、極忘、極淡、極定…」之境界中 錯以為就是「見空性」了。因而要「見」空性並不是那麼容易,這還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才可以。

  • ◎一般有夙世因緣的人,其心性本來就比較清靈,比較容易体會到「靜、忘、淡、定…」,甚有可能在「瞎貓碰到死老鼠」的情況下…溜進了「空性」的境界裡面去。但這種「幸運」很不靠譜,因為要有這種「幸運」,其人的前世也必須下過很多真功夫,以曾經有過經驗故,然後「乘願再來」的人…才有這樣(水到渠成)的機會。

  • 對凡夫俗子的我們而言,「有為法」的功夫還是要有的,因而我們還是要有「欲得驚人藝 須下苦功夫」的這種心理準備 才好。所以「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這是我們完全不能忽略的一種真功夫。

  • 至於念頭要怎麼「死」,那就得善用一些方法來把「念頭全歸於一處」才可以。而這「一」處,就是要把我們所有的「妄念」趕到這個地方來,我們才有機會「一網打盡」!因而若用「起一個念頭打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打一個念頭」的方式來斷除妄念的話,這樣就不是很善巧了……,更何況是這個「妄念」絕對是比我們的「意志力」還更頑強!

  • 所以要先把所有的妄念先「騙」到「一個地方」去才可以。

  • ◎至於這個地方到底在哪裡,因為每一個人的因緣不同,心性也不一樣,喜好也有所差別,有的人可能會用「唸佛」的方式來制心一處,有的人也可能會用「念咒」方式,有人則用「數息」,有人用「氣行」,有人用「參話頭」,有人用「靜、忘、淡、定」……,但不管是哪一種「有為法」,其原理絕不離「止觀雙運」……。

  •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依 和自己比較相應的「有為法」來一門深入,然後藉著「止觀雙運」的原理…在緊要關頭處…能順利通過空性的「不二門」……進而確定見空性。

  • 所以「制心一處」的這條路是一定要走的。因為「二」必須經過「一」才有辦法入「空」。

  • ◎由此可知,所謂的「靜、忘、淡、定…」都只是「一」的前菜而已,若「靜、忘、淡、定…」不懂得「一」的原理,那麼將會錯以為「極靜、極忘、極淡、極定…」就是見空性……。

  • 而讓人不忍明言的是,這種錯過「不二門」的人…都很容易落入「無修而修」的口頭禪裡面去…而自以為解脫自在……,或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去…的以為已經跳脫三界輪迴。

  • · 回覆 · 3 · 8月13日 11:41 · 已編輯

  •  

  • 盧廷益 讚嘆善知識們~

  • 妙智恒生慧眼開

  • 隨緣應事觀自在

  • 是對是錯心明白

  • 不執不墮離兩邊

  • 無貪無愛無中間

  • 非空非無捨煩惱

  • 虛空法界無滯礙

  • 夢裡人生夢幻遊

  • · 回覆 · 2 · 8月13日 11:57

  •  

  • 法界遊子 ●念起壓制,念再起再壓制

  • 要把「妄念」一網打盡,就要先網開一面。也就是說,要把「妄念」疏導到它甘願去的地方才可以,而這個「甘願」…其實就是和我們相契機的法門所在。

  • 因而要把「妄念」聚集在一處,這「一處」還是要我們「喜歡」的「法門」才可以……。否則將事倍功半。

  • 「有為法」都是夢幻泡影,因而選一個適合自己的「有為法」,且等到我們能夠制心一處時,那時再來讓它夢幻泡影還不遲……。

  • ◎「念起壓制,念再起再壓制」的這種方法,「妄念」必然會狗急跳牆,甚至會……。

  • 要知道,「意志力」只是「妄念」的產物,所以「意志力」根本就鬥不過「妄念」。也就是說…妄念到最後必然會藉著「意志力」用「借屍還魂」的方式…凌駕在「意志力」之上,竟而升級的用「妄識神通」來讓我們的「意志力」錯以為有了成就,於是……又落入了另一個神通(或神經錯亂)的誤區裡面去。

  • ◎但是,妄念為什麼就一定是妄念呢?妄念不就是「真如本性所起的一種作用」嗎?為什麼就必然是妄念呢?因而這裡面也要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才不會錯以為妄念就是錯誤的,然後我們也才不會用「趕盡殺絕」的這種「衝動功夫」來走一條很辛苦的修行路。

  • ◎所以「網開一面」是很重要的,然後…就在這「一面」,我們才有機會讓「妄念」因著「入空」而「轉識成智」的變成另一種活潑無礙的生機!

  • ◎總之,妄念雖然是妄念,但再怎麼「妄」它都還是「真如本性所起的一種作用」,所以如何讓這個「作用」暫時「不起作用」的變成「無功用行」,這就是修行者的智慧所在了。

  • ◎因而,除了上一帖所說的「不二門」的硬功夫之外,接下來就是要運用另一種方式…就從「無功用行」的地方下手!然後,擒賊先擒王!

  • 若是等到「念起處」才下手,那已經是錯失良機了。

  • · 回覆 · 2 · 8月13日 18:30 · 已編輯

  •  

  • 劉勝元 · 藍璧山的朋友

  • 是道中人,常不見他人對錯。心中猶自有是非,自身即是是非人。悟什麼 ? 因若不正,果招紆曲。

  • · 回覆 · 1 · 昨天 11:07

  •  

  • 法界遊子 ●是道中人,常不「見」他人對錯。

  • ◎然也,所以道中之人,必明見他人之是非而不起「是非見」。

  • ◎以明見故,有善分別的智慧。

  • ◎以無「我見」故,有包容、有体諒、有慈悲,甚至是「與是非沒來去」而不會有彼此糾結之罣礙。

  • · 回覆 · 3 · 昨天 11:36

    •  

    • 劉勝元 · 藍璧山的朋友

    • 是道絕對待,何來明見他人之"是非"? 草賊大敗 !

    • · 16小時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