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道理之後,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識緣名色 名色緣識」是怎樣「輾轉相依如二束蘆」的奧妙,也可以了知「五蘊身」是怎樣的「心物」… 一元!
然後………
也才不會錯解「如來法身」就是怎樣「能所無間」的不可思議!

法界遊子的相片。
法界遊子的相片。
法界遊子的相片。

 

陳期和 也有人說用能取的主觀心和所取的客觀境,這才即意識心的心物二元??那心物一元就是見物如見心的意思囉?跟遊子講的?心物一元有一樣嗎?還是論述的名言相反??但內容一樣???

讚 · 回覆 · 2 · 8月11日 9:35

 

陳联忠 早安吉祥 顺心愉快

陳联忠的相片。

收回讚 · 回覆 · 2 · 8月11日 10:14

 

法界遊子 理路上不太一樣,但能理解「意識心的心物二元」的這種說法……

.

通常若只從「心物一元的五蘊身」來推究「心」或「物」的話,以「一元」而相纏相混的關係,說真的一般人很容易落入哲學理論之中,然後學人們就只能從這些「哲思玄辯」中…憑個人的功力去尋思体悟囉……。

悟對了就入道,悟錯了就很可能會變成了:「物」是一種「被錯認的幻象」,或以為「心就是空無一物」,或以為「心就是物 物就是心」,或以為「物就是妄識的異名」,或是「物」就是「被心所生出來」的……。

然後,有關於「物」的語意…就變得很森羅萬象,甚至是各說各話……。

所以「見物如見心」的這種「抽象」語意,說真的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還是相當的「哲學」,因為其本質內容…還是偏向於個人感受的「悟」…而不是本來實相!

尤其是,當有人「用物論心」或「用心論物」的時候,更無法避免這樣的問題產生!於是……

但只要懂得「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本來真相,那麼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別人是怎樣的「用物論心」或「用心論物」或「心物混淆的以為是一元」…,絕不會被玄理所唬弄!

然後就可以明見「五蘊身」的「心物」原來是「怎樣的一元而無法分割」,然後…也絕不會被「一元」的語意所唬弄!然後錯以為…人死後還會有一個「心物相混」而「不生不滅的靈体」……。

讚 · 回覆 · 4 · 8月11日 10:26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註:一般人所認知的「靈体」(或「靈魂」),其實還是有生滅的……

但更重要的是:以「心物一元」故,這種看法,將很容易讓「靈体」的思惟進路…落入「梵我真常」的「常見」裡而不自知!

因為這種理論的終極處,其「心」「物」必然會從一個更高境界的「非心非物」所生出來……。是的,他們必須再創造出另一個「不可說的祕境」來圓回他們「心物一元」的理論!於是:這種法門的一切修為就在這種妄識之中…成就了他們不可思議的法界……

也就是說,在追求這個「非心非物的境界」時,其過程必然會出現很多不可思議的境界(妄識神通)……,很厲害的!不可否認!

不過…這個「非心非物」的不可思議妙境…其實就只是「心物相混」之後的一種思惟進路………,就這麼簡單而已。

讚 · 回覆 · 3 · 8月11日 10:58

 

法界遊子 更妙的是,他們竟然還會拿一些佛經上所說的…非來非去的什麼法……來套用在「非心非物」的境界上。

哈哈,這種「偷吃步」逃不出「法界論」的法眼啦!

讚 · 回覆 · 3 · 8月11日 23:07 · 已編輯

 

陳期和 所以六識論的緣起光光比較好懂??反正就是五蘊身空了!世間也不見了!

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10:56

 

法界遊子 五蘊身空了,世間並沒有不見。

因為「五蘊身」空了,那也就只是「自己」的事而已,所以只能勉強稱之為…「無我」……即「無」五蘊身的我。

心物分離…「業識」與「色身」分離,五蘊「身」自然成空的回歸大地,所以山河大地還是山河大地!

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11:15

 

法界遊子 上面說的是「五蘊身」,至於「五蘊皆空」則是更深的法義。

但,同理可知:山河大地還是山河大地,並沒有因「五蘊皆空」而就跟著空了……

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11:19

 

陳期和 五蘊皆空??六識論者就說根塵識因緣和合,哪來的的心和物??

讚 · 回覆 · 8月11日 11:20

 

法界遊子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只要「色」「識」分離,那麼「受蘊、想蘊、行蘊」自然成空。

而「色蘊」是怎麼空的呢?

其實有關於「我」的覺知…就是隨著「識」而被認知的,而這個「覺知」根本就在「識」的上面,因而只要「色」「識」分離,「色蘊」也就自然成空了。

因而,我們可知「五蘊」能否「皆空」的真正重點…就在這個「識蘊」上面。

那麼接下來「識蘊」是怎麼空的呢?

其實,五蘊裡面的「識」其所指的是「業識」而不是指清淨無染的「識」,以「蘊」故!

因而只要把「業識」的「業習」(我法二執)消除掉,就可以回歸清淨的本來而証入「妙明真心」,然後…「識蘊」就可成空了!

讚 · 回覆 · 8月11日 12:00

 

陳期和 這心和物就是六識論最怕的東西?所以五蘊空,心物也要空,才不會被束縳!  就是永和說你越學越回去的意思???

讚 · 回覆 · 8月11日 12:03 · 已編輯 (遊子註:期和兄的看法都是一針見血……,)

 

法界遊子 「五蘊皆空」的重點是指「蘊」…之空,所以「色受想行識」的「識」,其實就是指「業識」而不是指「妙明真心」。

因而若有人把「妙明真心」也否定掉了,那就是痴人了。

也很幸運的是,由於有「楞嚴經」的原因,一般人大概比較會理解「識空」的語義……

但,也因為「識空」就是指「業識之空」的原故,其實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反過來看…原來「色蘊」所謂的空到底是怎樣的內容……

「五蘊」裡的「色」,其指的就是指個人的「物質色身」,當此色身的物質不再被業識所緣而空的時候,我們也不能把這個「色空」當成了就是「山河大地」也空了,就如「業識不是識」的道理是一樣的。

但是,對「空」過度解讀的人…就會把心經的「識即是空」「色即是空」…拿來否定「心」「物」的存在!真是三世佛冤!

另外,永和兄現在只要一看到「理」…他就渾身不自在了,更別說看到「心」和「物」,哈哈!

讚 · 回覆 · 2 · 8月11日 12:22 · 已編輯

 

詹永和 期和兄您不必恐懼,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然而所有的幻想都具有極大的力量,因此不是自己所證悟的都如過往雲煙、了不可得…

應當心無罣礙;正所謂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知足常樂、永保赤子之心!

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12:42

 

Kiat Wah 心物不应无烦恼

心物相应業識烦

心物互交二变一

唧唧我我五蕴身

早安吉祥!

收回讚 · 回覆 · 3 · 8月11日 11:07

 

張益源 認同

收回讚 · 回覆 · 3 · 8月11日 11:34

 

詹永和 遊子兄,我發現你不但是一直在逃避「自我」;而且您現在正一步一步地將自己“囚禁”起來了,你知道嗎?

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11:35

 

法界遊子 ^^

讚 · 回覆 · 8月11日 11:42

 

劉唯心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收回讚 · 回覆 · 2 · 8月11日 12:05

 

李文傑 楞嚴經說七大:地、火、水、風、空、見、識。

那可以說:“地+火+水+風=物,見+識=心“嗎?

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14:04

 

法界遊子 沒好好研究楞嚴經,遊子無法仔細確定佛說「七大」的主要含意……。

但就以「七大」的表面字義來看,應該就是如文傑兄所言的這樣……

只是有些人會把「地、火、水、風」這「四大」看成是「阿賴耶識」所具有的種性,於是「阿賴耶識」就能生出「四大」來……。我想這裡面應該是有很大的誤會……

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14:28 · 已編輯

 

許宏昌 數學老師出的迷語,把語文老師氣傻了!

數學老師給語文老師出的數字謎,數位都可以變成謎語來猜了。數學開啟賣萌路,數學界沸騰了,宇宙沸騰了

謎題:0000

謎底:四。。。

======================

謎題:0+0=0

謎底:一。。。

======================

謎題:0+0=1

謎底:無。。。

======================  ………查看更多

讚 · 回覆 · 3 · 8月11日 15:49

 

法界遊子 遊子即不懂數學也不懂語文,因而就霧煞煞的胡亂懂了……。^^

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17:56

 

許宏昌 數學老師出的迷語,把語文老師氣傻了!

數學老師給語文老師出的數字謎,數位都可以變成謎語來猜了。數學開啟賣萌路,數學界沸騰了,宇宙沸騰了

謎題:0000

謎底:四大皆空

======================

謎題:0+0=0

謎底:一無所獲

======================

謎題:0+0=1

謎底:無中生有

======================

謎題:1×1=1

謎底:一成不變

======================

謎題:1的n次方

謎底:始終如一

======================

謎題:1:1

謎底:不相上下

======================

謎題:1/2

謎底:一分為二

======================

謎題:1+2+3

謎底:接二連三

======================

謎題:3.4

謎底:不三不四

======================

謎題:33.22

謎底:三三兩兩

======================

謎題:2/2

謎底:合二為一

======================

謎題:20÷3

謎底:陸續不斷

======================

謎題:1=365

謎底:度日如年

======================

謎題:9寸加1寸

謎底:得寸進尺

======================

謎題:1÷100

謎底:百裡挑一

======================

謎題:333,555

謎底:三五成群

======================

謎題:5,10

謎底:一五一十

======================

謎題:1,2,3,4,5

謎底:屈指可數

======================

謎題:1,2,3,4,5,6,0,9

謎底:七零八落

======================

謎題:1,2,4,6,7,8,9,10

謎底:隔三差五

======================

謎題:2,3,4,5,6,7,8,9

謎底:缺衣少食

======================

謎題:7/8

謎底:七上八下

======================

謎題:2,4,6,8

謎底:無獨有偶

======================

謎題:4,3

謎底:顛三倒四

=====================

哪個學校的數學老師,這麼有智慧,國文老師已哭暈!

 

玩的這麼開心,不妨和你的好友分享!!!

讚 · 回覆 · 1 · 8月12日 6:41

 

法界遊子 哇!太棒了,這樣就看懂了!^^

讚 · 回覆 · 2 · 8月12日 9:00

 

楊意仁 五體投地 恭敬禮拜 三寶尊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Namo Buddha in this division, Namo Amitoufo, Namo pharmacists glass light Tathagata...

讚 · 回覆 · 2 · 8月11日 15:52

楊意仁 宇宙運行有一定準則, 科學家在2012年夏找到希格斯玻色子證明 無形力量的存在, 大家不要以為看得到的才是真理, 修行就是要通達宇宙體會出無形和有形如何融合達到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的天然, 和善, 安全, 富足,潔淨的寂靜樂土, 我們要聽從釋迦牟尼佛的教化, 內心要充滿 阿彌陀佛的善念, 身心的病痛要求助於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救助, 這三種神聖的寶藏是云云眾生, 生生世世的依靠,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讚 · 回覆 · 2 · 8月11日 15:52

 

法界遊子 ●科學家在2012年夏找到希格斯玻色子證明 無形力量的存在,

◎在「法界論」的「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看法中,「希格斯玻色子」這種「無形能量」依然屬於「物」的範疇,因為……它就是形成「物質」的必備條件……。

讚 · 回覆 · 3 · 8月11日 17:53

 

張智 南無阿彌陀佛

收回讚 · 回覆 · 2 · 8月11日 18:51

………(略)

 

傅錦隆 諸善知識:談心與物前,應先運用經典或聽聞過來人之開示,懂得學佛之依序、次第經過及正確目標等法則;也就是須具有正見正法,簡言之:應先探討三十七道品內涵之真實義也!依佛陀的敘述,從內觀五蘊十八界中,體悟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緣起緣滅法則;再由此思惟獲知法界中,一切器物界皆是因緣法則,均是緣起緣滅,包含「我」之此身,亦是由四大或說七大諸緣而所組成,然所有物質均是經成住壞滅的過程;其之生來是錯綜複雜之緣而起,其之滅是物質俱有期限,也就是所有器物均是無常的事實,其緣起之物質必經時間諸等緣而滅,再回歸原來的成分,此就是物質不滅的定律;然物質其本俱有之本質,也就是功能作用〈又叫佛性〉,此就是精神之存在〈又叫心〉,此精神之緣起緣滅,必須從十二因緣法則思惟;依道教之理論敘述較顯明,法界本清,經極久之存在致生動〈一念無明之起,其當下就俱有行,有行之動就俱有識,此識就是功能兼作用;依此而知無明緣行,行緣識等三者就是神識,就是靈魂也〉,必分清與濁,此清就是佛境或說覺之境〈其不生不滅、畢竟空、本來無一物〉,而此濁就是器物生成之成分也!萬物均由此而生諸緣,諸緣與諸緣而成物質,可稱是物理與化學諸等的成分,而諸物質再與諸物質,再生成各不同的物質,諸此類談不完了,而此濁萬法俱備,也就是萬有種性均俱備,以此而成諸萬物;由此敘述獲知心與物本同一元,也就是同源〈同性同體〉;然事實物質之生成,其生命的本質,也就是本來就會生有其功能作用,此就是神識,又叫心或精神在操縱物質的;由此獲知心與物又是各自獨立;請逕自詳讀愣嚴經即明;這是學佛的智慧,法界一切之所以然也!由此獲知:本來無一物,而如何厭離此幻體之臭皮囊,此就必須達無我,而欲無我就必須設法息心也!所謂息心:就是息滅神識的功能作用,又叫涅槃啊!提供指教!

讚 · 回覆 · 3 · 昨天 1:25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錦隆兄晚安,先謝謝你撥空賜教!

●應先運用經典或聽聞過來人之開示,懂得學佛之依序……

◎◎不好意思,遊子比較不喜歡讀書,也比較不喜引經據典,因為不只不想狐假虎威外,當然也怕自己會變成錦隆兄口中的鸚鵡學語。^^

●然物質其本俱有之本質,也就是功能作用〈又叫佛性〉,此就是精神之存在〈又叫心〉,

◎◎這個問題…,從遊子「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角度來看…是有點嚴重!

◎◎因此,這部份遊子暫且無法認同錦隆兄之「…由此敘述獲知心與物本同一元也!」的看法,不過,也尊重錦隆兄個人的角度就是,晚安!^^

讚 · 回覆 · 1 · 8月11日 23:04

 

傅錦隆 讚!好!有一個可探討的對象哦!因年齡有些老朽,不善電腦操作,文涵尚未全,即擅自誤寄出,特此致歉,業再修詞請再特予確知;有關「阿彌陀經」內涵,後學確與各界弘法者,有很深的不同釋義也!此經佛陀之語義,均在敘述其心境也!如七重欄楯〈就是七菩提分之範圍;蘭楯就是指範圍〉,七重羅網〈所有學佛的方法,均在七菩提分中;羅網由橫豎之線構成意指一切義〉,七重行樹〈七菩提分的規矩;行樹有距離之規矩義〉,八功德水〈指八正道:是學佛必備條件〉,七寶池〈指七覺支:是學佛唯一的之次第〉諸等等;其中敘述有奇妙雜色之鳥〈就是各種宗派之形容〉,而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就是各種法門的弘法者,均會演說三十七道品,而均不知真實義:這些鳥均會學人講話,但均不知人意也〉,拙撰曾敘述甚詳;講白:探討佛法必須有些心得始為之也!在此呼籲諸學習者,貨應比好多家,才知好與壞啊!切勿執著只此一家,若運差即一失足成千古恨無救了!學佛是很現實哦!只問自己開證悟嗎?而開證悟什麼?祂必須有次弟循序漸進的,學佛是在體悟真理與方法啊!而絕不是在記名詞言句哦!當證悟後才開始修呢!所謂修就是善護念也!但用此心,依此念運行,對境無心,當體不動,使慣性安住於寂淨中,直了成佛,應知成佛之真實義哦!特告知密語:就是清虛觀也!有此功夫!還有什麼可敘呢?當下必無罣礙、無恐怖,且能解除一切之苦哦!那才是極樂世界也!特請各善知識不吝賜教!

收回讚 · 回覆 · 2 · 8月12日 18:35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錦隆兄對淨土法門很有個人的体會,讚唷!

我想越有体會的人…念佛應該比較能入心吧?

阿彌陀佛!^^

另外,遊子也是步入花甲之年的人,嗯,這也是讚!

只是…對一些新的科技產物難免會有一點點「代溝」,然後又不是很有興趣的想學習,所以到現在也還無法隨心應手……。總之,簡單的雖然是沒問題,但是稍微複雜的…就只能請孩子們代勞了……。

還好的是:人老的時候…時間上可能會比較「悠閒」些,因為動作慢了,記性差了…,已經沒有年輕人那種「急促忙碌」的本錢……!^^

讚 · 回覆 · 1 · 8月12日 20:54 · 已編輯

 

毛雅智 晚安了

收回讚 · 回覆 · 3 · 8月11日 22:31

………(略)

陈雨儿 師父 、法師 、諸位菩薩們 、師兄師姐們,早安 、午安 、晚安 、昼夜六時恒吉祥!………查看更多

陈雨儿的相片。

收回讚 · 回覆 · 2 · 8月12日 20:06

蘇道白 不可思議妙境,至大無外,極小無內,唯心無心⋯⋯

讚 · 回覆 · 昨天 0:24

傅錦隆 陳師兄:真慈心,善哉!對文中之敘,提出個人之見解來互參,並非爭執也!所謂佛、菩薩之名號,應非是一個對象,也就是非相也!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是故:應知:佛是指覺之境,菩薩是指覺之功能作用;也就是萬佛名號,就是在形容佛的境界,簡言:依不同的角度,在敘述「佛」是什麼之真實義也!再詳:雖有各不同的稱號,然事實就是同一個「佛或覺或心」的表達;至於菩薩名號,亦是在敘述佛或覺或心之功能作用也!如南無觀世音,「南無」就是皈依之義解,應知皈依的方法及真實義哦!觀就是慧觀,應體悟如何慧觀,其方法之真實義!世音就是世間之所有音聲,也就是塵界也!如此就有能觀及所觀,這些能及所均是覺知功能的作用;所謂「覺知」就是六根之感覺功能與作用,世音就是指耳根,文殊是指意根,藥師是指學佛可解脫諸苦並能醫治慧命之病,阿彌陀佛是指無量之壽與光之覺、、、諸此類;地藏王就是指心地之含藏萬有種性俱備,大勢至就是指心之浩然無邊際氣勢,普賢是指心之普現一切處,金剛是指心之威猛、、、諸此敘;由如是義解,應體悟佛菩薩均非相,故無保佑之功能作用,更非祈求之對象;至於有感應是心生法生之故〈念力使然,是或然率,非必然之絕對性〉,也就是誠則靈之義;至於佛菩薩相之設立,應知:佛陀在世時均無也!而是佛陀涅槃後,弟子為思念佛陀,立其相作為見其相,就思其法也!經時間的流傳,輾轉互爭設諸相,致成為迷信哦!此為正見啊!學佛後當證悟時,就可知上述確為實情也!切勿被諸外道所誤導,目前社會中,佛教界很多都是外道哦!大都偽冒佛教在營生,如建納骨塔開殯葬業營利、設佛菩薩相供祈求膜拜之神教、從事濟世之妄求功德福報、在保育危害生態誤導是學佛之方法、吸金發展觀光營利、擺放文物或佛相供參觀收費、亦還有時空在參與政治論是非者、又有何資格專行祭祀說在救度、、、諸等談不完也!都未在修行啊!這些行徑均非佛教之教義與學法,故有位現代之「名僧大師」云:目前在台找不到半個開證悟者,多悲哀啊!這是佛教界的現況,切勿被吸引纏縛致受障道是幸!更有不知正法者,誤導信眾以拜佛、唸經、抄經、唸佛號或咒語、節食、斷食、禪坐、閉關、打佛七、朝山、祈求、皈依儀式、素食、、、諸等談不完的行徑,這些方法不要說能如何證悟,連開悟都難啊?後學敢負責的說:上敘雖與眾有不同的釋義及見解,但這是經驗的認知;特強調:學佛除善根雄厚者外,均須由善知識,依其經驗的開示,才有可能解悟真理與正法,再依此認知去行持而證悟,由證悟去善護念,直了成佛也!咱非異類者,上述若非有經驗的認知,何來敘述呢?因專業修行者,大都未在修行,均在從事俗事故,然為佛教之前途,致始能容居士膽敢來發言辨正,這是使命也!特提供賜教匡正也!善哉!

讚 · 回覆 · 昨天 10:09 · 已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