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這個 0 之後,怎麼覺得有點傷痕累累的樣子……?
看來要歸零…好像不是很容易?
而這個「歸零」…就是成「佛」?還是已經「無我」了?
還是…就只是回到了「心」…………的「本來面目」而已?
.
0就是空嗎?耐人尋味!
…………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法界遊子 就如鏡子,有鏡子就能照映萬物,沒有鏡子就不能照映萬物。

鏡子和萬物從本以來就存在。

只是因為鏡子有灰塵,所以萬物被灰塵所矇蔽了,因而鏡子才無法如實照到萬物的本來面目……

所以該空的是「灰塵」,而不是「鏡子」也不是「萬物」。

而…這個「灰塵」就是我們的「執念」。

所以,一切皆空的「空」,就是指這個「執念」本來就是可以「空」的!

讚 · 回覆 · 3 · 8月7日 8:58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但是,「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又怎麼解?

因為遊子沒事,所以就不特別解釋了……。^^

讚 · 回覆 · 2 · 8月7日 9:02

 

Sunkist Ming 只有眼識到空???

讚 · 回覆 · 2 · 8月7日 9:04

Sunkist Ming 遊子兄的創作~無限…😊👍👍👍

讚 · 回覆 · 2 · 8月7日 9:07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一切透過「執念」(灰塵)所看到的萬物…就是「被執念所執取的萬物」,於是在鏡子裡所照映到的「相」就變成了…被「灰塵」所雜染了的「灰塵雜染相」。

而「這個相」本來就是:「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那麼以「相空」故,果然就是:「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了。

讚 · 回覆 · 3 · 8月7日 9:22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只有眼識到空???

◎以「眼耳鼻舌身」來說,「見」之性最能貼近「心性」,因而一般都是用「見」來解說「心」的狀態。

◎若「唯識」的話,就直接談「遍計所執性」,而不談「鏡子」或「灰塵」了。

讚 · 回覆 · 3 · 8月7日 9:30

 

Kiat Wah 觉醒菩提本无树

心如明镜何须台

万缘放下无一物

心物不应无尘埃

收回讚 · 回覆 · 2 · 8月7日 13:49

 

法界遊子 原來以前也曾經畫過一個蛋頭。

佛字之妙…真是無窮………。^^

法界遊子的相片。

讚 · 回覆 · 4 · 8月7日 8:42

Sunkist Ming 遊子兄~早!看這蛋頭有money的微笑^^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9:01

法界遊子 如果有不倒翁「跌倒了馬上爬起來」的精神,那麼就會一直有錢錢的微笑!^^

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9:24

Sunkist Ming 但別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要爬到別處再起來…😁😁^^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9:27

法界遊子 那…香吉士得幫不倒翁…爬到別處去才可以了。^^

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9:32

Sunkist Ming 不倒翁根本不會倒,更不用爬😁😁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9:34

 

毛雅智 早安假日愉快喔!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9:03

………(略)

陳冠宏 大法師慧o曾說:佛即不是人,歪論也,照此理凡不是人即為佛耶?佛係音譯,按吾鄉鹿港腔唸音似〈佈達〉反切最得唐韻,另觀日本法僧唸ㄑ佛〉音亦如此,

觀遊子此作為橢圓形

則似黃道周,而那兩點即太陽和地球,此南瞻部洲之象也!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10:29

 

法界遊子 「此南瞻部洲之象也!」冠宏兄,很有你的見解,讚!

不過,有關於「佛即不是人」的語義,遊子則另有看法。例如:「遊子…我不是你…冠宏兄」,但是我們絕不會把凡「不是你」的其它任何人都看成是「遊子」,所以…我們應該可以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理解和包容這句話,才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又,若從「五蘊皆空」的角度來看「佛」,或許我們也可以理解「佛」為什麼不是「具有五蘊身的人」吧?^^

讚 · 回覆 · 8月8日 9:48

 

法界遊子 冠宏兄接下來該不會問「那釋迦牟尼佛是不是人」的這個問題吧?

讚 · 回覆 · 8月8日 10:01

 

傅錦隆 釋迦摩尼、悉達多,其之為佛,是尊稱也!所謂「佛」是梵語:其真實義是「覺」,亦稱「心」;致於覺或心是什麼「咚咚」?心經就是在形容其體,楞嚴經之七處徵心、八辨還見就是在談此「心」,然若懂得其意,就必證悟了;他確不是指「人或相」在此,而他雖不是人,但萬物含人必有佛性哦!特此告知密語:佛在人之身外就是畢竟空,但不是頑空,故稱:正覺或正等正覺或無上正等正覺諸等名稱;而在身內就是指神經傳導,就是指五蘊〈腦神經〉傳導六根去觸六塵而產生六識也!這是學佛內觀四聖諦,所得的智慧而啟發的來源,並體悟因緣法則之所在: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由此再體悟十二因緣現象之法則;此簡敘聽過嗎?經典無此述啊!這是末學私自體證悟的經驗,敢負責的說:此是真理也!是鏗鏘有力的事實,不容置疑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弘揚佛法不得誤導在此,絕對不可當那些共命之鳥,學人講經說法,而不知真實義哦!供參並指教!

讚 · 回覆 · 8月8日 11:47

 

法界遊子 謝謝錦隆兄的補充與指教!

●此簡敘聽過嗎?經典無此述啊!這是末學私自體證悟的經驗

◎很高興錦隆兄很有個人的体悟。

◎至於遊子自己至今則還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所以還需努力……。^^

讚 · 回覆 · 8月8日 13:10

 

詹玉湄 早安安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10:30

……(略)

張益源 可以用太極的兩儀分享

黑中有一點白

白中有一點黑

伸縮自如 哈哈哈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11:09

法界遊子 以前好像有畫過「太極」的圖……?不過,一時間卻找不到……

也或許還沒畫過吧?不好意思,資料太多了,有點搞混……

沒關係,有空的話,就再來一張太極圖,何妨!謝謝益源兄!

讚 · 回覆 · 1 · 8月8日 10:07

張益源 感恩大師的觀愛

讚 · 回覆 · 8月8日 11:26

法界遊子 遊子知道自己的斤兩,所以請叫我遊子就好唷,感恩!

讚 · 回覆 · 8月8日 12:59

張益源 稱呼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中的份量

讚 · 回覆 · 8月8日 13:10

法界遊子 嗯,謝謝益源大師如此的錯愛!

讚 · 回覆 · 8月8日 13:31

張益源 身如浮雲錯把金塊當馬騎

讚 · 回覆 · 8月8日 13:48

法界遊子 「身」「浮雲」「金塊」「馬」…皆各有其成就之因緣,所以只要知其所「用」而能「用之無礙」,雖彼此有異卻無高下。

每一個人亦有自己的因緣與所用,所以就依自己的因緣來盡自己的本份事囉……,然後以「對得起自己」故,美哉!

讚 · 回覆 · 1 · 8月8日 14:49

張益源 我是檢討自己

把名利看太重了

懺悔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8日 15:56

法界遊子 遊子也是,所以才承受不了「大師」的名號,否則遊子若真的能雲淡風輕的話,必能如益源兄所說的「稱呼不重要」…而坦然自在。^^

讚 · 回覆 · 1 · 8月8日 17:13

張益源 安 安 安

平 平 平

只要對的就去行

一切順心

收回讚 · 回覆 · 2 · 8月8日 17:28

 

詹永和 「空」這個字,本含有完整、也意味著絕對的秩序!

在這巨大的空間中有“虛空”存在,這虛空中便是能量的總合。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11:27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永和兄和東煜兄的思路似乎很相似?我想你們將可以是志同道合的人……。^^

讚 · 回覆 · 8月8日 10:11

 

陳東煜 佛即覺,機敏的察覺自我思維即是覺性,而覺性是起點也是終點。

生命本身並不會強調存在的意義,只有當成功失敗的觀念介入時,才會強調存在的意義何在...這是做繭自縛的行為。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11:38

 

法界遊子 東煜兄和永和兄的思路似乎很相似?我想你們將可以是志同道合的人……。^^

讚 · 回覆 · 1 · 8月8日 10:12

 

陳東煜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8日 10:30

 

劉震龍 零 無空 可叫它 圓滿俱足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13:52

 

法界遊子 所以「圓滿俱足」不只是我們所賦予的語意內容,同時也要看我們自己如何「圓滿俱足」囉!

讚 · 回覆 · 1 · 8月8日 10:16

 

林燕燕 遊子~周日愉快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7日 14:35

………(略)

 

下接:永和兄的言語道不斷 和無四相的進路(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