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法界遊子: 王虎兄的意思是說…《楞嚴經》的「七大皆如來藏」,是在說「七大就是一個如來藏」的意思?
然後,佛陀所說的「七大」竟變成了王虎兄所要破斥的「七元法」?
說真的,遊子真的很不願意拿「經論」來為自己背書,但碰到王虎兄這樣的人,實在是不得已……
還好,有《楞嚴經》的白紙黑字,要不然人微言輕的遊子,竟被依文解義的王虎兄 莫名其妙的「虎」成一個「王」了!
要知道遊子從來就是遊子,絕對沒有能力替王虎兄吃飯,也沒有能力替王虎兄開悟,然後「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也絕不是只有「同一法身」就可以唬爛「三世一切佛」的,因為現在的這個「未來佛」…到底是怎樣的「共」「法身」,這絕不是王虎兄現在所認為的「同一法身」就可以「同一」的唷!
也不是在「一個法身」中,王虎兄就可以一廂情願的讓一切眾生皆「佛」成「一個法身」!切記!

林歈軒: 「問曰。不空如來藏者。為一一眾生各有一如來藏。為一切眾生一切諸佛唯共一如來藏耶。答曰。一切眾生一切諸佛。唯共一如來藏也。」《大乘止觀法門》

「佛與眾生同一體性。」《人天眼目》卷2

「凡聖同一如故。同共一法身。」《淨名玄論》卷1

「眾生與如來。同共一法身。清淨妙無比。」《法華經安樂行義》卷1

「凡聖同共一法身故。」《宗鏡錄》卷16

林歈軒: 王虎說的沒錯,如來藏,法身,真如等,皆只有一個。

林歈軒: 「一切諸佛法身唯是一法身者。此即證知一切諸佛同一真心為體。以一切諸佛法身是一故。一切眾生及與諸佛即同一法身也。何以故。修多羅為證故。所證云何。謂即此法身流轉五道說名眾生。反流盡源說名為佛。以是義故。一切眾生一切諸佛。唯共一清淨心如來之藏平等法身也。此明第一圓融無礙法界法門竟。」《大乘止觀法門釋要》卷2
「根身器界情與無情同一體性。」《續傳燈錄》卷14

王虎: 所以我说,游子盗了小平实的法。但是我静静。看你装B.

林歈軒: 王虎兄雖然您的論點對,但與人結下惡緣,將來成佛也難。

王虎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
法界遊子 ●王虎: 所以我说,游子盗了小平实的法。
◎王虎兄,這種顛倒是非的言論與心態,令人厭惡!
法界遊子 ●「一切眾生一切諸佛 唯共一如來藏也」、「佛與眾生同一體性」、「凡聖同一如故 同共一法身」、「眾生與如來 同共一法身 清淨妙無比」、「凡聖同共一法身故」、「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有情無情 同一如來藏」……。
◎由於「如來藏」和「法身」皆有各種不同層次的語義故,所以遊子的看法比較偏向「不一不異」,而不是「唯一個」。
◎但若歈軒兄堅持只有一個,那尊重你的看法就是!
林歈軒 「實相即涅槃。涅槃即如來藏。如來藏即是佛性。故亦名涅槃性。亦名安樂性。安樂性即佛性。」《大智度論疏》卷17

「法身即是涅槃界。涅槃即是如來。」《大乘法界無差別論》卷1

「故勝鬘云如來者即是法身。法身即涅槃界也。」《金剛般若經贊述》卷1

「涅槃即是真如。」《掌珍論疏》卷1

所以,如來藏、涅槃、法身、佛性、真如等,皆是相同意思。佛之所以用各種名相,是要眾生不要執著。
法界遊子 ●佛之所以用各種名相,是要眾生不要執著。
◎然也,如是!所以,我們也可以用另一個角度來如是!
◎所以,就算只一個「佛性」的名相,我們實在也可以用各種不同的內容來理解,因而,我們真的不能被「名相」所縛。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佛性」,既可以有「體」的涵義、也可以有「性」的涵義、也可以有「用」的涵義、可以有「相」的涵義……,也可以是眾生「皆」具有的涵義、也可以是「眾生個別」具有的涵義……,也可以………
◎所以,我們真的不能把「一個名相」或「多種名相」…僅用「一個涵義」來理解,如是!
林歈軒 「法身即涅槃。」《能顯中邊慧日論》卷1

「法身即涅槃涅槃即如來。」《妙經文句私志記》卷14

「般涅槃即法身。」《攝大乘論釋》卷9〈釋入因果勝相品 4〉

難不成涅槃有好幾個。
法界遊子 聽說,菩薩也有菩薩的法身,佛也有佛的法身,難道他們的「法身」就是同一個?
◎法身菩萨又作法身大士,指累积修行而断除一分无明,即显现一分法性之菩萨。
◎又,「法身」的內容,實在也有各種不同的涵義,例如:理法身、智法身、言說法身、証得法身、法性法身、方便法身,果極法身、應化法身、寂靜法身、理法身、事法身……,甚至還有在纏法身、出纏法身……
◎所以,遊子的看法不會只用其中的一種解釋來強囿「法身」之義,而是用「不一不異」來理解。
林歈軒 如來藏、法身是萬法之體,體只能獨存,若體有多個,就不是絕待(絕諸對待),而是相待法,相待就是無常。菩薩所證法身與佛相同,也與眾生相同,眾生只是因迷法身隱而無現。

「若爾佛性可數即是無常。」《大乘止觀法門宗圓記》卷4
法界遊子 ●「若爾佛性可數即是無常。」
◎其實,「無常」也是「實相法」。
◎如果「因緣法」就只是「妄」,那麼佛陀就不用說「緣起性空」了,因為以妄說妄,了無是處。
◎所以,若否定「無常的因緣法」,那就只能從「常」的角度在論「常」而已。無法洞見「不常不斷」是怎樣的「不一不異」。
林歈軒 「如來藏即是真如。」《圓覺經析義疏》卷4

「攝大乘云。真如獨存。」《中觀論疏》卷1

「夫靈心絕待,泯萬物而獨存。」《金光明經》卷1

「若爾佛性可數即是無常。」《大乘止觀法門宗圓記》卷4

以上經文可知如來藏是獨存,也就是只有一個。再不相信可去問法師。
法界遊子 ●「夫靈心絕待,泯萬物而獨存。」
◎讚!讚!讚!
◎夫靈心絕待,泯萬物而獨存。讚!
◎只是遊子對「獨存」這句話的理解,可能和歈軒兄略有不一樣就是!
◎不管如何,以歈軒兄的飽讀經論,令人佩服!^^
法界遊子 另外,底下王虎兄的帖,以攪豬屎故,遊子就不回應了。^^
林歈軒 法界遊子兄,您可能犯了與正覺相同的思維方式。
法界遊子 此話說得太早!
正覺的「心能生萬有」正是遊子所要破斥的。
林歈軒 如來藏、法身是萬法之體,體只能獨存,若體有多個,就不是絕待(絕諸對待),而是相待法,相待就是無常。菩薩所證法身與佛相同,也與眾生相同,眾生只是因迷法身隱而無現。

「若爾佛性可數即是無常。」《大乘止觀法門宗圓記》卷4

「問。不二二義。不得凡聖同一佛性。故無一人見佛性即一切皆見。唯凡聖同一如。若一人見如。一切應並見。答。以迷悟不同故。有見有不見。
法界遊子 ●以迷悟不同故。有見有不見。
◎所以囉!
◎所以遊子說,《對「獨存」這句話的理解,可能和歈軒兄略有不一樣就是!》,這句話的意思,除了表明遊子的「心」和歈軒兄的「心」是各自「獨存」之外,其「智」(法身)其實都可以「周遍法界」而共同一法身的,所以遊子的看法是「不一不異」,而不是「唯一」。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這「共同一法身」的「一法身」來論這個「法身」的「體性用相」,就如歈軒兄所說的「體只能獨存,若體有多個,就不是絕待(絕諸對待)」,如是!
◎不管如何,能理解歈軒兄「唯一法身」的語義就是,遊子無礙!

林歈軒 若如來藏只有一個,那一人成佛,所有眾生皆應成佛,這是正覺思考方式。
以迷悟不同故。有見有不見。也就是以迷悟不同故。有成佛有凡夫眾生。
鄭來也 若如來藏只有一個,那一人成佛,所有眾生皆應成佛,這是正覺思考方式。這是王虎的思想共一如來藏,成一個大共心,大智慧108羅漢組合的心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nJM4mO7AI
法界遊子 ●若如來藏只有一個,那一人成佛,所有眾生皆應成佛,這是正覺思考方式。
◎不是有正覺才有那樣的看法啦!佛教千百年來的「空」「有」之諍,豈是爭假的?
◎所以,我們不能只用「一個點」或只是用「某類的經典」來看整套的三藏十二部。

●以迷悟不同故。有見有不見。也就是以迷悟不同故。有成佛有凡夫眾生。
◎所以,就算都是覺悟的佛,也有此佛、彼佛的差別,也有東、西、南、北方佛……的差別,所以「法身」可以是「一」,但更應該是「不一不異」才是!燈燈相攝故!
王虎 什么大共心!?
小狗不要乱测虎意。
继续猜啦。
法界遊子 你沒有你的心,我沒有我的心,然後大家都只在「同一個功能」中,功能來功能去。這就是王虎兄的「同一如來藏」?也就是王虎兄所說的「沒有大共心」的「無我如來藏」?
以大家皆「無我」故,所以必然只是「同一個功能性」?然後……這就是「唯」一個「如來藏性」?也就是功能性的「法身」?
呵呵,王虎兄喝茶,遊子才不會幫你尿尿唷!自己的執見,也別牽拖遊子沒有開悟哦。
遊子之心不與王虎兄共用,但卻能了知王虎兄一切之心識作用,以其「性」(功能)皆與王虎兄相同故,是故遊子有能力「唯賊知賊」的了知王虎兄之落處也。而此中之「不共」與「相同」乃至能「以心印心」的了知一切眾生,甚至了知「有情無情 同圓種智」 之一切法,此即是「不一不異」之義也!
因而,「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若只從「唯心」的角度來說,其理如是。但若從「心物本有」的角度來說,則實在更有妙解焉!而這種妙解豈是王虎兄所知的那個「唯一」的如來藏所能知之哉?
如來藏之義,甚深、甚深,妙哉!……(略)

王虎 继续猜就好了。
王虎 法身不一不异?
浑水摸鱼,扮高深者,就喜欢用这个词。
王虎 佛经的"心"你都错解,还吹什么如来藏。
法界遊子 ???,王虎兄沒有能力深論,不續!
王虎 法师在游子眼中,都是佛学老参,没有用。
游子去请教小平实吧。

证得无我者,才能明白为何一法身。
游子的我这么大。挡住了,看不到。
王虎 祖师爷都是经过实修实证领悟而得的。
游子呢?跟小平实一样。猜回来的。

然后说,祖师全部错。

这些装B小丑,让他继续装。
王虎 到死你们也不会解佛意。最后只能学笑平实。祖师全部错!来合理化自己的愚蠢。
法界遊子 就像王虎兄現在正在「合理化自己的愚蠢」一樣?哈,這種攪豬屎式的嗆聲,真的是無聊啊!
鄭來也 虎爺碰壁了啦!要乖乖當哈囉kity貓才好
讚 · 回覆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