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鄭來也分享了 1 則貼文話題高手昨天上午8:08(2018.9.20.)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鄭來也   昨天上午4:43

來也講古自by爽by文學4306
外境萬有(外物質真如貓)與心中現相行相的問題(心為鏡中的無明獅或不一不異的無相真如貓)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相應是名法界
有人說唯識無境,一切都是心所生的,
楞嚴法會來也徵心兩大論處
1論點。山河大地和我一体心物一元??
若是這樣,我拿石頭打大地,你應該會痛死,
若火燒山,你應該會燒的痛不慾生的感覺才是。
可見不是這個道理。
所以這不是指萬物的外境而是指內心的現相的行相。
心本有(性相相應)物本有,所指的是心物一元是這個(性相相應)
2論點。現在每人看外境物一隻法身船。
萬人看,每人心中都有一隻法身船。
這個論點有點不太合理??
也就是拿鏡子比喻,大家看的都一樣??又不是每人已証一真法界哩?
問題鏡子是無情死物,當然可以這樣比喻
人是有情的心識及佛性是活人且有妄識無明,所以不一定一樣,(性相相應一如與不如的不一不異)
鏡外一法身物質船,
萬人看了,有人看了是鬼船,有人看了是天船,有人看了是佛船,有人看了是地獄船。
若大家看了都一樣是萬境悉真如,還要修嗎??所以這個比喻,只能說大家的証量覺行圓滿而說,
不然十法界與一真法界與法住法界的六道輪迴都自我眠吹否定而不如理作意修行。
所以第一論點。
不是跟萬有一体我生出的物質萬有。指的是(性相相應)的心物一元
第二論點。
心相有清淨與不淨之分,不是不用修就已經成佛的了,雖然是說本來圓覺,或說你已見性只看見礦本來是金,但礦成金還是要經
過修行的過程。指的是(性相相應一如與不如的不一不異)
你成佛了?覺行圓滿了嗎?碰見起駕的事不會起無明了嗎??
這些習氣還是有的,自爽空過頭對修行並沒幫助,還是要如理做意修行,不是口頭喊一悟就永悟,永不犯顛哩??
所以見性還算小兒科,才是牙牙學語的三歲小孩啊,還要走一大阿增奇劫,不可太自滿,甚至荒廢修行之賢,甚至無法保任而又再度沈輪,所以見性有分小見中見和大見而不退轉,到大見不退轉還要走一大阿增奇劫的淨化習氣啊

法界遊子 讚!這樣比較有正經一點的在說法了。別人應該也比較能看得懂才是!^^
鄭來也
法界遊子 「法界大圓」,妙哉!能洞見任何一個法門在「圓」的哪一個「點」上,然後了知那個「點」的過去(來龍去脈)、未來(進路行深)、現在(當下即是)……
鄭來也 對啊!若外物質貓是無明獅,大家完全是一樣船,那看外境是鬼船,地獄船,天堂船,法船,人船,怎會一物四境原理呢?
法界遊子 也要能看見那個「能見」的功用是一樣才可以,這樣才更能完全洞見原來是「什麼」原因…才讓大家所看到的外境是「不一樣」的。
以「能見的作用」大家都是一模一樣故,大家才有機會把那個「會看成不一樣的什麼」去除掉,而回到「無明實性即佛性」。
其實,一個真悟者,要到這個時候才能如實看到「無明」的本來面目,然後也才有能力「行深般若」的向「無明」下功夫。也要到這個時候…才有能力「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

鄭來也 所以吳藥師佛引初機人士,大家看的都是一樣這樣說反而沒有道理,
法界遊子 耀宗兄雖然是陷在某一個「點」(唯心)上來看「法界」,但對某些人而言,還是很有「頓悟」的效果。
而這種「頓悟」,對「法界論」而言,反倒是沒有,因為……(略)
所以,「法界論」還是要回到「以苦為師」的主軸來,然後好好的從「離苦得樂」中頓悟才可以……(略)^^
鄭來也
鄭來也
 唯心就沒後得智可言不不是嗎??難怪一悟永悟說爽的
法界遊子 以前的遊子也在追求一悟永悟……,結果發現,原來有很多的「無上法」真的都只是在悟爽的!
法界遊子 唯,以建立信心故,以乍然的進路真的可以爽(法喜)故,以相契機而可以心甘情願的投入故,以一門深入而體會良深故,以體會良深而可以一法通萬法故……,每一個法門真的都可以是…那個階段…的「無上法」,甚至可以「圓」一切其它的法門,然後不再「無上」……。
鄭來也
法界遊子
最後……
以法法皆可以「無上」故,一個人是否有辦法「一悟永悟」,那就看各人「自我清淨」(空覺)的能耐是如何囉!
也就是說,如不能於任何「法之當下」…一悟永悟,那真的是「人」(妄識執見)的問題,而不是「法界大圓」的問題。^^
鄭來也 唯心的智境若沒有隨綠自顯現的識境告之,哪來知到証量到哪,所以識智要雙運才可以見真章
法界遊子 ●識智要雙運才可以見真章
◎讚!然後,在「真章」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証量」到底是真還是假。
◎遊子的意思是說………(略)
◎在「識智雙運」中,還是要好好在「心物相應」的「行深般若」才可以,不是「唯心」然後就可以了事的。
鄭來也 識智雙運其實就是後得智的進路
法界遊子 也可以說,整個「法界大圓」都是後得智的進路。^^
鄭來也
法界遊子
說得俗一點就是:整個識智雙運的全盤進路…其實都是「離苦得樂」的過程。所以……一切「後得智」的內容…就是在:「離苦得樂」。
鄭來也
法界遊子
離苦得樂,妙哉!
因為有苦,所以我們要知苦離苦。而知苦就是「覺」(智),離苦就是「行」(識)。
以「覺行」故,以「智識雙運」故,能知苦離苦,於是在離苦的當下…就是得樂。
以「當下」故,了知得樂就是離苦,並不是有另一個樂可得,於是苦就是樂………
妙哉!

註:這也是佛法的另一種「一元論」,也就是說,若將「苦樂」二元化,那這個「法」再怎麼無上,也不可能「離苦得樂」。
其實,這種「二元的苦樂」就是標準的「外道」,還沒有抓到修行的要領。

鄭來也  所以無法不二的校長是外道
法界遊子 從這邊去追求另一邊的聖境,很容易讓人從另一邊的「是」來否定(或鄙視)這一邊的「不是」。竟而忘了(忽略了)在當時那種「不是」的進路……
這樣的「二元法」,事實上還是一直把「不是」揹在自己的「執見」之中,並沒有因為「証得聖境」而跳脫了「不是」的糾纏,所以……(略)

法界遊子 証入聖境(樂)而能回過頭來感恩(或懺悔)自己過去的「不是」(苦)…這就是懂得「一元法」的人。亦以「苦」「樂」皆是「同一體」的體驗故,然後也才比較能更進一步…苦就是樂…的証入空性(清淨無執)。
若因稍得聖境的體驗,但竟一直用那種經驗…自以為了不起的「否定」(或強烈的鄙視)別人的「不是」,那…此人雖有體驗到聖境並以為見空性,但卻還落在「二元法」(邊見)的對立之中……。
所以,若真懂得「一元法」而有所悟的人,其心行必然會………(略)。
鄭來也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5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