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起」的…就是「体」,「所(被)起」的…就是「相」。
因而,對「心」而言……
那個「能起之性」就是指「自覺」,即:此「心」…具有「自己能覺」的那個「能」性…的意思。(亦可稱之為:「能覺」。)
而「性」…能起「性之用」,也就是指「覺他」,即:此「性用」能「覺心外之一切」的意思。
所以,「覺」就是「心的体性用相」裡的那個「性」與「用」。
註:「心」「能自覺」而「覺他」然後「成就所覺」,這就是「心」的「体性用相」。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千字佛   1月13日 8:23

這幅亂畫若不敢顛倒看,那就合掌唸阿彌陀佛囉!^^

蔡睿竑、王紹衞和其他 87 人

 

法界遊子 「覺」,就是『心』的「性」與「用」。

所以…『心』具有「自覺」的性與「覺他」的用。

也就是說,『心』具有…「能覺」「覺他」與「所覺」的「性用相」功能。

註:「能覺」(自覺)就是「寂」,「覺他」(所覺)就是「照」。

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14:58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能所雙泯」就是『心』的一種「自內証」。

以「自內証」故,「能覺之体」與「所覺之相」…頓然「消失」,然後…唯「覺」。

以「唯覺」故,能所雙泯!

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8:48

 

法界遊子 「覺」就是一種「性」與「用」的狀態,非「体」非「相」。所以「覺」本來就是「非心非物」的一種『現象狀態』。

也是一種「心的自內証」狀態。

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9:38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以「心」的「自內証」故,這種「唯覺」就是一種「眼見佛性」的「實相」。

但卻不是「法界實相」,因為……。

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9:15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若把這種「自內証」當做就是「法界實相」,那麼,以種種原因故(略),他必然會認為「法」就是「空」,於是強烈的認為…萬法皆空。

當然,我們不否認「萬法皆空」確實是「自內証」所証得的結果……。

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8:58

 

法界遊子 但是我們也別忘了:「覺」就是一種「性」與「用」,即是「寂」也是「照」,能「自覺」也能「覺他」。

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9:00

 

法界遊子 以能「覺他」(覺一切外境)故………(略)。

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9:01

 

法界遊子 「自覺」就是「點」,而「覺他」就是邁向法界大「圓」必須要具備的德。

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9:03

 

法界遊子 因而,若因「自覺」的「非体非相」、「非心非物」,而否定了「体」、「相」、「心」、「物」與「一切法」……,那麼………

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9:05

 

法界遊子 那麼,就只能在「點」上面自嗨,而完全否定一切「點之外」的『存在』。

………………

以唯「寂」而無法普「照」故,竟至於無法成就「法界大圓」,於是…也就無法「法界一体」的証入「毗盧性海」了………

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9:18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略!

讚 · 回覆 · 1 · 1月13日 9:13

 

張玲琴 琴兒謝謝您   網路上......查看更多

讚 · 回覆 · 2 · 1月13日 8:34

………(略)

 

鄭來也 有顛倒看見遊子的法相

讚 · 回覆 · 2 · 1月13日 9:22

法界遊子 眾生法相,皆由無明洞……出。^^

讚 · 回覆 · 2 · 1月13日 9:32

法界遊子 因而…………

根有長短 源分深淺 尋根探源 無明洞然

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9:33

法界遊子 於事,於相,於理……,「尋根探源」就是「無明洞然」的一個過程……。

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9:35

陳保盟 洞見真知

收回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10:16

法界遊子 以洞見故,以無無明故,於是不再於無明處起好奇的無明想。^^

讚 · 回覆 · 2 · 1月13日 10:39

法界遊子 這樣就不會被欲(慾)念所牽纏,也就不會一直被束縛於無明洞內…而生生世世不得脫身……。

讚 · 回覆 · 2 · 1月13日 10:46

法界遊子 以洞見無明而「無無明」故,了知一切法皆法住法位」而証得無生,不再於「緣起緣滅」處一直跟著是非正邪 而輪迴……。

讚 · 回覆 · 2 · 1月13日 11:25(遊子註:是指這個「能了知的心」証得無生…而不再跟著緣起緣滅流轉……)

 

許宏昌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收回讚 · 回覆 · 3 · 1月13日 11:04

………(略)

 

法界遊子 ●「心」「能自覺」而「覺他」然後「成就所覺」……

◎這本來是在說明…「心」的「体性用相」的各種內容。

◎由這個「体→性→用→相」…,我們既可以知道「海味一滴」的「自心」是怎樣的本來面貌,也可以知道這個「海味一滴」是怎樣邁向「法界大圓」而証入「毗盧性海」的內容。

◎因為,就從這個「体性用相」,我們可以看到「心」就是要怎樣的「自內証」,然後再怎樣的融入「毗盧性海」之中。

◎也就是說…從「性用」的覺,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道次第:

心對內(自己)…就是要「自覺」的自內証。

對外(外境)…就是要「覺他」而法界一体的証入毗盧性海之中。

然後「內外一如」的成就所覺。即成就了「如來法身」。

◎妙哉!這個『心』的「体性用相」的內容,已經很清楚的告訴了我們…「一真法界」將會是怎樣的一種殊勝妙境。讚嘆!

讚 · 回覆 · 3 · 1月14日 19:39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註:一直會把「外境」空掉而以為是「非心非物」的人,「覺他」是沒有意義的,同時……(略)。

簡單的說,他會在自己的「自內証」裡面,以為法界的一切都跟著他解脫了,然後自己就沉浸在自己無法形容的不可說裡面…並以為那種「唯覺的空境」就是一真法界!

還十萬八千里啊!

讚 · 回覆 · 3 · 1月14日 16:00

 

法界遊子 在邁向「法界大圓」的道次第中,我們也將發現另一個事實(法界奧密),那就是:「心」「物」的『法性』就是一如,可以不一不異。

讚 · 回覆 · 3 · 1月14日 16:05

 

法界遊子 以「法性一如」故,我們將可以看到…「物」除了有自身的「体性用相」之外……

我們也可以完全用「心」的角度來看「物」的另一種「体性用相」,那就是:

「物」就是可被心所相應之「体」。

而此「物」具有被心相應之「性」……

「物」因被心相應故,能起相應之作「用」……

「物」能完成與心相應而起作用之後的「相」……

.

註:心物相應的最原始根本處就是在「炁(全然的能量)」這個地方。

讚 · 回覆 · 3 · 1月14日 16:19

 

法界遊子 由於「物」的「法性」是那麼的「法爾如是」,因而「物」根本就沒有「有情心識」,所以「物」不會用什麼「物的意識」來影響「心」……

也就是說:我們的「心」所來就不會『被』物所相應……

…………(略)

如果能懂得這個道理,那麼我們就可以怎樣的『自做主人』了……(略)

然後,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心物相應」原來是怎麼一回事。

讚 · 回覆 · 2 · 1月14日 18:00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是的,如果我們真的了解「心」的「体性用相」,那麼我們就會知道:

「心」其實是…『 自己』…被影響的。也就是說…「心」是被「自己所見」然後「被自己的見」所影響,而不是真的「被外境」所影響了!

是的,「外境」從來就是那麼「法住法位」的法爾如是,怎麼又會『影響」我們什麼呢?

只要我們能了解「物 從來就是涅槃」的這一層道理,那麼……

我們根本就不會去怪「外境」是怎樣的「有」或「無」或「幻」,然後竟還一直想把「外境」空掉…才肯罷休。真是冤枉啊!

讚 · 回覆 · 3 · 1月14日 17:00

 

法界遊子 「物」從來就以「涅槃」的方式來幫助我們如何了解自己的「心」。

是的,「物」如果不是從來就是涅槃,那麼在「心物相應」之後……沒有人有辦法從「五蘊身」中清楚的認識自己……,包括佛……。

因為……(略)

其實,佛法從來就是這樣「唯心」的「心內求法」,然後我們也才能如實的知道「一真法界」的「心物」(有情無情)是怎樣不一不異的同圓種智……

只有「心物相混」的人,才會在「物空」或「物靈」之中…錯亂了佛法法義。

讚 · 回覆 · 3 · 1月14日 17:09

 

法界遊子 ●● 我們的「心」所來就不會『被』物所相應……

◎「物」,以涅槃故,從來就是「法爾如是」的如此這般。

◎對「心」而言,「物」從來就是一種「被動」(被心所相應)。

◎因而,只要我們有一絲絲的觀念行為…會「被物(外境)所轉」,那就表示我們還是顛倒人。

◎簡單的說,只要我們還會被物(外境)所轉,那麼自己的返觀功夫就還不到家,也就是…還未入心啦!然後…就沒有能力完全看到「自心」的本來面目囉!

讚 · 回覆 · 3 · 1月14日 17:31

 

張玲琴 琴兒謝謝您晚餐愉快,晚安

收回讚 · 回覆 · 2 · 1月14日 18: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