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處、六入、六根,好像都是同一個意思?所以它們是同義詞?但事實上好像不是如此?

「六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沒錯。

「六入」就是「六處」的意思,也沒錯。但通常都會用在「十二因緣法中」,蓋取其「六處」能『入』「名色」之謂也。也就是說「神識」投胎而「入」名色(受精卵)中,進而產生心物相應的意思。

六根:一般的意思好像也是指「六處」……應該是沒錯……?  然而,細思其語意,實在不是指「眼、耳、鼻、舌、身、意」這麼簡單,因為總覺得「根」這個字應該有其更深入的語意才是。

.

「六根」其實就是相對於「六塵」、「六識」而說的,於是「六根」特指的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的「根」字其實是含有「意」的意思在裡面。也就是說「眼耳鼻舌身」以「意」為「根」的意思。

而「意根」一詞,同樣的,也有《「意」以「第七識」為根》的意思。

因而我們可以說…「六根」(五根和意根)其實就是指…以「意」和「第七識」為其「本源」的意思。因而「六根」的語意…並不是那麼表面的只有「眼耳鼻舌身意」而已。

.

「六根」是依照「六處」相對於外境的「六塵」而說的。因為「眼耳鼻舌身」如果沒有以「意」為根的話,那麼「處」只是「處」而已…就無法和「外塵」相應而起「識」的作用。

以「根」能緣外境(六塵)而「起識」故,於是我們可以進一步的這樣解釋:

由於「眼以意為根」故,當「根」透過了「眼」來接觸「色塵」的時候,就產生了「眼識」。

同樣的:

由於「耳以意為根」故,當「耳根」透過了「耳」來接觸「聲塵」的時候,就產生了「耳識」。

由於「鼻以意為根」故,當「鼻根」透過了「鼻」來接觸「香塵」的時候,就產生了「鼻識」。

由於「舌以意為根」故,當「舌根」透過了「舌」來接觸「味塵」的時候,就產生了「舌識」。

由於「身以意為根」故,當「身根」透過了「身」來接觸「觸塵」的時候,就產生了「身識」。

由於「意為根」故,當「意根」透過了「意」來接觸「法塵」的時候,就產生了「意識」。

.

簡單的說,當「意」透過不同的身体器官來對外境有所感知的時候,就有了不同的感知意識。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不同器官功能,並「以意為根」的相應出個別不同的覺知來,於是就有了那個器官專有的「感知意識」。

若用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解釋,那就是:「色聲香味觸」(五處)透過「視聽嗅嚐觸」的神經元(指五根)…傳達到大腦,經大腦分析訊息之後,完成了「眼耳鼻舌身的功能(即成就了五識)。而頭腦意念(意)則經過更細膩的判斷取(意根)之後,於是完成了更細膩的心識作用(意識)………。

由此我們可以概略知道:「五根」的語意還不完全等同就是「意」,同樣的「意根」也不完全就是等同於「第七識」,以「什麼什麼」「根」故。除非此「根」與「外境」起作用之後…才會變成「識」。因而我們也可以這麼說:「根」就是「未起識」,「識」就是「已起之根」。

..

不過,為了方便起見,我們還是可以約略這麼說:「六根」雖然就是在講「六處」的每個性用,但其實也都已經有包含了「五根之意」和「意根之第七識」在裡面。

因而當我們說「六根不淨」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藉由「五處」說明了「意」的不清淨之外,更說明了「意根」(第七識)的『執念』也是不清淨的,而不是單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處」而已。

由上面的論述可知:六處、六入、六根,雖然都是在講「眼耳鼻舌身意」,但他們的「用法」和「語意」還是有點不一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