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重緣起深般若第二章龍樹四重緣起(6)

  《中觀口訣》

  阿底峽尊者造論

  邵頌雄翻譯

  梵名:Madhyamakopadesa-nama

  藏譯:dBu ma'i man ngag ces bya ba

  (藏譯者敬禮)

  頂禮世間怙主

  (造論者敬禮述意)

  誰之語光明令我愚昧眾

  綻開心中蓮頂禮最勝士

  此[論所說],乃大乘中觀之口訣。

 

  (資糧道)

  初,我等當先了知,於短視之凡夫而言,世俗諸法皆因果等一切建立,如其顯現而為真實。然於勝義,或於真實,則凡世俗所顯現諸法,若以諸大因分析而了知,連發尖百分一之微量亦不可得。

 

  (加行道)

  下來,即於舒適之座墊上結跏趺坐,如是片刻,[觀修如下]:

  (一.業因緣起)

  [執以為]實事(dngos po)者分二:色法及非色法。此中諸色法為極微塵聚。彼若依方分(phyogs cha)之差別作分析,則最極細微亦無身,極無顯現。[注1]

  (二.相依緣起)

  非色法者,即心也。彼亦如是,過去之心已止已滅;未來之心未生未起;現在之心亦難如是觀察。以其無色、離形、如虛空,故不成立。抑或以其離一與多、或以無生、或以彼自性光明等正理之利刃,而作觀察、分析,可悟知其不能成立。[注2]

  (三.相對緣起)

  如是,若於一切事法之體性,既不成立,且唯無有,即彼妙觀察智亦不成立。譬如二木彼此磨擦而生火,職是之緣,二木盡焚成無有之後,即彼能燒之火亦自熄滅。如是,若一切自相法及共相法唯成立為無有,則智慧亦無顯現,任何光明之體性亦不能成立。[注3]

 

  (見道——相礙緣起)

  [如是觀修已,即應]去除種種昏忱、掉舉之過失。於彼[離沉掉之]空隙,心識不作尋思、亦不執持[妄想],斷除一切思念與作意。乃至於相,或分別心等敵、賊未現起之前,當盡量將心識安住於如彼[之無分別境界]。[注4]

 

  (修道)

  適時若欲出定,即緩緩散跏趺坐而起,當以如幻之心境,盡己之能作種種身語意善行。若如是恭敬,且長時堅持不斷修習,諸具緣者將於即生現見勝義諦,且能不假功用、無須勤修,自然現證諸法有如虛空壇城(nam mkha'i dkyil)。[注5]

 

  (無學道)

  出此[定]之後得,即了知諸法如幻等。於現證金剛喻定已,後得智[與根本智之分別]亦不具,恆時皆於三摩呬多(samahita)之中;若非如是,[佛]與菩薩有何差別焉?此等教理,本論不贅。[行者應]為利益有情,於無數劫中積集資糧,發起正願,以此之力,將如應調伏一切所度有情。此等經教義理固亦不少,是以本論亦不贅。[注6]

  此云《中觀口訣》者,乃阿阇梨燃燈智(Acarya Dipamkarajnana)所造。圓滿。

  藏譯跋:印度之親教師與主校譯師戒勝比丘(Tshul khrims rgyal ba)於拉薩大昭寺(Rasa'phyud snang gtsug lag khang chen)翻譯及校訂。[注7]

 

 

鄭來也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96777

讚 · 回覆 · 2 · 昨天 20:18

 

法界遊子 看到這篇文章,遊子覺得真的可以用「体性用相」的角度來解讀「四重緣起」……

雖然解讀的方式非常不一樣,因而理路也會讓人覺得大異其趣,但最後終究是殊途同歸!

但,時間真的不夠用,所以只能略說:

讚 · 回覆 · 50分鐘

 

法界遊子

相:指心物相應的一切現象,因而若能洞見一切現象皆緣起性空,那麼就能洞見「業因緣起」是空,這是觀的階段。

用:指心物相應而起的那個「作用」,因而只要能讓「心」「不起作用」,那麼就能洞見「相依緣起」是空,以不讓起作用故,這是修的階段!

性:以能讓作用不起作用故,「心物」各自回歸本性,然後洞見「相對緣起」的一切法是空……,這是悟的階段。

体:以「心物」各自回歸本來面目故,心物各自獨立,於是能見兩者的「相礙緣起」是空,此時…完全以心的「覺性」為「自內証」故,只論心不論物,這是証的階段。

讚 · 回覆 · 19分鐘

 

法界遊子 以「自內証」的覺故,一切皆空。

亦以「一切皆空」故,這時候就有一個陷阱了,尤其是那些「識智辯聰」的人,很容易落入這個「一切皆空」的錯見裡面去……

所以,一個真修實証的人,以「自內証一切皆空」(寂滅)故,能「覺照」一切外境,而進入「無緣大慈 同体大悲」的菩薩道……

讚 · 回覆 · 10分鐘

 

法界遊子 註:以上所說,完全是以遊子個人的角度來談的,所以僅供參考!

讚 · 回覆 ·

 

鄭來也 不錯~不錯~我跟我思想略同。

讚 · 回覆 · 5小時

 

鄭來也 尤其相愛如何緣起~解释很第四隻眼。

讚 · 回覆 · 5小時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從「相礙緣起是空」的角度來看 就可以知道「四重緣起」為什麼要談「相礙緣起」了。(註:以前遊子看不懂「相礙緣起」,只覺得這裡面很拗口,原來「四重緣起」就是在談「緣起性空」。)

所以文章裡面的重點,其實就是在講…「緣起」就是「空」。

因而,只要我們能深觀到「心」「物」最本來而原始的那個緣起也是空的話……,那就是「見道」了。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那就是:只要能讓「心」「物」各自回歸本位,那就可以証入「無緣不起」!

以「無緣不起」故,得完全的「自內証」……

然後才有「自內証」之後其它的事(進入無為法)。

而文章所說的「要觀這四重緣起」,其實就是在說「加行道的整個過程」就是在「深觀緣起」,然後才能到達最後第四個相礙緣起的見道位。

亦以「相礙緣起」是「空」故,然後澈見「四重緣起」之法義,並可以圓融無礙的進入「無為法」。

讚 · 回覆 · 2小時

 

鄭來也 哈哈哈!我又賺到了,已打通奇筋七脈了,只剩一脈!法爾如是脈進!

收回讚 · 回覆 · 1 · 14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