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論」,就是以「苦」為師,以「離苦」為修行法門,以「法界大圓」為進路,以融入「法爾如是」為究竟涅槃

法界遊子 從「苦」的初始處而言,「無明→行→識」的「無明」就是「苦因」。然後接下來的「行」就是開始「起作用」了……
從「法爾如是」的初始處而言,反過來的「識→行→無明」的「不行」(不相應、空覺)…就是「法爾如是」(無為法)之最基本進路。然後才有能力破除「無明」而証入「無無明」。
法界遊子 從「苦」的終極處而言,只要還有絲毫「非法爾如是之覺」(無明),那就是「苦」。
從「法爾如是」的終極處而言,只要還有任何「無明之行」(苦),那就尚未達到如是如是的「法爾如是」(涅槃)。
法界遊子 「以苦為師」,就是要了知從「初始處」到「終極處」一切苦的「現行」,然後以「現行」的經驗與洞見來「離苦」。
而這個過程,一直在「貪生怕死」的本能中,與「避苦逐樂」的行為中…被我們生生世世的演繹著。

法界遊子 而這種「親身體驗」,到最後可以讓我們非常確認:「只要有什麼觀念 就必然會有那個觀念的苦」。
以念起即覺故,能明見「當下因 當下果」,並了知這個「苦」竟是如此的如影隨形。
於是,我們終於知道要如何進一步的向「空性見」下功夫。
法界遊子 「以苦為師」的人,能「當下因 當下果」的明見「只要有什麼觀念 就必然會有那個觀念的苦」而毛骨悚然,然後昇起無限的法喜!妙哉!
………略。
法界遊子 原則上,「法界論」的修行重點,並不是在「正見」上,而是在「以苦為師」,然後,就在知苦的「覺」與離苦的「行」中…漸次的邁向「覺行圓滿」!
註:所謂的「正見」只是說給不知道什麼是「以苦為師」的人聽的。

鄭來也
法界遊子
 有「正見觀念」的人,常會以此「正見」要求別人也一定要有此「正見」才可以。以「才可以」故,以「我是你非」故,以「我是對你好」故,以「假慈悲」故,以「行自性見之實」故……,那麼這種假藉正見之行為,很有可能就會變成二分法的對立「邪行」。然後,其人的「正見」就在這種「邪行」中…變成了「邪見」而不自知!
所以,一個懂得「只要有什麼觀念 就必然會有那個觀念的苦」的人,當毛骨悚然的以為自惕!
鄭來也
法界遊子
 簡單的說:從「無明」到「無無明」的這整個「離苦得樂」的進路,其實就是全部「法界大圓」(無明就是無無明)的內容。
法界遊子 「法界論百字頌」第四段:
眾生有別,心意相連;你我平等,因果不偏。
苦乃明師,離苦優先;滅苦向覺,常樂現前!
鄭來也
蔡秉荃
嘻嘻嘻
法界遊子 ●「法界論」的修行重點,並不是在「正見」上,而是在「以苦為師」,然後,就在知苦的「覺」與離苦的「行」中…漸次的邁向「覺行圓滿」!
◎所謂的「正見」,其實就是大家經過多世「離苦得樂」的體驗之後,「聖者」(成就者)為了度化眾生…所宣說出來的一種「公約」……。
◎如果我們還沒有「聖者」的成就,竟用鸚鵡學如來的「正見」去要求別人,那麼,除了很容易落入不同層次觀念而造成對立的「我是你非」之外,也很容易把此「公約」變成「掌握私欲」或「打擊對手」的一種權謀和手段……
◎「我是你非」的「正義」,將會讓自己越來越偏執的落入「別人都不對的仇恨」之中,甚至會藉著「我是為你好」的美名而不知不覺的變成了「狂妄自大」…,然後……
◎但,也由於「自我催眠於正見」確實也能讓自己越來越有「功力」,因此,也很容易讓自己覺得這種「正見」是正確的,渾然不知這正是「偏離正見」(空性見)的一種「邪行」……。
◎所以……,有時候遊子真的很怕這種「非常有正見」的人,因為他們那種固執的腦袋…真的比石頭還硬……。
◎因而「法界論」的修行重點,真的不是在「正見」上,而是在自己能否真正「離苦得樂」的覺行上!
◎其實,只要能依自己「離苦得樂」的進路,將越來越有能力「知」更深入的「苦因」,並越來越有能力「離」更微細的「苦受」……
◎然後,這個人的「正見」,也必然因越來越深入的「知苦」「離苦」,乃至能知「起心動念便是苦」…而更有了「出世間」的正見智慧……

鄭來也
法界遊子
 其實,無論是以佛為師,還是以法為師,還是以戒為師,甚至是以大自然為師、以山為師、以水為師、以鏡為師、以螞蟻為師、以眾生為師……
其真正的內容就是要我們能「真正的離苦得樂」。
而這裡面的覺行,皆在「以苦為師」的「知苦」和「離苦」的正見智慧裡面……。
所以,「法界大圓」的整個覺行進路,事實上就是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過程!
鄭來也
法界遊子
 能「以苦為師」的人,最後,必然能在「苦就是樂」的地方,找到真正的老師(根本智),然後成就「後得智」(自己就是老師)!
讚 · 回覆 · 1 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