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來也分享了他的貼文4月16日 7:30

來也講古自by爽by文學38423
明朝交光真鑑大師述
楞嚴經正脈疏
說能發萬有之相,非是能發萬有之質。
正覺誤會的地方,請改善
~~~~~~~~~~~~~~~~~~~~~~~~~~~~~
3、虛雲老和尚:曾批註《楞嚴經》,後遺失。虛雲禪師乃近代禪宗大德,堅持苦行長達百餘年,歷坐15個道場,重興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禪門五宗,法嗣信徒達數百萬眾,有禪宗泰斗之譽。他一生對《楞嚴經》極為重視和推崇,虛老活了120歲,只批註過這部《楞嚴經》,並將手稿小心保存了幾十年,結果在1951年雲門事變時遺失了。

~~~~~~~~~~~~~~~~~~~~~~~~~~~~`
楞嚴經正脈疏`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上科既斥為全體無明。由是承上而言。汝於本具真覺翻成無明者。元無他故。正以本
是遂成根本無明。萬妄依之而托始。故知明覺二字。便是生世界眾生業果之根柢矣。
性之覺。必具本有之明。所謂性覺必明也。汝乃無故妄加明於覺上。所謂妄為明覺也。由
此於
借言非真。寧不誤人。答。
比量而知。借言加明於覺。即是其相。捨此方便。則如啞人見賊。叫喚不出矣。法王自在。豈如是哉。曰。
今言加明於覺。意何淺近。答。此惑在三細前。本非下位所知。惟佛現量親見。如來有勝方便。能令初心
皆目此也。有二功能。一者。能隱真覺之體。二者。能發萬有之相。下文自見。問。生相無明。等覺未了。
十惑之中。為第一惑。親依真心本覺。獨居九相之先。別名獨頭生相。根本不覺。曰癡。曰迷。及無住本。
豈止不誤。仍有大益。如來親見等覺位中麤細諸念皆盡。惟餘此念。佛法不現。
一真本覺。妄成能明之明。所明之覺。而能所俱非真矣。佛祖一揆。若合符節。希頓入者。宜究心焉。
用重起照察。起照。便同此中加明於覺。永嘉云。倘顧還成能所。顧字。便是明覺的明字。能所者。本惟
此念忽盡。便入妙覺果海。故令頓根眾生。但了法空心淨。一念不生。遙契如來涅槃妙心。自具照體。不

得妄本已竟。

鄭來也 來圓瑛法師也是食人牙慧,他的荖作楞嚴圓瑛法彙機乎來自明朝的正脈疏交光真鑑法師,所以才叫法彙不叫荖作喔???原來如此
法界遊子 讚!讚!讚!終於看到一篇能讓遊子折服的解析!讚!
謝謝來也兄!
「明朝交光真鑑大師」,遊子記下了,感恩!
鄭來也 文月真 覺明為咎 覺明何狀 
不識明狀 難出無明
說吧! 來也大智
鄭來也 倘顧還成能所即ok~問借言非真,寧不悟人??答:豈止不誤,仍有大益,能另
法界遊子 ●比量而知。借言加明於覺。即是其相。捨此方便。則如啞人見賊。叫喚不出矣。法王自在。豈如是哉。
◎讚!
◎借言加明於覺。即是其相。捨此方便。則如啞人見賊。
◎法王自在。豈如是哉。
◎讚!
鄭來也 昨天我po!那個大徹大悟!那是應該是龐蘊的老同學天然禪師的楞嚴直解大著,就是騎聖僧燒木佛的那一位吧??不一樣的著解
鄭來也 但可能有人又 校正應該不會差很多才是 這個因明立所解釋的也不錯
[0504c16] △四標性本以顯妄元。分二。初標性本。……查看更多
法界遊子 哈,沒有時間看那麼多……
遊子不是讀書人,能抓到重點就好!^^
鄭來也 哈哈哈!我比你更沒時間,今天工程浩大,我可能要趕工去了,今天少在電腦上
法界遊子 ●如來有勝方便。能令初心皆目此也。有二功能。一者。能隱真覺之體。二者。能發萬有之相。
◎「能發萬有之相」就是「明」的性用,所以,沒有這樣的「明」,就無所覺。
◎但是只要有「明」,就必然會「立所」的。
◎妙哉!
◎這樣的「密意」,真鑑大師有看到了。讚!

鄭來也 是喔!我剛剛把他的著作全都下載電腦裏了
鄭來也 交光真鑑 https://book.bfnn.org/article2/1762.htm
鄭來也 天然禪師 楞嚴經直解 http://tripitaka.cbeta.org/X14n0291_004
法界遊子 ●豈止不誤。仍有大益。如來親見等覺位中麤細諸念皆盡。惟餘此念。佛法不現。
◎這句話不知是問還是答?
◎但,「豈止不誤。仍有大益。」這句話遊子喜歡!
◎因為就是要這樣,才能看到「明」(或「妄」)的密意!
鄭來也 這應該是交光真鑑大師答:那個人的話,
法界遊子 因為沒看到「答」,所以不確定,但不管如何,遊子喜歡「豈止不誤。仍有大益。」,而且為什麼是大益,底下真鑑大師有接著說:重起照察。起照。便同此中加明於覺。
讚!就是這樣!
鄭來也 那是交光真鑑楞嚴正脈疏出來的字句吧???
鄭來也 猜的啦???
法界遊子 所以會說「豈止不誤。仍有大益。」這種話的人,應該不是「問」者,而是真鑑大師的「答」。
但,不確定就是,遊子也是用猜的。^^
鄭來也 永家大師說 倘顧還成能所就ok覺明
法界遊子 ●所明之覺。而能所俱非真矣。佛祖一揆。若合符節。希頓入者。宜究心焉。
◎「所明之覺。而能所俱非真矣」,其實這已經就是「妄」了,不是等到「加明」之後才「妄」的。
◎這樣才能如實証入什麼是「無明實性即佛性」。
◎否則,一般人都一直想要把「無明」去之而後快,這樣就無法了解「無明」是怎樣的「無無明」了。
◎要把「無明」去之而後快的人,就會用「加明」的方式來解說「經文」,然後,他們會一直想要把那個「加」去掉。因為他們以為這個「加明」就是「妄」的罪魁禍首。
◎說真的,遊子真的很能理解「曰。今言加明於覺。意何淺近。」的苦心啦!但,這樣不只無法直搗本懷,而且還頭上安頭……的必須繞了一個很大的圈子。
◎而讓人更傷腦筋的是:這種修行進路,在其過程中還會一直和「法界論」起衝突……。哈,沒辦法,因為…(略)
◎簡單的說,若有人一直想把這個「明」(妄)去掉,那這個人就永遠也無法覺了。除非他懂得把這個「知見」當成是進路……。
◎而,這正是富樓那對佛陀所回話的:若此不明 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讚!

法界遊子 ●用重起照察。起照。便同此中加明於覺。
◎「便同此中加明於覺」,如是!如是!
◎說到遊子的心窩裡面去了,讚!
法界遊子 ●但了法空心淨一念不生。遙契如來涅槃妙心。自具照體。不用重起。照察起照。便同此中加明於覺。
◎這是另一個版本的文字。
◎「不用重起。照察起照。便同此中加明於覺。」
◎來也兄的轉貼文有落字,還好遊子有能力依義不依語。
◎又,來也兄的轉貼,實在不應該把最後的「不 辨 得妄本已竟。」的字句也轉貼進來……
◎這種不夠嚴謹且粗心大意(拉了大便就走人的對論方式),說真的讓遊子不敢對你說太多,因為……(略)
◎至少,看你貼文的人,真的很難像遊子這樣的善解人意……。
◎來也兄,要加油囉!
鄭來也
法界遊子
●「用重起照察。起照。便同此中加明於覺。」,「不用重起。照察起照。便同此中加明於覺。」
◎能真懂法義的人,於此「用」與「不用」之處,皆能看到同義而無礙!
鄭來也 讚!讚!讚!真知著見!天人師表!
法界遊子 有找到另一個版本,「豈止不誤,仍有大益。」真的是真鑑大師說的。^^
http://www.oocities.org/suramgama/10A-B.htm
《正脈疏》云:“無明親依真心本覺,獨居九相(三細六粗)之先,別名獨頭生相,根本不覺,曰痴、曰迷,及無住本,皆目此也。有二功能:......查看更多
鄭來也 法界遊子 這篇文章會讓人打結的地方就是在這一段話:
《《《 是的,富樓那,就是以「皆如來藏」為基礎來問問題的,所以「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就已經說明了「世間」本來就是「如來藏」了,「世間一切」本來就存在了,「世間」並不是由「無明心識」所『生』出來的,而是因為本來就是「如來藏」,但卻因為「心識的能所妄見」才顯現出心識的「妄見相」(遍計所執相)來。亦以「妄能妄所」顯現故,於是以「妄見」見其「所」(即:國土之相),才更有了心物相應的「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乃至「金輪『保持』國土………。然後,世界…因此而得以『相續』。》》》
但是,這一段話如果會打結的話,那就表示這個人根本就看不懂富樓那所問的話!也看不懂什麼叫「諸有為相」!
鄭來也 哈哈哈!我絕對沒問題!因為我主張心物相應七大如來藏
鄭來也 法界遊子 錯解「諸有為相」的人,就會把經文中的「起為世界」解釋為:世界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了。
也就是說,他們會認為,「世界」就是因為這樣才被「生」出來的。
然後,就更理所當然的認為:有了被生出來的世界,然後才有接下來的世界「相續」。
但是,這種人就是不知道,當這個「世界相」(妄識執見相)被他的心識生出來之前,這個「世界」其實早就已經存在!
鄭來也 法界遊子 簡單的說,就是「世界」本來就已經存在,然後「心識」才有辦法因「能所」的關係而「妄」生出「諸有為相」。
也因為,富樓那才會說:一切根塵陰處界,皆如來藏……
鄭來也 鄭來也 他們的重點是世界會緣起緣滅??怎叫存在,無常啊??應該是這個問題??
鄭來也 這個遊子沒說明原理,就會被初機根機不夠的人士誤會,以為跟佛唱反調,無常怎說常,這個是他們認為邪的所在,當然我沒問題,因為藏傳寧瑪派最後原理也是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