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來也發佈至‎法界遊子 8月4日在 Taipei 附近
佛命有多長~算給你聽~
一年365天~假設活了100年~
等於36500天~
活了死了~也不關它的事~
因為佛無命~所以見精無命無不命~

法界遊子 「佛」已然用祂的「存在」告訴我們「無生」的道理。
這也就是為什麼遊子會用「涅槃的佛還會不會緣起?」的問題…來質問「緣起論」者的原因了。
緣起論者說:「一切的存在都是無常、都是幻、都是緣起緣滅」,是這樣嗎?
當然是這樣,如果緣起論者只是在談「現象界」的話!^^
昨天 11:46 · 

鄭來也 《李元松
1988年,認定自己已經成為慧解脫阿羅漢,開始走向文化界,提倡「止觀雙運」、「本地風光」禪法。在禪修之外,也倡導淨土宗,以慈雲懺主的〈淨土發願文〉為每日日課。
因為印順長老對於漢傳禪宗與如來藏學派有所批評,他認為印順長老缺少修持,對印順長老的意見提出反駁。
此外,他對於傳統佛教充滿迷信的作風所有不滿,提出許多尖銳批評,因此被部份佛教界人士批評為附佛外道。》
昨天 11:52 · 

鄭來也 遊子你看~慧解脫阿羅漢~還有如來藏思想~超奇怪的~如果以蕭老大的意思,阿羅漢不是沒有如來藏思想嗎~
昨天 12:04 · 

法界遊子 遊子不知蕭老大是如何給阿羅漢下定義的,因而這個問題不知要從何評起……。
昨天 12:17 · 

鄭來也 菩薩證無餘涅槃[編輯]
所謂「證」得,係指有得,如是有得,必能了知所證為何,依於意識心來說證得。[6]阿羅漢入涅槃,方便說證涅盤。因為涅盤之境界為本際也就是真心如來藏之境界,阿羅漢在捨壽後滅盡五陰十八界入無餘涅槃,只剩如來藏獨處之境界[7]。因為滅盡無餘,意識心也已隨十八界滅而滅,不復現行,如來藏又不在六塵上作了別[8],如何說證得涅槃?菩薩在大乘佛法中,精勤修集福德莊嚴,智慧莊嚴,悟佛知見,證得真實心如來藏,現觀萬法皆由此出,不滅五陰十八界而實證涅槃本際[9],也因為如此才可說是證涅槃。也只有菩薩可以不滅五陰十八界而能證得涅槃,如實的觀察,如實的證知實際理地的內涵。菩薩不入涅槃而證得涅槃,有別於阿羅漢入了無餘涅盤卻未證知涅槃之真實內涵,這就是不共二乘的大乘殊勝妙法!
昨天 12:34 · 

法界遊子 這樣的論說,不能說「阿羅漢沒有如來藏思想」啊!不知來也兄是怎麼解讀的?
昨天 13:18 · 

鄭來也 《因為滅盡無餘,意識心也已隨十八界滅而滅,不復現行,如來藏又不在六塵上作了別[8],如何說證得涅槃?》
《阿羅漢在捨壽後滅盡五陰十八界入無餘涅槃,只剩如來藏獨處之境界[7]。因為滅盡無餘,意識心也已隨十八界滅而滅,不復現行,如來藏又不在六塵上作了別[8],如何說證得涅槃?》昨天 13:20 · 

法界遊子 蕭老大這樣的說法是可以理解的。原則上蕭老大並沒有說「阿羅漢沒有如來藏思想」的這種話,而是說「阿羅漢處於如來藏獨處之境界」。
遊子覺得,這種說法是沒錯的。
所以蕭老大的語意重點是在「証得」這兩個字上面,而不是在「阿羅漢沒有如來藏思想」。
簡單的說,就是要在「証得」之後,才有資格說「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阿羅漢的「寂滅」,看起來好像是「無所得」,但卻是無法進一步「得而無所得」的到達「菩提薩埵」的境界。
也因為阿羅漢就此「寂滅」去,而不「法爾如是」的再起現行,這在「法界論」裡面就把這種「寂滅」定位為是一種「為了無作意」的「功夫」。這種寂滅功夫雖然可以是「解脫」,但這種「個人式的解脫」是沒意義的。因為這種解脫有等於沒有!
昨天 13:49 · 已編輯 · 讚

鄭來也 所以是這意思囉~《豈能讓「自了漢」卡死在法輪的角落而讓「法界大圓」不輪轉?
所以「阿羅漢」只是「法界大圓」的一個轉折點,所以此「有餘涅槃」又怎麼可以讓他就此「無餘涅槃」而失去更重要的「一真法界」?》
昨天 13:52 · 讚

法界遊子 是的,只要阿羅漢不用「功夫」讓自己寂滅去,而繼續「法爾如是」的走真正「無功用」的路,那麼…普渡眾生…就只是法界一体的份內事而已,這不必要發什麼弘願才做得到……。
要發弘願的是已經成佛卻倒駕慈航的菩薩才必須要做的事……因為……祂必須靠「願」來「倒駕」。
身為凡夫眾生的我們,只要如實向自己下功夫就好。^^
昨天 14:07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