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耀宗 氣是本能的,汝徒處無為,其氣自發。勿抑勿住。
    收回讚 · 回覆 · 1 · 8月18日 14:07 · 已編輯
  •  
    沈寶堂 人死氣散 本能個屁
     · 回覆 · 1 · 8月18日 14:07
  •  
    吳耀宗 只要有身在,就能發揮功德,功德是本俱,雖無身此功德不失。
     · 回覆 · 8月18日 14:13
  •  
    吳耀宗 譬如功德在眼稱為見、在耳稱為聽、在身稱為處,名稱不同而已,功德不失。
     · 回覆 · 1 · 8月18日 14:15
  •  
    法界遊子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楞嚴經裡的這句話,我們有很多的佛學者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都會解釋成:世界就是「妙明真心」起了「妄識」才生成世界的。
    ◎當然,比較高竿的人他會把這句話用「有為法」的角度來解釋,於是「心生」故「法生」,因而「世界概念」於「心」中形成……。

    ◎但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事實上是可以從「世界概念於心中形成」中明見「世界是怎麼生成」的。
    ◎也就是說,「相待成搖」之後的楞嚴經文句,可以說就是在描述「世界形成」的過程。
    ◎「相待成搖」是什麼意思?依遊子來看,實在具有三個意思在裡面:
    1、「空」、「昧」相搖。
    2、「陰」、「陽」相搖。
    3、「心」、「物」相搖。
    ◎楞嚴經就是在專講「妙明真心」的,所以「相待成搖」就是指「空、昧」相搖,這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我們錯失了「有為法」的真正「心法」,或無法明見另外兩個語意的「相搖」,那麼我們就會很容易的把「物」解釋成是被「心」所生出來的,於是這種「心能生物」的妄見…以後就會和其它的經論…產生矛盾性的衝突……尤其是和有關「實報莊嚴國土」論述的經典。
    ◎「相搖」,就是要有「相對」的存在才會「相搖」,所以「相搖」也就是「二元」的意思。亦以「相搖」故,陰陽相生相剋的二元世界(現象界)於是焉形成。
    ◎另外,「相搖」其實也是「心」「物」相應,以「心能」與「物能」相應的結果,於是山河大地「相應」於妄識無明…而有了「與心相對待的器世間」產生……。
    ◎因而站在遊子的角度,「覺明空昧,相待成搖」這句話,遊子個人會這樣來理解:我們可以在「空昧」的混沌中明見心物相應,於是「物」就因心的妄念而有了「無明緣起」(搖)的現象產生……。
    ◎以「能量相應」故,然後…「有風輪執持世界」。
     · 回覆 · 1 · 8月18日 14:23 · 已編輯
  •  
    吳耀宗 業力只會脅迫你,真心才是能量。
     · 回覆 · 1 · 8月18日 14:19
  •  
    吳耀宗 法界游子師兄說得好,世界是妄想所安立,一切眾生實住法界,非住世界。
     · 回覆 · 2 · 8月18日 14:29
    •  
      法界遊子 耀宗兄,遊子能理解「一切眾生實住法界」的理趣。但個人比較偏向「心物相應論」。
      所以,嚴格說起來,「心」本住於「法」界,這是沒錯的!但是「心物相應」的眾生,以業果相續故,無法脫離「世界」相續的糾纏。因而遊子並不否認「物質世界」和「心」一樣有著「實相」的理趣。
      以「心物」可以糾纏故,物絕對有物的實相,這不是從心的角度把「物」看空…然後就可以就用「頑空」的執見來解脫的。

      如耀宗兄所說「凡在本能範疇內的一切有為法,即屬[無為]」,也就是說,一定要把「物」虛幻掉的人,在遊子的角度來看那就是一種「有為法」……。
      一般佛學老參常錯解「緣起性空」,於是常用否定的角度來看「物」的實相,遊子心裡難免會有些許感慨……。
      不管如何,以「法爾如是」故,讚嘆耀宗兄的「無為」睿見!
       · 8月18日 15:12 · 已編輯
    •  
      吳耀宗 身非我(人無我)及緣心非我(法無我)故,心、相如如,所有與六塵境相對應是身之六根,故心經曰:無眼耳鼻舌身意,乃至無十八界,十八界既無,如何對應,眾生因不解,是故隨業力輪轉,故業障隨無明而有,眾生一旦覺悟,業障本來空,業障報應在十八界裡,十八界既空,業障即空。
       · 1 · 8月18日 16:25
    •  
      吳耀宗 十八界空即唯一實相,法界也。
       · 1 · 8月18日 16:26
    •  
      吳耀宗 若能悟入心經,則常住法界,實無世界,因世界即法界也.
       · 1 · 8月18日 16:29

    •  
      法界遊子 由此觀之,耀宗兄好像也是認為…世界就是因「心識」才存在的?甚至是認為「物也是由心」所生?
      果是如此的話,那我們兩個對於法界「究竟處」的論點是有點不一樣的。
      十八界本空,是站在「心」的角度來看「諸法皆空」的。

      若「物」是「心」所生的那種「虛幻」,那麼,「心」本身其實就可以完全詮釋「緣起緣滅」了(例如無色界),根本不必再和「物」的糾纏,然後說什麼…緣起緣滅的苦空無常!
      也就是說這個法界 根本不需要「物」的存在,法界本身就可以用「妄識」來闡釋「唯心所現」的真理了。
      「物」既然不同於「心」的樣貌,那麼,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心」其實就是要經過「物」的糾纏,我們才有機會藉用「物理」的反震盪來確認「心」是怎樣的一個「妙明真心」。
      否則沒有人有辦法確定「心」是什麼。
      也就是說「心」就是藉著「物」來演譯「心的一切現象」…然後才讓我們能更明確的觀察和明見,然後我們也才有辦法「覺」,然後再由「覺」來確定什麼是「妙明真心」!
      說真的,遊子並不否認,從「妙明真心」的角度來看「心外」的一切是怎樣的「虛幻」,但這是「心」自內証的角度的看法。以「唯心」故,萬法皆空。
      但不可否認的……以心依然能覺故,能覺一切外境的「虛妄」竟然還是那樣如實的「緣起滅滅」,於是能於「空然覺照」中明見一切「諸法實相」!於是從「實相」與「空相」中了知「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綜合上面所論,「空相」即是「實相」,因而若說一切本來就是虛妄的唯心所生,那麼,從遊子的角度來看…心經的「行深般若波羅密多」就會變成毫無意義的戲論了……。
      註:很能理解耀宗兄「唯心」的角度,但也希望耀宗兄也能包容或理解遊子「空有不二」的另一個角度……。感恩!

       · 2 · 8月18日 17:49 · 已編輯

    •  
      吳耀宗 不是這樣的,末學是說,外境不可說其無,亦不可說其有,說其有者,此人必墮入身心世界,執其身心為實,故曰「有」,說其無者,墮頑空境界,若無外境何有六塵影像?所以,入愣伽經曰:未來世有身著袈裟,說有無之過患,毀壞我正法。
      是故,佛經曰:非空非有,實為「本無」,本無者,離於空、有,非意識分別的產物,其實真如,舊譯為「本無」,怕修學者著空見故,後譯為「真如」。
       · 2 · 8月18日 17:55
    •  
      吳耀宗 非離開了世界另有法界,而是世界即法界。
       · 2 · 8月18日 17:57
    •  
      法界遊子 耀宗兄,你好像有留言?
      遊子現時暫時看不到,且等顯示出來的時候,再說……
      註:遊子FB的「回覆欄」常有這種狀況,抱歉囉!^^
       · 1 · 8月18日 18:13
    •  
      法界遊子 已經顯示出來了。
      由於這裡有開啟上的困難,因而遊子將在底下的留言回應,感恩!
       · 8月18日 22:09
    • 法界遊子
      回覆······
  •  
    法界遊子 ●凡是依他起性的 就不是真理 氣是依他起性 是真心起妄而有的存在
    ◎寶堂兄還無法看到「依他起性」就是「妙明真心」的『常性』,卻只看到「依他起性」就只是「緣起緣滅」的無常?
    ◎所以,寶堂兄還活在自己所說的「依他起性」的無常妄識之中。然後一直用妄心想拚命的去追真心,這樣不累嗎?

    ●真心非能量 業力才是能量 也就是說你口中的氣就是業力
    ◎可見寶堂兄尚未見識過「千百億化身佛」的能量!^^
     · 回覆 · 1 · 8月18日 14:35 · 已編輯
  •  
    法界遊子 ●本有就是本能。凡在本能範疇內的一切有為法,即屬[無為],若不識[本性]者,常壓抑[本能]令其[無為],這正是真有為法,譬如:壓抑念頭令念頭不起,誤以為[無生],其實正是相反的。
    ◎然也!然也!耀宗兄,讚!
    ◎寶堂兄卻一直想用他的「無為法」來否定法界的「法爾如是」。

    ◎當然,只要不落入「頑空」而否定「妙明真心」這樣就沒問題,因為這只是理路還沒圓通而已……。
     · 回覆 · 2 · 8月18日 14:43 · 已編輯
    •  
      法界遊子 耀宗兄,剛剛真是抱歉,把你寫成耀遠兄了。不好意思!
      事實上,遊子也正在等這個火爆的直心行者能來這裡賜教……。^^
       · 1 · 8月18日 14:46
  •  
    沈寶堂 法界遊子 你還是在迷 自古以來修氣功者 沒有人有成佛
     · 回覆 · 1 · 8月18日 14:46 · 已編輯
  •  
    鄭來也 密日巴就是練氣脈成佛的啊,佛之寶用講的就可以成佛利害^^
     · 回覆 · 1 · 8月18日 15:13
  •  
    法界遊子 ●自古以來修氣功者 沒有人有成佛
    ◎寶堂兄,你這樣說,遊子不敢說你有錯啦!因為你可能是看到了「把氣功練成有為法」就沒有辦法成佛了……。
    ◎事實上,我想應該也沒有人可以把佛法修成「有為法」而能成佛的……。

    ◎以法法是法故,以「氣」本來就法爾如是的存在故,那麼「法界醫功」就當做是一種邁向「法爾如是」的方便法亦無不可。
    ◎寶堂兄,「氣」是我們隨手可得的,懂得練氣養身,絕對比去找醫生還更加如法。
    ◎所以,如果寶堂兄曾經看過醫生的話,那麼何必對練氣那麼「反感」呢?而且剛剛也跟你說過了「千百億化身佛」的不可思議能量絕對遠超乎你現在所反對的氣功千百萬倍!所以寶堂兄可以反對「把氣功練成有為法」,但就是不能反對「氣」的如實存在。
    ◎「法界醫功」在「法法是法」的情況下,就是要把「有為法的氣功」導正到「明心見性」的這條路來……。
    這樣,寶堂兄如能了解遊子的「苦心」,那麼隨喜讚嘆一下 又何妨呢?^^
     · 回覆 · 4 · 8月18日 15:39 · 已編輯
    •  
      李卋明 善...化!...^^~
       · 1 · 8月18日 15:58
    •  
      沈玳竹 LOOK*3師兄們的分享..魯鈍菟突然發覺很好玩的小確幸~無論從那個方面切入氣的領域..要從有相的氣練到無相的氣..功體都是需要經過粗細微調+一門深入=順其身然之氣不間斷的"不要太用功"啦..因有時太用功..肉身就會受傷或被氣傷身或落入被設定的執相..故需順其自然+在捨得之間尋求一個平衡啦~願您平安+快樂+幸福~ smile表情符號 grin表情符號 kiki表情符號
       · 1 · 8月18日 23:37
    • 法界遊子
      回覆······
       
  •  
    余智海 法界遊子,您提过的双手间的能量,我有体会过,我的双手会发熱。
     · 回覆 · 8月18日 16:54
  •  
    法界遊子 智海兄,若更深入的体會,雙手間會有「反彈」、「相吸」,甚至會有氣流的感覺……。然後這種感覺隨時都可以意到氣到……。
    註: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就只在敏銳度夠不夠而已。
    我們就是要善用這種氣來養生,然後減少一些看醫生的機會,甚至可以因此而更確定「心物相應」的理論…然後知道要怎麼修心養性………。
     · 回覆 · 1 · 8月18日 18:16 · 已編輯
  •  
    艾羽 非空非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於空有中˙不言斷滅相˙其實是要人˙不執空˙不執有˙虛空存在˙但不執˙情器世間亦存在˙但亦不執˙心中空˙有不執不動˙自性作主˙能看實相˙與諸佛同等。
     · 回覆 · 1 · 8月18日 18:43
  •  
    吳耀宗 末學一直認為若從[外在]包括身體上,種種現象,
    一直的推論、思維、假設、乃至想求證甚麼,
    到最後依然在門外,繞了好幾圈,不得其門而入,

    這是一般作經論者,常常到了這境界,而無法入道。
    譬如:想在手指上,找月亮。當然不得見月。

    佛經確不可做這樣的切入,
    末學建議轉個方向,從[識自本心]下手,
    [識自本心]並沒有想像的困難,
    佛經所說,皆為[內心境界],所以不要於[外在]種種現象推論,
    當[認識本心]後,不管外在及內在,自然皆了然於胸。
    所有佛經全部可以一目了然,甚至可以為我們作證,
    或曰:佛所印可。

    提供諸師兄參考
    吳耀宗合十
     · 回覆 · 3 · 8月18日 20:18 · 已編輯
  •  
    艾羽 六祖言˙不識本心˙學佛無用˙一切法都是要修者˙契入本心˙或稱自性˙佛性˙這法理很多人知曉˙但因根器˙修為˙因緣不同˙而有所差別˙法雖無高下˙但有境界˙根器之分˙佛陀說萬法˙是因眾生根器˙習性不同˙各學各法˙只要能達真理都是正法˙眾生更需因才施教˙故不能以一法而言眾˙是正法˙法法都能成就。
     · 回覆 · 1 · 8月18日 20:59
  •  
    法界遊子 ●若從[外在]包括身體上,種種現象,一直的推論、思維、假設、乃至想求證甚麼,到最後依然在門外,繞了好幾圈,不得其門而入……
    ◎「外在」、「推論」、「思惟」、「假設」……這些確實都是「心外求法」。
    ◎所以要先識本心才可以。

    ◎但是要識本心…遊子剛剛有提到,就是要藉著「外境」,包括「身体」(五蘊身),才有辦法反激盪而澈見「本心」是什麼。因而不管怎樣,以「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故,無處不是法,因而……
    ◎另外,我們這個心物相應的「物質身」,其實就是法界「心物一元」的濃縮体,因而切莫錯過了這個「法味一滴」。
    ◎又,遊子不否認…要先「五蘊皆空」「萬法空相」之後才有辦法洞見法界實相。
    ◎因而所謂的「到最後依然在門外,繞了好幾圈,不得其門而入… 」這是不懂得經過這個「空」門所致。
    ◎……略
     · 回覆 · 3 · 8月18日 22:05
  •  
    法界遊子 ●非離開了世界另有法界,而是世界即法界。
    ◎耀宗兄的意思應該是…「世界包含於法界之中」然後才說…世界即法界」吧?果是如此,那麼…,遊子也是一樣認為:法界確實包括整個世界。
    ◎但遊子知道,我們對「法界」的定義還是不同的,因而對「世界」的看法就有了些許的差異,但這部份先這樣存異求同囉!免得問題過於龐雜……。^^
     · 回覆 · 1 · 8月18日 22:16
  •  
    吳耀宗 [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要知道甚麼是般若及法身,甚麼是四大假合的物質,我吃竹筍就是吃掉法身嗎?
     · 回覆 · 1 · 8月18日 22:23 · 已編輯
    •  
      法界遊子 哈哈哈~~~~~
       · 1 · 8月18日 23:04
  •  
    吳耀宗 唯心所生的是法界。四大假合的是物質世界,這要認清楚,否則無法出世間。
     · 回覆 · 1 · 8月18日 22: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