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菩薩道的六度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一般人在解釋這六度的時候,幾乎都是分開來講,於是這「六度」就變成了菩薩必須具備的「六種」德行了,而且還要細細萬行的去堅忍實踐,要這樣才是菩薩道。

菩薩都已經是「見空性」而「萬法歸宗」的智者,解經的人 怎麼還會用一般修行人「盲修瞎練」的『意識努力』來宣說這種還沒入道的「修行位」?甚至還要求人們也要這樣行「六度」…才是所謂的菩薩道?

這種傾向「善法」的解釋,怎麼會瞭解「已見空性的菩薩道」是怎樣的內容呢?

所以把這「六度」分開來過度解釋,遊子總會覺得缺少了那麼一點點「菩薩」清涼味。

簡單的說,一個已經見空性的人,那麼我們至少要以「空性」的角度來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內容,這樣才會更精準的看到這「六度」會是菩薩怎樣的進路吧?

見空性之後,菩薩還會佈施什麼?見空性之後,菩薩還會持戒什麼?見空性之後,菩薩還會忍辱什麼?見空性之後,菩薩還會精進什麼?見空性之後,菩薩還會禪定什麼?見空性之後,菩薩還會智慧什麼?

是的,見空性之後,那個「還會」…才是「菩薩道」的進路…也才是「六度」該做的真正內容吧?

至少要從「見空性」為基本內容再來看這「六度」,才能瞭解菩薩將會如何「繼續向自己下功夫」的…真正本義………

也要這樣,才看得到「六度」的根本內容,也才看得到菩薩是怎樣「統合六度」來『無緣大慈 同体大悲』………

然後,我們也才不會錯失「萬法歸宗」的妙義,也才能正確解讀:菩薩是如何「法爾如是」的走向成佛之路……。

最後,也才有辦法瞭解什麼是「無生法“”」的義理!

因而遊子覺得,有關這六度波羅蜜 至少要用「見空性」「悟後起修」這種更勝義的角度…才可以看到這「六度」彼此前後的連貫進路與妙用。

……………

……………

……………(略)

總之,關於這六度,我們不能只用知識(或用凡夫推測菩薩聖境)的角度來依文解義,否則將會錯解菩薩道的心行,也將忽略了見空性之後更上一層樓的那個絕妙法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