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接:「如來藏」是萬法和萬有的本體…(1)
法界遊子 再次抽空看一下別人對「七大如來藏」的解釋。
是有點失望,也有點擔心。
失望的事,就省略不說了,但是所擔心的事,則…以後必然一定會發生。
因為,「唯名性空」的觀念太嚴重了,他們無法面對如如的「有」義,以致於一直把「有」貶為「假有」,貶為「意識心」…,於是他們都會用「因緣和合」的角度來解釋「七大」,然後再立一個「如來藏性」,說這個「如來藏性」才是「不生不滅」。
是的,他們不敢直接面對「七大如來藏」的本身就是「不生不滅的如來藏」,以致於錯失了「空有同義」。

「法界論」則不這麼認為,而且目前也似乎只有「法界論」的「心物本有」才能如實的解釋「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和心物不相應的「空大如來藏」……
唯,太多的佛學老參們真的不敢面對這樣的「本有」,所以……
因而可以預見的,以後將會有很多人用目前這樣的空知見來錯解「法界論」,然後錯失「法界論」是用什麼角度來論「空有同義」的。
法界遊子 如如有,就讓它如如有就好,為什麼一定要把它「空幻」掉,才是「空」的真義呢?為什麼只敢承認「如來藏性」而不敢承認「如來藏」呢?
說真的,真的「空義」是在…洞見如如有而不落入「有無之見」裡面。這才是「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的語義啊!也才是最後「性色真空 性空真色」的真正語義啊!
法界遊子 ● 如如有,就讓它如如有就好,為什麼一定要把它「空幻」掉,才是「空」的真義呢?
◎通常,會犯這種錯誤的人,就是搞不清楚「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根本實相。因此當有人在說「物義」的時候,他就會和「心」混淆,然後就很「心癢癢的」一定要把「別人的物空掉」才會認為那是「不執的心」……
◎哈,這是落入「空執」而還不自知的人。
◎如如有就是如如有,把自己的眼睛挖掉了,它還是如如有呀!為什麼一定要把「它」空掉…再來給自己找麻煩呢?真是不懂!
◎然後,再假藉一個「如來藏性」來欺騙自己?他以為只要這樣…就不是「頑」空?
法界遊子 上帖,之所以會說「性色真空 性空真色」是〝最後〞,那是因為…「法界論」對「七大如來藏」的解讀,真的很不同於一般的解釋。
《楞嚴經》的確是從「地大→火大→水大→火大→空大→見大→識大」這個順序說下來的沒錯,但是,如果我們沒辦法用「倒推」的方式來理解這「七大」,那麼,想要洞見《楞嚴經》為什麼會把「空大」說成「空覺」?為什麼會把「地大」變成「真色」?那可能就會有一點點問題了,除非你懂得《楞嚴經》的論法是怎樣的從「色」轉「地」,然後再從「地」轉「大」,也懂得從「空性見」轉「覺」,否則,我們都會把這「四大」變成了就是在解「地水火風」的「性」而已,而看不到「大」是怎樣的周遍法界、本不生滅了。

法界遊子 「法界論」對「七大如來藏」的看法確實很不同於一般人的角度。
因此,也才有辦法用「倒推」的方式…看到《楞嚴經》的密意吧?
●● 如來藏心→真識→識大→明見→見大→真覺→空覺→空大→(性)空→風、水、火、地大→真色→如來藏物
◎若看不到這樣的「密義」,那麼,想要看懂《楞嚴經》應該會有很大的困難吧?
◎至少會看不到「如來藏物」的「四大」會是怎樣的「大」。
◎也可能看不到「空大」會怎樣的轉折成「毫無妄識執念」的那種「空覺」。
◎也可能會看不到「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就是怎樣的平等。然後就在「空大」的地方…竟有了「覺悟」與「解誤(妄識執見)」的交錯,進而錯失了「空大」是怎樣的如來藏!
◎於是,可能就錯解了「如來藏心」,而把「七大的共如來藏」解釋成…皆匯歸於「唯自心如來藏」…,於是就變成了…唯「自心如來藏」獨〝大〞了。
◎甚至會變成「如來藏心」能生「如來藏物」……
◎是的,只要錯解「空大」,只要錯解「如來藏物」,只要把「自心如來藏」獨大了,那麼接下來,必然就會錯解「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的經文,竟而把這段經文解釋成「佛教的創世紀」!
◎紙短情長啊!……因為遊子另帖所擔心的事,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會發生!所以多麼希望在「發生」之前,有人能很如實的看懂「法界論」,這樣,到時候遊子才不會「猛虎難敵猴群」.…。

法界遊子 當然,也正因為「猛虎難敵猴群」,所以遊子早就有了「脫身」之計,因此……^^
鄭來也
法界遊子
遊子不渡人,因為那是他自己的事!
法界遊子 至於所謂的「隨緣」……
且當以後有人真的對「法界論」有疑問而不解的時候,那麼…那個人自然能親身感受到遊子會是怎樣的隨他的緣!^^
鄭來也
鄭來也
呈認物有是怕物質身發作時會病痛,會被物質戲論所以打死都要說他是假的吧??
法界遊子 其實,在另帖中還沒說完的「唯我是覺」……
說真的,那種「唯我是覺」的「唯覺」和「再無其它」,到最後,真的都還要靠「本自涅槃的物」甚至是「痛」才有辦法把他們拉回現實(真正的實相)來……
法界遊子 以苦為師,妙哉!
聽說,菩薩也有菩薩的苦。所以,懂得這種「苦」的人,真是內行人啊!
鄭來也
法界遊子
●● 如來藏心→真識→識大→明見→見大→真覺→空覺→空大→(性)空→風、水、火、地大→真色→如來藏物
◎真是妙哉!
◎我想,一定要能看懂這裡面的轉折,才能看懂七大(識大、見大、空大、地火水風四大)的真正內容吧?
◎也才更能看懂《楞嚴經》從「如來藏物→地、火、水、風大→(性)空→空大→空覺→真覺→見大→明見→識大→如來藏心」那邊所講過來的轉折語義吧?
◎然後,也才更能確定:「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這兩者本來就是平等的。又,因為一個是「能覺」,一個是「被能覺所覺」,然後才更有「空大」這個「空覺」來成立其「能所雙泯」而讓「如來藏心」與「如來藏物」彼此不相在。於是…「七大」果然皆如來藏,周遍法界,本不生滅。

法界遊子 ◎更重要的是,以「七大」就是如來藏故,然後也才能看懂「根塵陰處界」會是怎樣的如來藏。
◎簡單的說,那就是以「法住法位」的方式來如來藏的。
◎就如那個「空大如來藏」一樣。「空大」就是一種「法空」的法,所以這個「空覺」事實上就是一種「純然的唯覺」,而這種「空然的唯覺」就是「如來藏」。
◎而當這個「空大」不是「空大」的時候,也就是指「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起了相應的作用,於是這個「相應」就已經不是「法空」了,而是一種「法爾如是相應的法」。
◎這些「法爾如是相應的法」,其實就是《楞嚴經》所說的「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
◎註:這「根塵陰處界」,事實上就是因「七大」的「空大」不再空大而產生了「相應作用的法」,而且這個法,必然是如是因如是果的法。這就是所謂的「法住法位」。
◎如此的「法住法位」,事實上就是由「空大」因不再「空大」而轉換過來的「另一種如是因如是果的如來藏」。
◎只是一般人無法一下子了解這個「如來藏」的內蘊,因而我們可以權稱「這種形式的如來藏」為「如來藏妙真如性」,或「如來藏性」。因為不這樣講,一些頑空的人,由於已背離「如如有」故,他們是無法直接承認「如來藏」的。

註:只是很可惜的是,這種頑空的人,就是會拚命的用這種「如來藏性」來解釋「如來藏」,於是……(略)。
◎直白的說,「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就是指…不再「空大」之後的「法住法位」之法…,而那就是「法如是」的如來藏。
◎當然,如果我們看不懂上開那麼直白的話語,那我們也可以說:「一切根塵陰處界」就是因為「七大如來藏」所以才有了「如來藏妙真如性」……。
能理解就是。
◎只是我們不能「黑卒」過河之後…就不管人家的「仕相俥傌炮」,然後就橫衝直撞的…竟得了失心瘋的…又回過頭來吃自己的「將」了。
鄭來也
法界遊子
還在潤飾之中……
鄭來也 沒關系講出絕活出來了
法界遊子 不小心按了出去,不過,應該也差不多了。^^
註:真正的絕活就是在那個…把「空大」變成「不空大」的地方。
而說真的,這裡面的密意,以後的人,只有透過「法界論」才能看得出一些眉角來!
鄭來也
法界遊子
從上面所說的「空大如來藏」和「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這兩者的關係來看,我們可以知道這兩者…若只從「個人修行的進路」來看,它們其實是相對的。
也就是說,當自己還在「根塵陰處界」的時候,那就不是處在「空大(空覺)」的狀態;而當自己証入「空大(空覺)」的時候,那就已經脫離「根塵陰處界」而解脫了。
所以,當自己是在「根塵陰處界」的時候,自己就還只是一個凡夫俗子而已……
因而,在修行進路上,我們就必須努力的証入「空大(法無生)」才可以。
然後,以証入故,再以如此的「空覺(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回過頭來看「一切眾生的根塵陰處界」原來就是怎樣的「如來藏」。於是,此時就可以用覺者的角度…如實洞見「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的第一義諦。
.
以能証入「空大」而了知「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故,於是,我們也就可以知道,當我們自己還是眾生的時候,原來那時也是同樣的被已經覺悟的人…當做是「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來看……
於是了知:「一切根塵陰處界」從來就是「如來藏」!
而這時候的「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就已經不再單純的只是指「法住法位」而已,而更可能就是在「一切根塵陰處界」的當下,或一切因緣法「相」的當下,就已經是「如來藏」了!
.

是的,當這個「圓」繞起來的時候,我們將會知道:這個「根塵陰處界」就是怎樣的…入纏如來「藏」,和就是怎樣的…出纏「如來」藏!
也能夠知道:「根塵陰處界」,從無始劫以來,就是怎樣的「法住法位(法爾如是)」!
更能知道:「法」界,從來就是法爾如是,當下「圓覺」!

法界遊子 ●從「個人修行的進路」來看,「空大如來藏」和「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這兩者的關係,其實是相對的。
◎以「相對」故,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某些行者,很努力的要把「根塵陰處界」空掉……。
◎甚至從他們的言論之中,也不時的流露出他們的「空空之大」。
◎能理解這種說法和精進的方式!
◎但事實上,從「七大如來藏」的角度來看,若一個行者最後只為了証入「空大如來藏」而以為了事,或以為這「空大」就是唯一的第一義諦,那麼……
◎那麼,這種格局其實是還不夠的。至少,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是如此。
◎所以,「法界大圓」將會教我們,「如來藏」不是只有「空大」的那種「無念、無相」而已,還要「不捨一法」,那才是如來藏不可思議法。
◎而這「不捨一法」,將會在「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 心物相應 是名為法」的法界實相中,法爾如是的成就!如果我們能洞見「心物本有」的話。
鄭來也
法界遊子
「不捨一法」是指…不捨法爾如是之任何一法。
並不是說…我們都可以故意創造出「實之所無」的法…來滿足「不捨」,或用這種方式來「成全」一切法……。
這叫做:自討苦吃。
又,「應機之法」是一種智慧的權宜之計,雖然這也是法,但終究只是善巧應機而已,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
因此,所謂的「應機」,只是一種「智慧」的權用,不能當做「真理」來演說。
其目的,為的只是要藉用另一種「不如法」來讓我們回到「如法」的進路上來。
譬如另帖所說的「唯我是覺」。雖然那樣的法,本來就不是真理,但卻可以因「不如理的法」來幫助我們更如實的看到什麼是真正的「唯覺」乃至可以因「毛骨悚然的經驗」而紮實的証入「圓覺」…。
以可以「應機」故,因此,智者真的也可以用權宜的方式來「不捨一法」。
法界遊子 遊子的「不渡眾生」,其實也是一個法門。
並不是說一定要「眾生無邊誓願度」才是正法……。
因為,對遊子的根器而言,這種「正法」,可能「正」是一種我慢之「法」!也可能是……(略)
又,從「法界大圓」的角度來看,渡或被渡,其實也只是角度立場的不同而已。也就是說,若我們能感恩法界一切眾生…,或許一直「想渡眾生的那個人」正是「被眾生所渡的人」也不一定。
又,若從「法爾如是」的角度來看,渡或被渡,真的是那麼的必然!所以這個「慈悲」真的不是「發願」的問題!因此,若從「法界一體」的角度來看整個「圓融的法界」,所謂的「發願」其實也可能只是一種「不如理」的應機法門,所以……(略)。

鄭來也
法界遊子
●從「個人修行的進路」來看,「空大如來藏」和「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這兩者的關係,其實是相對的。
◎以相對故,我們很容易用否定的方式來否定「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並用「否定」的方式來加強肯定「空大如來藏」才是正確的。
◎這種應機方法,能理解。
◎但是這種方法…到最後很有可能會因為當初的「否定」而很難再回過來肯定「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的義理,於是……
◎還好的是,《楞嚴經》有「經」下了這樣的一句話:「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這種刻在銅牆鐵壁上的字,不容置疑…。然後才得以讓人微言輕的「法界論」有了強而有力的「靠山」,感恩!
◎所以,那種否定式的修行(解悟)方式,是否善巧?說真的,見仁見智。但,不可否認的,這種方式,最後還是要再一次的用「空大」的角度來肯定「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才可以。否則……
◎只是既然都已經「空大」了,都已經很舒適的無罣礙了,那麼…,這樣的行者…他還願意花那麼大的力氣…再翻一次真相嗎?
◎說真的,這種「善巧」的方法,到最後尚且還需要很「迴光返照」再從頭返觀一次,更何況是…有人在「凡夫見」的時候,就一直拚命的把「外境」給空掉了,那這樣,這種已經無根的人,幾乎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唯有打掉重練,才比較快吧?
◎「法界論」並不是用「否定」的方式來成就的,「法界論」就是直接從「心物本有」的地方來洞視的。因而要洞見「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可能就容易多了。
◎……(略)

法界遊子 以「心物本有」故,以「心物相應」故,於是我們將可以從「洞見」中…了知什麼是妄見而可以空的,什麼是餘有而本在的,什麼是法爾如是而相應的,什麼是緣起而性空的…,於是可以用輕舟的方式渡過千山萬壑……。不必用山巔壑底的跳躍功夫,累世盤繞在迷霧之中…始終以為超乎常人。
鄭來也
鄭來也
李一如
早安吉祥如意。
讚 · 回覆 · 2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