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有辦法看到「體性用相」一如,才有辦法看到如如的實相。
例如:水。
●如果我們只看到「水相」的相性是空,那麼我們可能只會看到「水的虛幻相」,無法看到「水的實相」。
●如果我們只看到「心裡的無相」而錯把「水當做是空(虛妄)相」,那麼我們只會看到「不存在的水」,而不是看到「水的實相」。
●如果我們只看到「水只是被覺所覺的一種幻象」,那麼,我們就只能看到「覺的幻象」,並無法看到「水的實相」。

法界遊子 以「體性用相」一如故,我們將可以確知:
●從「唯名性空」的角度來看,「水相」是「性空」沒有錯,但是「相的性空」,其實就是要我們能如實的洞見「水」本來就是怎樣的「如如」,而不是要把「水」空掉。
●從「唯識無境」的角度來看,「水」本來就不是「心」,故「心中本來就無水相」,以心中無相(唯識無境)故,因而我們才能跳脫自以為是的「水相」(遍計所執)。而如實看到「本來就是如如的水」。
●從「唯覺空大」的角度來看,「非心非物的覺」就是要我們在「心物不再糾纏」的情況之下,能如實洞見什麼是「真實水」,什麼又是「真實心」,而不是用「唯覺」的非心非物…把「心」和「物」通通否定掉……

法界遊子 綜合上面的「唯名性空」、「唯識無境」、「唯覺空大」,我們將可以知道:
真「水」不是虛幻的那種「性空」,也不是被心所執的那個「緣影」,也不是在「覺之外的那種無生」………

法界遊子 因而《楞嚴經》說:「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法界遊子 註:上面所舉例的「水」是指「色」,不是指「七大」中的「水大」。
法界遊子 從「體性用相」本來就是「一如」的角度來看,我們可知:
論「相」是空,為的就是要我們如實看到「體」的真面目。
論「體」是有,為的就是要我們如實看到「相」的真面目。

法界遊子 然後,以「體性用相一如」故!空有同義!
曾禾鑫 體性用相。如同我們的靈覺是(體)我們身體六根應化是(用)。同理一如。水最柔剛、金剛智水、最為巧用。體用如何達到真空妙境、皆由般若智慧水妙用。調鼎真丹、提水滅火、降龍伏虎、使五炁朝元、自然三華聚頂、真人佛一如也。
法界遊子 體用一如,妙哉!
只是遊子所說的「體性用相」,和一般所說的「體相用」,其理路略有不同,但其終極處,應該彼此不相礙才是……^^
法界遊子 所以「法界論」的「心物本來就是如實有」的角度,最後必能統合「唯名性空」→「唯識無境」→「唯覺空大」的進路,然後成就「圓覺無礙」!
亦以如是之故,「法界論」將有能力如實洞見…當有人錯解「唯名性空」、「唯識無境」、「唯覺空大」之後…將會落入怎樣的「空執」!
曾禾鑫 佛法說空非教弟子執空。空中是無、無能生有、有而生滅、滅而還空。是業力循環道。但求不滅為有不生。故佛強言:無生法忍。然而無生法忍亦非無生。生而無苦厄!清淨心是言。
法界遊子 於同一件事的當下,「空」「有」其實是同時被明見的,因而「空」不因「有」而強說「空」,「有」亦不因「空」而強說「有」。要這樣才有辦法「空有同義」。
所以說,有即是空,空即是有(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空」「有」都要「當下如實見」,這樣才能如實看到「空義」(有義)。否則一般人將很難避免落入頑空(頑有)之中……
鄭來也
法界遊子
註:「空有同義」,實在很難說明白,因為…大家的角度都還會停留在…有會變成空,空會變成有…這種有時間變化的角度來探討「空」「有」,但是這樣想要了解真正「當下」的「空有同義」,真的就很困難……
上一帖剛剛有潤飾過,這樣「空有同義」的語義…或許會略微清晰些!
鄭來也 嗯!本如來藏的意思
法界遊子 空有同義,有很多的層次……
光這個「如來藏」就包含有: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所以「如來藏」本身當然是空有同義。
但就從「字義」上來說,「如來」就是如如的本來,這就是「有」,而「藏」就是隱藏而不顯,這就是「空」,所以也是空有同義。
又,若從「法身」的角度來看,因為「如來藏」就是「在纏法身」故,那麼:如來藏就是「空」,如來法身就是「有」,所以「如來藏和如來法身」這兩者又是空有同義……
「空有同義」的層次實在是太多了,因而要講「空有同義」,真的不是那麼簡單。
不管如何,「空大」的「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絕對是「其義深淺」很重要的一個關鍵點……,然後,若能証入這個關鍵點,我們也才能藉著「空覺」看到更深入的「空有同義」。
.
註:「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其本身也有著「空有同義」的意思,因而我們也要如實了解這這個「空覺」是怎樣的「空有同義」,然後才更能進一步的了解「有即是空 空即是有」到底會是怎樣的「同義」!
再註:此覺沒有任何的雜染,這就是「空」,沒有任何雜染的覺,這就是「有」。所以「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的「空大」就有「空有同義」的內容在裡面,以「真覺」故。
再註:了解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更能了解什麼是「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以「真色」故!

法界遊子 以「真色」故,這已經不是「性空」那一個層次的事了,而是「本來就是如此」的…如如實相!
鄭來也
鄭來也
法界遊子
此色沒有被任何見所雜染,這就是「空」;沒被任何見所雜染的色,這就是「有」……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空性見」,除了能現觀法界一切現象皆「空性」之外,也可以因「唯識無境」而証入「空性」裡面,然後能「空覺」的去「覺」一切外境之「色」,然後…果然:「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法界遊子 所以,「空性見」至少有三種語意:
1、如實洞觀一切現象(相)皆「性空」。
2、能「唯識無境」的証入「空性」。
3、能用「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直觀一切現象是怎樣的「本來如實」!
這正是「唯名性空→唯識無境→唯覺空大」的內容!

法界遊子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從「心」經的角度來看,此「心」就是「唯識」,因而,我們確實也可以省掉「色就是性空」的這一層語義,然後直接用「唯識無境」的角度來說:「色即是空」。
至於接下來,要怎麼解釋「空即是色」,那就得看個人的能耐囉!
當然,我們可以把「空即是色」解釋為:「空就是色的本質。」但是,這樣就有完整解釋到「空即是色」的真實義嗎?還是只偏於「空」而可能錯失「空有同義」?
通常,遊子不是只看「心」經,而是看整個「心經」,也就是要看到…「心」所「經過」法界大圓…的整個內容。
這樣,我們才有辦法用另一個角度看到「五蘊即是空 空即是五蘊」,然後全然了知「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原來就是怎樣的一真法界!

法界遊子 ●我們可以把「空即是色」解釋為:「空就是色的本質。」但是,這樣就有完整解釋到「空即是色」的真實義嗎?還是只偏於「空」而可能錯失「空有同義」?
◎其實,如果一個人的慧根足夠的話,從這一段話中,是可以於當下「空有同義」的!
◎也就是說,只要在這「空」的當下,如果我們沒有一絲絲「否定」「當下有」的念頭,那麼此人就可以頓見「空有同義」……
◎但如果此人有用一丁點「否定」的心態來否定「當下有」而想成就「空義」,那麼這個「空義」就已經不是「空有同義」了!
鄭來也 這種境界高人是無法做到的
法界遊子 法界大圓。掛一漏萬。
以「掛一」故,於說法的當下,想要把「萬」也圓融起來,那是有困難的。
所以要如何一法通萬法,真的還要看這個「大圓」有沒有辦法先圓起來再說!
沒有辦法圓起來的人,可能就會用他的「一法」強行天下,還以為那就是「通萬法」。
鄭來也
1
管理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22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