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中 【阿賴耶識】為『體』,【佛性】只是『用』。
是魔說!

一個否認佛性是體的團體,就已經揭示大旗,表明自己不是佛教了,哪有資格在佛教界說三道四?~~~

~~~~~~~~~~~~~~~~~

來也講古自by爽by文學3600
有人問佛性是体還是用??
看法界優曇佛花論這麼說??
佛性之体就是心識,其性就是能起,其用就是因能起而可與一切外境起作用,其相就是作用之後的一切所照的狀態!所以咧~~因此体性用相如如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大自然和戶外
法雲   2月3日 17:28

【1:一悟即至佛地嗎?
2:佛性是體還是用?】

請看三乘菩提影音:《禪宗的宗通》(十) 由正偉老師開示

《六祖壇經》裏面所說「一悟便至佛地」,這是一個方便說,是指說證悟者可以經由所親證的如來藏,進入「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的階位,還不是究竟的佛地;也可以說,證悟以後,知道自己所證的如來藏,祂的自性與佛的如來藏是同樣的清淨無染,兩者並無差異。

明心之後,再由真見道位轉入「相見道位」,還有初地之前的總相智、別相智要修習,內容非常的多而且複雜,層層相扣;最重要的是,還有無量的福德莊嚴等待著這一位菩薩去累積。所以依照禪宗祖師三關的施設,還有重關在等著他。由此可知,禪宗祖師設置三關的次第並不是虛設。

接下來,如來藏是體,佛性是用;如來藏是燈,佛性是光。

證悟的菩薩,在已經見性的善知識指導之下,配合自己的定力具足,加上福德因緣都具足的時候,就有可能一念相應,能夠眼見佛性,甚至能在山河大地上看到自己的佛性,所以世界如幻觀瞬間成就,雙具如來藏空與有的二邊。就依照這樣子,繼續在三賢位上面進修,更容易迅速滿足三賢位的修行。

因為破參明心的人,或者是破參以後不求眼見佛性、直接進取牢關的人,他終究無法親證眼見佛性的境界,所以他會依著如來藏本來常寂常淨,而偏於空處、樂於寂靜,內攝多、外緣少,住在「理一心」的境界,所以性好寂靜涅槃;他雖然已經親證了般若中觀,可是仍然不能知道眼見佛性的境界,所以難以去領受未入地菩薩隨順佛性的境界,也因此難以發起廣大心勇猛心。

再接下來,為什麼牢關是設定在取證慧解脫盡智呢?初地的所修所證是無生法忍道種智,要修學這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能夠指導我們入地的大善知識非常難值遇;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慧力、定力都差的很遠;尤其重要的是,自己的福德資糧多未具足,心量不夠廣大雄猛。

所以,向來初地難登,這一點自古皆然。禪宗祖師中已經證入「分證即佛」的這一種祖師,數目很少,屈指可數。他們有鑒於此,所以有三關的施設,不求初地無生法忍,先求解脫之果,能取證聲聞的盡智,取證慧解脫的境界,所以有牢關的施設。過牢關的弟子,在解脫道上一般是都能斷五下分結,具足了三果,至少成為「心解脫」堪稱為聖果,有能力取證「上流處處般涅槃」,乃至於取證「中般涅槃」,而不再只是初果二果那樣的預入聖流。所以,禪宗的三關真實不虛!我們不應當像那一些少智無福的凡夫,動不動就在那邊喊說「一悟即至佛地」!

🙂末學法雲至誠奉勸對佛法不甚明了的朋友們,慎勿輕口誹謗,可不要像這段經文
佛所說的:【如彼惡獸多所傷殺,然諸外道亦復如是,養育增長世間惡見無知法智,而強分別執有執無,若一若多,我、我所論,所以者何?由不覺悟唯識性故。】(《大乘密嚴經》卷下)

佛說:【諸外道增長養育心中的惡見,而不知道佛法的智慧,這就好像是兇惡的野獸彼此會互相殘害,這一些惡見也會傷害到自己;例如說像外道強分別,執取有,或執取無。講世界為一、世界為多,說我是實有,我、我所是實有等等這些說法;為什麼外道們會有這一些惡見呢?就是因為他們不能覺悟「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

本文摘自: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650-a05_023

 

鄭來也 這個法界優曇佛花論有三篇已經解釋了很清楚了,我只拿第一篇解釋就壓死人,哪像正覺分割嚴重!無法一体成形
鄭來也 甚至有隻離破碎為恐不及,法界大圓要繞起來,才會轉法輪,否則你的瘋火輪沒辦法嗆瞎
法界遊子 不會啦!人家說得很好呀!所以讚嘆!
註:雖然遊子不懂「三關」,也不懂什麼是「分証即佛」,或什麼「一悟即至佛地」,(註:只知「行深般若」在「破一分無明証一分佛智」的次第是怎樣根本行履……
不過,真能懂這些次第的人,必然能懂「一悟即至佛地」是什麼意思,就如「見性成佛」一樣。識者必不會在這些「方便語意」與「以利勾牽」的權說中起太大的分別或爭論才是。
所以「即身成佛」也好,「本來是佛」也好,「法界大圓」也好,我們每一個人還是要好好的自己的次第如實前行,才是當下最幸福的事……。
鄭來也 ,如來藏是體,佛性是用;如來藏是燈,佛性是光。??這樣解釋不會讓人感覺好幾個佛性嗎??体就是一個依他性依他用依他相不是嗎??要一体成形才不會覺的怪怪的???
鄭來也 當然我看懂他的意思,只是很怪就是了???
法界遊子 ●佛性之体就是心識,其性就是能起,其用就是因能起而可與一切外境起作用,其相就是作用之後的一切所照的狀態!
◎這句話的語意,遊子當初並沒有寫得很清楚,因而有必要再說明一次。
◎把「其」改成「心識」,這樣會比較清楚吧?像這樣:
佛性之体就是心識,心識之性就是能起,心識之用就是因能起而可與一切外境起作用,心識之相就是作用之後的一切所照的狀態!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佛性」這一詞,是因為已經成了我們的習慣用語,因而有了「名詞」或「形容詞」或其它用詞的用法……
◎尤其是這個「性」字的語意有點抽象,到底是体是還性……,每個人的解讀方式就不一樣了。
若以遊子上面解讀的方式,那麼佛性就可以是體,也可以是性,也可以是用,也可以是相,所以「佛性」也可以「體性用相」一如。
◎以一如故,能看懂不同思路者他們的各種用語,不會被迷糊。
◎因而,正覺說,佛性是用,那麼遊子當然也可以用「用」的涵義去理解囉,不會去爭「佛性」是體,還是用,然後自尋煩惱………
鄭來也
法界遊子 忙,先出門一下。
簡顯讚 生死涅盤空花見,
一念不生全體現,
無來無去本自在,
虹光一化何需辨。
法界遊子 所以,何需辯,自己無事最好,同時這也是最好的辯!
鄭來也 你會容人家,人家可不容你,還把你歸六識或假如來藏的相似佛法,我碰了好幾個正覺人,沒說你是對的??
法界遊子 沒關係,他們又不是遊子。
所以,那是他們的事,不是遊子的事。
鄭來也 哈哈哈!正覺心眼太小了,被蕭大洗腦,以致於反被識智聰變的妄識所誤
鄭來也 除了那個之前用文殊大頭貼破顯顯正的正覺人有完全放棄正覺外,其他不宗通也說不通
法界遊子 會的,以法界不可思議的「萬有」反作用力故,未來他們必將會因「萬法」的如實義,回到「法界大圓」的正路來。
鄭來也 沒錯~還有向上一著,並不是什麼自心如來藏生宇宙物質萬有,還要往前踏一步才是
法界遊子 就算轉不過來,其實也無妨。
哈~,就算一直在反正覺的人,其實也有很多人也是同樣的「自以為是」而轉不過來啦,所以……
所以,就算轉過來了,說不定也會轉進另一個「自以為是的框框」裡面去……
這條路,真的是坎坎坷坷,我們只能儘量用更廣闊的心量來走自己的路……。所以遊子算是幸運的人……
鄭來也 因為兩派都是邊見打轉,我看了也是很白吃,有必要相罵成業習成隱,
法界遊子 所以,遊子看到的「一樣」比「不一樣」更真切。
而這個「一樣」,更能讓我們如實的看到「佛性」是怎樣「不思善不思惡」而法爾如是的逕起作用,然後竟被各人的妄識執見所執取。
註:「一樣」是指佛性,「不一樣」是指爭論。
鄭來也 所以妄識執見也是佛性的化身,無明無無明盡
法界遊子 是啊!這個「自以為正」的歧途,才是真正的妄識執見。
能看到這個「妄識執見」的人,才能算是修行人。至於在文字語意上的是非,就且當做是在訓練自己的識智辯聰囉,無妨!
因為識智辯聰也是佛性的一種用,若能善於應用,也可以幫助我們走後得智的進路……。
鄭來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