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裡的七大:識大、見大、空大、地大、火大、水大、風大,皆如來藏,本無生滅。換成比較簡單的語言就是:心大、空大、物大,性真圓融,周遍法界。
唯,以皆如來藏故,不生不滅而本有。以性真圓融故,獨立而無緣不起。以周遍法界故,共成一体而不相在。
如是,心物以同一空間故,燈燈相攝而渾然一体。以不相在故,心就是心,物就是物。然後:不一不異。
又,以無心就無法故,以無物亦不能成法故,以心物相應方能成「法」故,「法」本來就是「心物一元」之論。以「心物一元」故,若不懂「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那麼就無法了知「法空」之義,同時也會將此「一元」變成「心中有物、物中有心」而心物相混,或因「非心非物」而否定心和物,於是就無法了知「如來法身之非一非異」是怎樣的「法身」。也將無法了解「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的妙義!

留言
法界遊子 「三大」其實就是「法界論」的三常。而其中,有情眾生更以「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的「空大」方式,覺証一切法界實相,進而究竟涅槃。
以「空大」故,若不知此中之妙義,其「覺」就會落入「虛空外道」之中。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啊!
管理
 
顯示更多心情
回覆5天
法界遊子 「三世一切佛」…就是「不一」。「共同一法身」…就是「不異」。
若硬要把「三世一切佛」擠成「同一法身」,那麼,強把「不異」強解成「同一」的結果,那就是把不可思議的「法身」當成豬屎來攪了。
其實,這種錯誤的終極見解,也會被某N次元的靈界當成了就是「一切靈識」的「源頭」來教化眾生,於是他們說:我們都是從那個「源頭」生出來的,然後我們就是要回到那個「母光」的地方去……(略)。

這種「相似佛法」到最後必然會變成了另一種「N次元」空間的思惟層次。唯以「隔陰之迷」故,來世正好可以與這種「唯一神聖的源頭」相濡以沫而不自知!
真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