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体性用相的一合相等於空中月+水中月等於如來藏,
沒有空性的月体性就沒有依水物質的性用相,而變現妖魔鬼怪就是你要淨化的本份事,而緣起光光論人,認為這個空中月体很礙眼,想趕盡殺絕,其實他自己才是在虛妄中意識惡魔實有化哩!本來的心就是如此,滅也滅不了,,當然要淨化的是因愛憎分別的虛妄影像,非是滅了本心無我,水中月依舊是水中月,不要亂除害撥無因果

 

法界遊子 ●沒有空性的月体性就沒有依水物質的性用相,

→◎沒有空中月的「体」與「性」…就沒有依水相應而起的「用」與「相」。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0:29

 

法界遊子 体與性,是不能分開的。而用與相,也是不能分開的。

簡單的說:有体必有其性,這是真如界。有用必起相,這是現象界。

然後:体、性→(依他起之後)→用、相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7月18日 11:26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以「有体必有其性」,「体」和「性」本來就是「一如」的,因而這個「性」其實就是在講「体之性」的一種勝義。

也就是說:妙明真心之「体」,必具有「依他起」之『性』。

而這個「性」本來常具,不曾須臾離。所以才說妙明真心『具有』依他起之性。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0:38

 

法界遊子 以「妙明真心」具有「依他起」之性故,可知,這個「依他起」的「他」就是指「外境」。

也就是說,這個妙明真心,具有「隨時可依外境而起用」之特性。於是了知,這個「特性」(性質)的性,其所指的就是妙明真心(体)的「性」。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0:43

 

法界遊子 以「隨時可依外境而起用」故,從不揀擇,這就是「法爾如是」。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0:43(遊子註:亦「以完全不揀擇」故,才可以說…能起一切作用。也才可以說「能起一切作用」就是本自具有之性。)

 

法界遊子 此「性」能依他起,而「依他起」就是「用」,也就是能依一切外境而「起用」的意思。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0:45

 

法界遊子 於是這個「起用」,若有妄識執染,那麼就成了「遍計所執」之「相」。若是無染,那麼「起用」之後…所得到的就只是「清淨相」而已。

也可以這麼說:「体」「性」從來就是「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而「用」到底要怎麼用…那就得看個人「空性見」的功夫了。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3:41 · 已編輯

 

鄭來也 遊子應該是体和性有染雜才會用相有遍計,若体,性無雜染(用,相)就可還原清淨吧?不是六識用出了問題吧?不然怎叫妙觀察智?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7月18日 13:17 · 已編輯

 

鄭來也 除非起用就是七六識的意思才有非一非異才 可脫離??而有七識淨化,六識才變妙觀察吧?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7月18日 13:28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應該是体和性有染雜才會用相有遍計,

◎「体」「性」,從來就沒有雜染。

◎是我們有了「見解」(執見)之後才有雜染。

◎也就是說:當我們有了雜染(我見)之後…才有了雜染(我見)。

◎以「我見」故,所見就成了「遍計所執」。

◎於是我們會說:体和性有了染雜才會遍計所執相。

◎事實上,「体」和「性」從就沒有雜染,而會有「雜染」,其真正的癥結就是在「我見」和「由我見所衍伸出來的法執」上。

◎由於「我見」(妄識雜染)是可「空」(清淨無染)的,於是「六識」就成了「妙觀察智」。

◎而其「能起之性」依然如故,從不揀擇而得一切平等智。

◎因而我們可以說:「依他起性」就是「心能起一切作用」之性,而附著在「能起一切作用」上的「我執」才是我們必須「使之回歸清淨」的重點。

◎而這個「我執」,就在「性」與「用」之間…就在「性用」的那一剎那……把我們的「業習」完全呈現出來。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3:40

 

法界遊子 了知「空性見」的真實義,就能如實了知「体、性」→(空性見)→「用、相」會是怎樣「体性用相」的一如。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0:58

 

法界遊子 「心」(第八識)具有「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這三種「性」質。

而這三個「性」質,都是指「心」(第八識)的『特性』。

簡單的說:「第八識」實在是具有這三種「特性」。

而當「依他起」能完全清淨(見空性)的時候,「遍計所執」就會消失。

於是此時的「第八識」就只具有「圓成實性」和「依他起性」,……,然後…可以法爾如是的…因「空」(清淨無染)而完全看到一切外境的「清淨相」。

此時的「心」(第八識)…就是所謂的「妙明真心」。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3:42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只要能了解「体、性」→「用、相」、「体→性→用→相」的理趣,就能了解「体性一如」、「用相一如」;「体用一如」、「性相一如」;「性用一如」、「体相一如」;「体性用相一如」…等等各個層次的語意。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1:53

 

法界遊子 能「依他起」本來就是「心」本自具有之能「性」。

所以這個「他」其實就是指「心之外的一切外境」。而「依他起性」之「性」才是指「心体之本性」。

註:有人把這個「他」解讀成「阿賴耶識」,於是…「依他起」就變成了「一切外境皆因阿賴耶識而起」的「唯唯識」之解了。然後,這樣的阿賴耶識…竟從「能生萬法」…突然間就莫名其妙的變成「能生萬有」了。

不可思議,阿賴耶識居然會具有「一切外境皆依阿賴耶識才能生起」的『性』?真是荒唐!

這種「嘴巴含著石頭在講話」的法,不錯解佛法也難啊!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2:35

 

鄭來也 依他起照遊子這也解釋也有雙性的問題啊?是指心性還是物性??還是依他起性是心物相應的一種名稱??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7月18日 13:02

 

鄭來也 所以心物如來藏就是這樣來的??就是怕有人能生出物質萬有出來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7月18日 13:04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所以,「心」有心的体性用相,「物」也有物的体性用相。

註:「依他起性」如果是「唯識學」的專有名詞,那麼這個三性之一的「依他起性」…其實就是專指「心体」…三性中的其中一種「特性」。而「他」就是指「心之外的一切外境」。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3:48

 

法界遊子 當然,這個「依他起性」也可以被廣義的應該在一切的「緣生法」(緣起緣滅、緣起性空)上,只是我們必需很清楚這時候所要闡述的義理是什麼,否則,…也很容易變成「含著石頭在說法」。

是的,很多人把「唯識的依他起性」應用在「緣起法」上,這樣不是不可以,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其中的「他」就是指「『此本体』之外的一切」才可以……。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緣起論」者就是在論「現象界的現象」,因而他們所謂的「本体」其實就是「空」。

唯以「空」故,於是上面所說的…『此本体』…,說真的,他們再怎樣也無法把「此本体」到底是怎樣的「本体」…說清楚的。

最多也只能說「此空不空」「真空妙有」…,然後就讓人們很『虛無飄緲』的去解悟囉!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5:17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更有甚者,很多人從這個「廣義的依他起性」中…把心物混淆了,最後竟在混淆中錯解他所以為的「依他起性」:

因為都要「依他」才能起,所以只要不依他,那就是不起…因而「本体」就是空。

這是什麼跟什麼嘛!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心」還是「物」,都一定要有「本体」,然後才具有「可依他而起」之性。(註:依「外境」而起相應之作用)

因而我們可以知道:只要「不依他」而「不起作用」,那必然就是「体→性→用→相」的「相」空了,而不是「体」空了。

緣起論者,常會把這個「相空」當做就是真相的本質,然後再把這種「本質」稱之為「体」,於是就用「空」義來當「体」,然後………

然後,以「体」就是「空」故(註:其本義就是指現象上的「相」就是「因緣和合」的意思),最後,以種種原因故,竟有了「体空」的說法……,於是…就冤哉枉也了!

以「此体非彼体」故,真是三世佛冤啊!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5:08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此体非彼相,此体亦非彼体,此空非彼空,此相空非彼体空,此体空亦非彼体空……然而竟然有許許多多的佛學老參們 可以這樣「含著石頭說法」的來欺矇世人?

奇哉!怪哉!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5:02

 

鄭來也 那有人一直不敢呈認外面是法界是怎麼回事?一直說法界在心內?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7月18日 16:01

 

法界遊子 這樣的人不是錯解「依他起性」的「他」,就是這個人的心識強住於不起的「定」境,或這個人根本不具有「依他起性」的能力……,以致於無法洞見「心之外之一切外境」的真實相。

當然,如果這個人只是在說「唯識」的「識」而不論其它的話,那麼可以理解這種「心識法界」的語義。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6:23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一直不敢承認外面是法界是怎麼回事
◎當然,「不承認外面」或「不承認裡面」的這種「無內無外」是還有一種人,那就是已經証入「如來法身」的智者。
◎以「法身」就是「如來」故,法界從來「無內無外」。
◎然後就把「世界」完全消融於此無量光 無量壽的「心內」之中…亦無不可。
◎但,一切還是不離「心物相應」的事實,然後此「心」能隨順法爾如是而「涅槃」。
◎「如來法身」就是「法界一体」,也就是「心物一元」的意思。
◎註:這個「心物一体」就如現在我們的「五蘊身」一樣。只是…「五蘊身」就只是個体的一個「點」,而「如來法身」則是整個法界的「圓」。
讚 · 回覆 · 剛剛

 

法界遊子 註:沒有「心」,就沒有「心的認知」而可以成就「法」。

沒有「外境」(物),也一樣就沒有「可被心認知」的「法」被成立。

就算有「心」有「物」,但若心物(外境)不相應,那麼還是一樣…諸法空相。

簡單的說,心物(外境)就是要相應…才能成就「圓滿法界」。

而能如此洞見法界一切法爾如是之法,就是洞見…法界實相!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 · 7月18日 16: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