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能所雙泯的層次語義(1)

李文傑 牛頭山袁禪師問:佛性遍一切處否?答曰:佛性遍一切有情,不遍一切無情。問曰:先輩大德皆言道,“青青翠竹,盡是法;鬱鬱黃花花,衍一花字。無非般若。”今禪師何故言道,佛性獨遍一切有情,不遍一切無情?答曰:豈將青青翠竹同於功德法身,豈將鬱鬱黃花等般若之智?若青竹黃花同於法身般若者,如來於何經中,說與青竹黃花授菩提記?若是將青竹黃花同於法身般若者,此即外道說也,何以故?《涅槃經》雲:具有明文,無佛性者,所渭無情物是也。

收回讚 · 回覆 · 4 · 9月7日 13:09

 

法界遊子 佛性不遍一切無情,然也!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然也!

法界大圓,於然也處 無礙!

以「如來法身」故!亦以「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 心物相應 能所無間」故!所以可以一切無礙!

讚 · 回覆 · 4 · 9月7日 13:30

 

Kiat Wah 心物相配,合作無间

心物辅克,無礙圆智

心物互利,借镜明心

如来佛心,法彌如是

祝午安吉祥

收回讚 · 回覆 · 2 · 9月7日 16:42

 

毛雅智 晚安週三愉快喔!

收回讚 · 回覆 · 2 · 9月7日 21:31

 

法界遊子 「能取之執」消失,是指那個「分別的執性」消失了,而不是「能性」消失了。而「能取之性」將因無執而變成「能覺」。

「所取之執」消失,是指那個「被能性所執的心理狀態」消失了,不是「所性」消失了。而「所取之緣影相」將因無執而變成「所覺」。

「能覺」就是本能 就是佛性 就是…寂!

「所覺」就是用 就是了知一切外境 就是…照!

讚 · 回覆 · 2 · 昨天 10:11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註:這裡的「所覺」是從「心理狀態的那個所執」而來,所以這個「所覺」還是指「心」本身的一種作用,還不是指「被心所覺」的「外境」。

讚 · 回覆 · 17小時

法界遊子 等真正談到「被心所覺」的那個「外境」時,那麼「能所雙泯」就已經又進入了另一個層次的語意了。

讚 · 回覆 · 17小時

 

法界遊子 「所取之緣影相」就是在心裡面「所執」時的一種「客塵緣影」。

以「所執」消失故,這個「客塵緣影」的「相」將會隨之消失,這就是一般所謂的「唯識無境」。也就是「識內」無雜染任何「外境塵影」的意思。

說清楚一點就是:「外境」所映射在「心裡面」的那個「影像」將因著「無執」而消失!然後所被取代的將是……

於是我們看到的不再是「影像」,而是一切外境的『本來面目』!

是的,透過眼鏡所看到的「外境」已經不是真的「外境」,而是折射於鏡片上的一種影像……

由此可知,透過「執念」所看到的影像,亦復如是。

更何況是我們必需透過「業識」所形成的這個五蘊身才有辦法「能所」於一切外境………

唯,以「執念」消失故,以「能性」還在故,以「所性」還在故,我們將可以確認「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

於是這時候的「能所雙泯」已經從「知見」→「執見」→「無執」……開始進入另一個「能覺所覺…雙泯」的不可思議境界!

讚 · 回覆 · 2 · 昨天 10:12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心物本有」,那麼「能覺」「所覺」又怎麼會有辦法雙泯呢?

耐人尋味啊!

其實這就是「法界大圓」裡面很重要很重要的內容了!

因而,只要有人認為「物是虛幻而不存在的一種假相」,那麼你的「能所雙泯」保証和遊子的看法不一樣,甚至可以說…相差十萬八千里!因為你的「所」何必還要用什麼証量來「泯」呢?早就不見了,不是嗎?

「唯識無境」其實也還只是「返聞自性」的看到「自心的本來面目」而已,所以想要如實看到「法界實相」的這條路…還很長很長……,慢慢來囉!

讚 · 回覆 · 1 · 昨天 10:20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唯識無境」就是一種「自內証」!

所以所謂的「自內証」…其實就是「斷除執念」之後…親身經驗了「一切皆空」的那個『覺受』。此時,以「心」的覺受是「一切皆空」故,唯識無境。

所以,這時候所謂的「空然覺受」其實就是指:空無執念的那個証量!

由此可知,能真正被「空」的是我們的「執念」(妄識),而不是「心」也不是「物」(外境)。

 

註:

這裡的「執念」(執外境之念)和「法住法位的外境」…這兩者的「外境」語意…我們很容易搞混而有了錯解。這時候如果再過度解讀了「心物相應」的理趣,以及錯解了「變現」的語意,那麼就會扭曲了「六塵緣影」與「外境」的關係,然後會很籠統的認為「外境就是由妄識所《生》(變現)出來」的!

當有了這種很籠統的看法之後,有一些人就會順著這樣的理路…一步一步的踏入「心能生物」或「妄識能生物」或「物(境)就是妄識」…的誤區裡面去了。

讚 · 回覆 · 19小時

 

法界遊子 「唯識無境」就是一種「心」的「自內証」,但若過度解讀「唯識無境」的義理,就很容易把法住法位的「外境」也一並「無」掉,那這樣…一味躲在「心」裡面自嗨的情結…不錯解「法界實相」都難啊!也就是說:這種可以「無到不相關的外境去」的「唯識」闊論…不落入頑空之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讚 · 回覆 · 剛剛

 

毛雅智 早安週四愉快喔!

收回讚 · 回覆 · 2 · 昨天 9:59

 

法界遊子 「在有裡面空」………

有朋友質問遊子,空就已經空了還要有什麼?

啊?文字語意真的很難表達個人的意境,所以遊子改說:「那就在本有的事實上來証空囉 」……

朋友說:空就已經空了,還有什麼本有?你不覺得矛盾嗎?

這位朋友真是空得徹底,佩服!所以遊子也只能這樣反問:那什麼是「空有不二」?

朋友說:「空」就是真空妙有,能生萬法,所以空有不二!

遊子又問:那麼萬法是有還是空?

朋友說:萬法皆空!

嗯,如果你是內行人,那麼對話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因為接下去的,再怎麼深論…也只是在繞圈圈而已。

.

說真的,遊子沒有辦法說這位朋友是不對的,因為…他的理…頭頭是道!

但是,沒有辦法「在有裡面空」的人,怎麼能真正的看到「空義」呢?

是的,沒有辦法在「萬法有」的當下就澈見「空性」…卻一定要把萬法「空掉」才能安心於「由空所生」的人,那是沒有辦法「圓」空有不二的。因為他一定要把「有」空掉,或認為「有」只是「空」所生出來的一種假相而已。

這樣怎麼有辦法於「萬法的當下」就如實的從「因緣和合有」而看到「空性的本質」呢?所以事實上他的觀念還是唯「空」是真,如此而已。這和真正的「空有不二」的語義還有段很大的誤差啊!

所以這位朋友所認為的「畢竟空」只怕也只是一種頑空而已!簡單的說,他沒辦法如實活在「本來就存在」的當下,因為他一直把自己催眠在「只活在一切是空」的『假象』裡面……。

是的,他無法如實的活在…本來就存在(本有)…的當下!

(註:當下,即是有,也是空……性,所以「空有不二」。)

讚 · 回覆 · 1 · 13小時 · 已編輯

 

許宏昌的相片。

收回讚 · 回覆 · 2 · 23小時

 

法界遊子 「在有裡面空」,至少有兩層語義。

1、「空」…性,就是在解釋「有」是怎樣法住法位的「有」,而不是在否定「有」,然後強說「有」只是妄識所產生的一種虛幻!

2、「空」就是一種「証量」。當「自心」和一切「外境有」無來無去、無糾葛、無雜染…的時候,也就是說…就在「心」與「一切法」不相應而「一切法空」的狀況下…所產生的一種「空然覺受」。

然後,就是因為「空而無雜染的覺受」,才能如實「覺照」一切外境是怎樣「法住法位」的實相!然後也才能了知「空有不二」!

 

其實,我們所謂的「空義」,基本上是不能離開這兩個內容的。因為只要一偏離這兩個內容,那麼所謂的「空」只怕就會一直偏空的一直空下去,更有甚者 可能會變成不到頑空不罷休的地步……

而這也就是遊子為什麼會說「要在有裡面空」才是真功夫的意思了。

註:當然,「在有裡面空」的這句話…實在還有更深入的語義,而這個更深入的語義…就是現在「能所雙泯」的這個主題…接下去所要談的內容……

讚 · 回覆 · 1 · 23小時

 

法界遊子 ●「有」只是妄識所產生的一種幻象!

◎如果你是堅持這種看法的人,那麼就請好好的往「自己的妄識」下功夫吧!請暫時不要在「有」的上面…拚命的想把「有」空掉。

果能如此,那麼你就是遊子所敬佩的人!

◎然後,你必然能看到「妄識有」和「法住法位的有」的這兩個「有」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然後,以後也才不會再張飛打岳飛的在這兩個「有」裡面糊裡糊塗的打迷糊仗!祝福你!

讚 · 回覆 · 2 · 23小時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空,本來就是要空破妄識而洞見一切本來的。

然而,若因「空」而創造了另一個「執空才是真理」而「無法肯定有是怎樣的有」的……高見

那麼這就是妄識中的妄識了……

讚 · 回覆 · 13小時 · 已編輯

 

Kiat Wah 真空妙有,有亦空

空有实相,亦有空

真空实有,本不空

放下心空,心还在

万法由心,不顽空

真空实相,心物証

祝下午安好!

讚 · 回覆 · 1 · 20小時

 

法界遊子 ●万法由心,不顽空

◎是的,萬法是空是有 皆由心,因而只要心能洞見萬法實相 而不被空有之見所縛,必得自在。

讚 · 回覆 · 2 · 19小時 · 已編輯

 

陳羿辛 善友菩薩晚安吉祥如意!

祝福您:闔家健康平安快樂幸福!

南無阿彌陀佛!

讚 · 回覆 · 1 · 16小時


下接:緊要關頭,若不識如來法身,就會被無情所轉(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