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種法門的「定境」都有其事先的「暗示」的作用故,在「一心不亂」時,很容易落入「暗示」的聖境之中。(註:這也是一種「所知障」)。
然後以「聖境」故,以「相似悟境」故,以「契機而迅捷」故……,此法門中的行人,又以「親身体會」故…更容易執自己的法門為「無上」或「唯一」……,於是就完全的落入了自家法門的「法執」之中………。
因而,知道「萬法唯心所造」…到底是怎樣的「原理」,就是修行進路中…很重要的一種「慧見」了……。
法界遊子
以「降伏妄念」故,能澄思靜慮而專注。
以「專注」而無雜念故,定。
以「定」而一心不亂故,念力如鑽子。
以「鑽子」故,鑽破業識之牆而意爆。
以「意爆」故,見空性,親証本來面目。
以「見空性」故,能以「空境」持續薰習不染著的心。
以「不染著」故,將與外境無來無去,而一切法空。
以「法空」故,業識無著力點 而逐漸消泯……。
以「業識消泯」故,虛空粉碎而空爆!
以「空爆」故,澈見一切法界實相。
以「澈見法界實相」故,能所無間,法界一体……
以「能所無間 法界一体」故,証如來法身。
以「如來法身」故,無處不在,無處不是,無處不法,無處不如如……
以「一切如如」故,一真法界。
讚 · 回覆 · 7 · 昨天 10:22 · 已編輯
遊子註:無明→意識(執有)→意爆(空)→空爆(如實有)→正覺(空有不二)→無無明
法界遊子 心物一元的五蘊身,藉由心念的定力,突破執著的業識,然後與「物」(外境)分離的証入「唯心」。
以「唯心」故,明見一切「外境」(物)本來如如。
「心」以無執著故,覺照萬物時…不再有「因執著而必須經由執著來分別取捨」的那個『距離』,於是「能所無間」的『即心即物』……。
讚 · 回覆 · 2 · 昨天 11:21
法界遊子 以「心」無量無邊故,以「物」無量無邊故,以「即心即物」故……遍虛空盡法界就是「如來法身」!
讚 · 回覆 · 2 · 昨天 11:23
法界遊子 以「能所無間」故,以「心到、念到、物到」同時故,我們可以說:「物就是我心,但我心不是物」。
讚 · 回覆 · 2 · 昨天 11:25
法界遊子 以「物就是我心」故,「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
以「我心不是物」故,佛佛皆有佛名,光光相攝而無礙。
讚 · 回覆 · 3 · 昨天 11:32
法界遊子 因而,若我們錯解「即心即物」的語義,那麼就會心物相混的認為「心就是物 物就是心」……
這種「混淆式的心物一元」真是三世佛冤啊!
讚 · 回覆 · 3 · 昨天 11:37
王成平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查看更多
收回讚 · 回覆 · 2 · 昨天 9:27
………(略)
許宏昌的相片。
收回讚 · 回覆 · 2 · 昨天 10:12
法界遊子 宏昌兄都是即興創作唷!讚!^^
讚 · 回覆 · 1 · 昨天 10:23
許宏昌 領受到遊子兄的啟發。。。感恩指教。
讚 · 回覆 · 1 · 昨天 10:27
法界遊子 真正的老師是「自己」。所以就一直畫囉!要一直畫到瓶頸橫在眼前……。
所謂的瓶頸有二:一是,一直畫一直畫,畫到最後竟然會讓一直創作的圖畫 變成只不過是如此的毫無意義。二是,一直畫一直畫,畫到最後竟然好像都在原地踏步,一點進步也沒有………。
無論是一 還是二,都會讓我們想放棄而成為挫折……。
然後…,希望遊子能有幸看到…宏昌兄在未來必然會碰到的瓶頸中…到底是怎麼突破的……。
而這個「突破瓶頸」的老師,遊子無能為力,因為「那個老師」就在宏昌兄的心中,必須靠自己去把他找出來……。
而這個老師只有在遇到瓶頸的時候 才會被自己「創造」出來,妙哉!^^
讚 · 回覆 · 3 · 昨天 10:59
許宏昌 看到遊子兄的創作。。。已經佩服五體投地。望塵莫及。自己也學著圖鴨,謝謝鼓勵,我在平板也畫了數十張才上傳。不知是否會掉頭髮,我頭髮已很少。哈哈。感恩。
收回讚 · 回覆 · 3 · 昨天 11:30
法界遊子 聽說 智者會鬚髮自落,哈哈~~~!
讚 · 回覆 · 3 · 昨天 11:46
Kiat Wah 自性如来是自己
顿悟先天本自有
两位大兄,加油!
收回讚 · 回覆 · 2 · 22小時
法界遊子 遊子是從很笨的地方走過來的人,所以很能了解在瀾泥裡打滾的狀態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因而所謂的冰晶玉潔、一塵不染、莊嚴淨土……通常只是在「瀾泥」裡的一種妄想而已……
只要能「脫困」,那就一切沒事,本來現成!^^
讚 · 回覆 · 2 · 22小時 · 已編輯
許宏昌 出污泥而不染
收回讚 · 回覆 · 2 · 20小時
許宏昌 如果每根智慧毛髮能有一個創作那也值回票價。
收回讚 · 回覆 · 3 · 20小時
法界遊子 哈哈~~~,其實嘔心瀝血的創作比掉智慧毛更勁爆而有看頭!^^
不管怎樣,歲月痕跡所留下的智慧,必然會讓我們值回票價的。
讚 · 回覆 · 2 · 19小時
法界遊子 很高興,以「值回票價」故,遊子今生已漸漸的了無遺憾。
亦以無所奢求故,而最後的「福報」因緣…好像也漸漸的要浮上檯面上了……,感恩!^^
讚 · 回覆 · 2 · 6小時 · 已編輯
許宏昌 喜捨,分享的佛菩薩。
收回讚 · 回覆 · 1 · 19小時
……(略)
陳一方 · 鄭來也和其他7人的朋友
遊子大哥借分享 ,日安。
讚 · 回覆 · 1 · 昨天 11:04
陳期和 利害!月眉竟可成眼情!
讚 · 回覆 · 2 · 昨天 11:33
法界遊子 哇,人家的祕密都被你看光了……。
讚 · 回覆 · 2 · 昨天 11:42
陳期和
讚 · 回覆 · 1 · 昨天 12:35
法界遊子 哈,是因為懷孕了,所以不得不下凡……。
還有,那個嫦娥的頭 其實就是耳墜……。^^
讚 · 回覆 · 2 · 昨天 12:40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哈哈,是因為嫦娥背對著月亮,所以才稱之為「下凡」啦!
現在正在絞盡腦汁的…看能不能畫一幅「嫦娥奔月」的圖來……。^^
讚 · 回覆 · 2 · 昨天 12:43
沈春蘭的相片。
收回讚 · 回覆 · 2 · 昨天 12:06
………(略)
Kiat Wah 法執無门,唯汝自招
万法唯心,般若见慧
法界遊子,早安吉祥!
收回讚 · 回覆 · 3 · 22小時
Jinne Li 是這樣嗎?愛為何不是慈?
樂安定明愛~忘止照明慈
…………查看更多
法界遊子 ●愛為何不是慈?
◎這只是名言定義的問題……,內行人自然知道「愛」就是指「慈悲」。
另外,Jinne Li 兄就用「忘止照明慈」來當做你個人的「名言」或「座右銘」亦無不可。^^
讚 · 回覆 · 1 · 21小時
Jinne Li 愛是慈嗎?
愛~心中有受。
慈是愛,愛不見得是慈囉!
那把
慈悲喜捨~改愛悲喜捨囉!
哈哈
讚 · 回覆 · 1 · 21小時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哈哈哈~~~~~,這不是遊子的問題!^^
讚 · 回覆 · 1 · 21小時
法界遊子 西方人講「愛」是那麼的純然,但是對東方人而言…似乎會受限於自己的「文字語意」而顯得有點彆扭了。^^
讚 · 回覆 · 21小時
Jinne Li 您把西方~愛觀
與佛教的慈,悲觀。
搞亂了…
讚 · 回覆 · 1 · 21小時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耶穌的博愛,應該也是一種慈悲。
依義不依語啦!然後Jinne Li 兄如果認為「愛」和「慈」的內容就是不一樣,那麼用「樂安定明慈」也無妨!^^
至於遊子,除了要尊重這句話是源自李元松老師的法語之外,遊子個人也沒有理解上的問題……。
就這樣囉,謝謝賜教!^^
讚 · 回覆 · 2 · 20小時
Jinne Li 遊子又昏了…哈哈
佛教的「愛觀」與「慈悲觀」 前文指出,感情世界的價值同時能兼具倫理學意義,這是西方基督教的特殊貢獻,此外,也是語源上的混淆所造成的。時至今日,經由價值的涵化與大眾傳播媒體的渲染,非西方地區亦能接受視「愛」為重要倫理規準及感情基礎的看法。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對愛的經典說明,被視為「愛的真諦」,成為各種不同文化都能接受的價值: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前13:4-8) 對照於此種「愛的真諦」,在佛教諸經論之中似乎也有相類似的教義,但卻不能單純以「愛」名之,因為佛教對於「愛」有很不一樣的詮釋。佛教經典中有關「愛」的文獻………查看更多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source=web&rct=j......
收回讚 · 回覆 · 1 · 20小時 · 已編輯
Jinne Li 慈悲,佛教術語,為慈與悲二者的合稱,為佛教基本教義之一,………查看更多
收回讚 · 回覆 · 1 · 20小時
Jinne Li 感恩。遊子開解…
歡喜。
收回讚 · 回覆 · 1 · 20小時
法界遊子 哈哈~~~,好長的貼文,真的又昏了。
不過,還是有讓遊子知識增長啦,感恩!^^
讚 · 回覆 · 1 · 20小時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