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法界論 2013/06/24 09:29 發表於雅虎部落格

 

「眾生無量誓願渡」……。

有人說,這個願一定要發才可以,否則我們解脫後  有可能會成為自了漢 而不管悲苦眾生………。

發願是很好啦!但遊子比較不會用這種方式來「強迫」自己種下渡眾生的種籽,因為遊子一直認為…「拔苦予樂的菩薩道」其實就只是成佛過程中「法爾如是的必然途徑」而已……

所以拔苦予樂,可以說就是菩薩道的根本內容。這和發願應該沒什麼差別……。

哦……,是好像有點差別……。

先不管差別在哪裡,這裡先談談「拔苦予樂的菩薩道」為什麼是「法爾如是」。

其實,原因有很多,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先重點式的記錄下來,等以後有空時再來詳述。

 

● 從本能的角度來說:離苦得樂就是我們的本能,這個本能在面對苦與樂的時候,自然會選擇樂。但由於這個「離苦得樂」有著層層義理…於是我們的本能就由淺入深的進行了一個「離苦得樂」的体驗旅程……。

● 從天性的角度來說:因為我們都「喜歡」好的、美的、善的…,於是和自己有關的事,尤其是把周遭的事物變成是「自己的」的時候,我們都會愛屋及烏的希望所碰到的一切事物都也是好的、美的、善的……。( 這種行為或可說就是「自私」,但這也正是愛在「小我」身上的一種行為表現。這種行為最明顯的事例就是表現在母子關係上……,於是「母親」用自私的行為表現了無私……。

● 從自私的角度來說:自私就是對自己好,但是 當「自己」越來越擴大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會對「心念所及之處」也會很好,於是當「自己的心念遍滿虛空的時候」,這個「自私」就會變成「全然的愛」。是的,這個「自己」必然知道「要怎樣對自己」才是最好的。

● 從劣根性的角度來說:我們都「喜歡」自己是了不起的,而且我們會用這個了不起去和別人爭輸贏,為的就是要把自己所認為的了不起加在別人的身上。所以當我們要別人快樂的時候,如果別人不接受,我們還會不高興哦!是的,我們都有這樣的根性。而覺性敏銳的人 更能從返觀自省的功夫中看到這種根性的源頭是什麼。

● 從性本善的角度來說: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助人就是快樂的泉源,或者是…別人要求我們幫助他,我們總會禁不起人家多次的請求……………。於是就算不能傾囊相助,也會量力而為,就算是完全沒有能力,也會惆悵在心裡面。這種善心,就是以後渡眾生的資糧。

● 從習慣的角度來說:從「本能」、「天性」、「自私」、「劣根性」、「性本善」…的行為累積,我們將會養成拔苦予樂的慣性。而這個「慣性」就如水就下的法爾如是 忍不住的一直流下去……。(註:反而是「見空性」之後,或有可能破壞這個慣性……而「失去」拔苦予樂的動力…… )(再註:既然是法爾如是,那麼拔苦予樂的慣性就不會被破壞。所以從「不會被破壞」的這個角度來反推,我們可以知道:原來見空性就是…… )。

● 從因果的角度來說:無始劫以來,我們和眾生的關係是重重緣起、糾纏不清,為了“了”這個因果,最後不得不……。簡單的說:如果因果的鎖鍊還無法中斷的話,那麼……,在一切重重緣起的因果中 最沒有因果糾纏的就是:純然付出而不求回報的利益眾生了……。

● 從回饋(感恩)的角度來說:無始劫來,我們一直得到無量眾生的生死供養…(註:可參考法界進化論)。遊子光今生能活到今天就不曉得已經犧牲了多少生命來滋養這個色身……。那麼,無始劫多生多世以來,欠眾生的情,實在是無量無邊啊!你說…這種「眾生恩」能不回饋嗎?

●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要與眾生脫離債務關係,不是自己說「斷」(見空性)就可以斷的。這種還不了的債務必須要等到別人「心甘情願」的不想要債,甚至於是要反過來「有求」於我們的時候,才有機會「斷」了彼此之間的債務(因果)關係,否則「無理之理」終將會成為莫名其妙的夢靨。

● 從解脫的角度來說:要解脫,這個人的基本証量就是見「空性」。但…這個意思絕不是說見「空」性「因果」就跟著空了了,然後就可以「自了漢」的成佛去……。
所以一個已經見空性的人,更要以「空」的証量投入「法界實相」之中,並「法爾如是」的任運隨緣………,然後才能更進一步的看到不可思議法界。

● 從法界一体的角度來說:法界一体的時候,別人的苦就是自己的苦,甚至是 只見苦而不見別人。對菩薩而言,祂本身就是滅苦的經驗者,於是就「沒有分別」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的……去滅法界大苦了!「無緣大慈 同体大悲」啊! (註:這個「苦」為什麼沒有因為菩薩的見空性而成空,耐人尋味哦!)

● 從道次第的角度來說:不管如何,就是要「法爾如是的投身於法界之中」才能百尺竿頭的洞見無明啊!菩薩道就是徹見「無明」很重要的一個道次第。(註:頓見空性的人還無法徹見無明。)所以,在「法界論」裡面,「見空性」只是圓的一個轉折點,而「菩薩道」就是繞過那個轉折點,然後邁向法爾如是的原點(也就是起點)。


● 從法爾如是的角度來說:
從上面的種種「原因」可以看到菩薩道的自然進路…也就是法爾如是的道次第。所以從法界論的觀點來看:要成佛 就是要順著這個「法爾如是」來成就才可以,尤其到最後更容不得一絲絲的「功夫」(住於空)或「造作」(立定意志目標)來瞎攪和啊!

● 從佛的角度來說:覺行圓滿故 成佛。以「正覺」、「正行」(法爾如是的拔苦予樂),直至於「無壽者相」,才得以「圓滿」,如是成佛!

 

嗯,發願不是不好,但是……「願」好像是違背了「法爾如是」的原理……?

於是「發願渡眾生」的菩薩…………就沒有辦法成佛了。

知道遊子在說什麼嗎?

遊子是說:菩薩是很偉大的,祂為了眾生竟然甘願「用願力的方式來『障礙』自己成佛」。而這就是「留惑潤生」啊!感動!

 

 

註:

至於西方淨土的願力,為什麼阿彌陀佛還是佛而不是菩薩?這是為什麼?

有意思哩!

放心,阿彌陀佛絕不會「主動的」來告訴你 一定要唸佛才可以往生淨土的,阿彌陀佛只是在無量光、無量壽的西方,「被動的」等著有人至誠唸佛來相應,如此而已!

另外,淨土法門的人,還會「乘願再來」哦!這也是有原理的。以原理故,遊子不得不讚嘆淨土法門的乘願再來,要不然遊子「法爾如是的菩薩道」就無法理事圓融了……

知道為什麼嗎?先賣個關子,以後再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