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緣起之事」即是其「体」,此事「能」再依緣而起作用就是其「性」,因緣起而「起了變化」就是其「用」,作用之後「所呈現出來的事相」就是「相」。

「可緣滅的事」即是其「体」,此事「能」再依緣而起作用就是其「性」,因緣滅而「起了變化」就是其「用」,作用之後「所呈現出來的事相」就是「相」。

這裡的「体性用相」是有「前後」關係的。也就是說「体」和「相」……因前後相續而有不同故,不是當下的「一如」。

以不是「一如」故,緣起重重復重重!於是我們只能用「理」來概說。

所以,緣起論就是緣起重重的……「理」論!

因而緣起論將「緣起緣滅復緣起緣滅」的現象濃縮於「緣起性空的理論」之中,因而「緣起論」亦有其「理体」、「理性」、「理用」、「理相」。

說「空性之理」就是其「体」,說「具有依緣而變之性」就是其「性」,說「依緣起而產生變化」就是其「用」,說「因緣和合的有 或因緣散失後的另一種有」就是其「相」。

所以,無實体不變,可以說就是緣起論的理体。

以「体」故,其理以「緣起緣滅」為宗。也就是說,緣起論的「根本要義」就是:無…有不變之實「体」。

「理」就是由「事」而來,緣著「理」我們可以反推「事理」而知「事相」,也就是「真相」。

理事圓融,我們就可以明見一切事件的「因」「果」進而了知……一切非無因 亦非無果,也可了知緣起重重復重重,無始無終。

這些「道理」是那麼如實的可以被「實」見!

以無始無終故,可了知:現象界的緣起…無論是當下還是無始無終…確實無第一因。

亦以能實見(現觀)故,能知「空義」就是用「空性」在談「現象有」,而不是在說「一切皆空」。「空義」是在破「實体不變的有」而不是在破「因緣和合的有」。

也就是說:「緣起論」就是指「因緣和合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緣起緣滅的這種現象」,而具有這種「理則」的現象…緣起論則把它稱之為「空性」。

因而「空性」可以說就是緣起論的「理体」,也是緣起論的「理性」,也是緣起論的「理用」,也是緣起論的「理相」。

他們用「空性」一詞來「一如」緣起論。

 

總之,能了知緣起論的「体性用相」而無礙,遊子說…其人已經明見緣起論的真「理」與現象界一切緣起緣滅的「事」。然後他就能用更客觀的角度來了解什麼是不生不滅的「如來藏」。

 .

 

遊子註: 若錯解此「空性」為「空」而想「空諸所有」的人,到最後他就不得不很吊詭的趕快再補上一句:「因果不空」。

這種「空」與「不空」的說法,說真的 是兩個很極端式的跳躍理論,一點也不融通。

「因緣和合的現象有 本來就是以「有因有果」的法則而輾轉相續」此謂之「性空」,這麼可明見的事 有什麼難解的嗎?

所以,「現象本來有」,我們真的不能錯認「現象界就是空」,一旦錯認,那就給自己找麻煩了。

因為「現象界之現象實有」因而「因果」實有,只是「因果」和「現象」一樣都具有「緣起緣滅之空性」而已。

因而在這個階段,我們不能不明義理的 一下子就說「一切皆空」,更不能唬爛過頭的強說「因果也空」……………………。

(註:心經「照見五蘊皆空」的這個「空」是另一層次的「空」,不能和緣起論的「空性」混用。遊子認為很多人在「空」與「空性」兩者間的語意有了囫圇吞棗的錯解和錯用語意的現象…以致於到最後竟然錯解了如實的緣起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