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常論斷文怎不見了**!!
鄭來也於2012/07/11 01:04 回應
多了本空?豈不是本如、本有也是依附在本空上?之前說本如是如來藏?請問遊子本空是什麼東西啊?@@ 還是三常即一常??

遊子於2012/07/11 07:52回覆
其實「本如」(心)和「本有」(物),這兩者也沒有依附關係。
所以,本空、本有、本如,是各自「獨立」的同位階。
心、物,雖各自獨立,但彼此有卻有「相應」的關係。
至於「本空」(就是虛空)就只是「空」,因而「沒有」和「心」、「物」相應的條件。
簡單的說,虛空只是襯托出「心與物的存在」讓我們明見而已。
遊子不知道這個襯托,能不能用「依附」來解釋。(要看「依附」的定義是什麼囉)
當然,如果照著另一篇文章「斷滅」的角度來說,「本如」和「本有」可以說就是「依附」在虛空上才被明見出來。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虛空(本空) ,那麼心、物將無所依附(沒有被襯托的地方)於是就會斷滅。
以此之故,遊子把「本空」、「本有」、「本如」視為同位階它們是三個各自的獨立体。
從遊子的角度來說,虛空並不是心所變現出來的,就如「物質」也不是心所變現出來的一樣

鄭來也於2012/07/11 08:35 回應
講滴很細~不是唯心論也不是唯物論~~得特別明見的說法~給他名字就叫做法爾如是論好了~現代名詞科學禪~因為多了心

遊子於2012/07/11 11:19回覆
遊子所能理解的「法界實相」是這樣的…三常。(不是一常)
但是,無論法界的樣貌是如何…
到最後…最重要的問題…還是要解決我們自己的心。
所以說「一切山河大地都被解脫者解脫了」這樣的「心情」或「証量」,遊子可以理解。
但,遊子並不希望這種人在還沒有見到法界本來如如之前就這樣「解脫」了…
因為太早解脫,他就會認為「法界唯心」,於是落入「唯心論」而不自知。
就算這種人一直說「空」而不承認「本如」…,這樣他好像是可以突破唯心論,但從遊子的角度來看 卻有落入斷見的嫌疑………
註:所謂的三常,當然也可以看成一常,但那是從「一真法界」的角度來說的。哈哈,從一真的角度來看,一切如如,才不管什麼三常哩!
所以到最後,我們還是要以「心」為重……,無明無闇 此覺為圓啦!
是的,就是有這個「心」,我們才有這麼多的問題啊!我們也才「知道」…有問題、被問題所困、想要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沒有問題……然後安心。
應該吧?遊子將會安心於自己的法界進而安心於整個法界。沒有第二個選擇……

 

鄭來也 先休息一下`po~文章原來是那麼累的事情~
19小時前 · 

鄭來也 六廳武力全開開播~
18小時前 

鄭來也 註:「任爾故意起一念 不動法界半分毫」,這是很好的「意境」哩!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哦!
遊子把這句話改成這樣可能更容易了解:「任爾故意起散亂 不動本如半分毫」!
是的,我們的「佛性」,在覺與不覺之中,從來就沒有差別過啊!
懂得這個「沒有差別」之後,才有辦法懂得「能起一切作用」當「起了作用」之後……依然「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啊!
所以,「如如佛性」的「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不是用「緣起緣滅」或「諸行無常」就可以解釋得了的啊
14小時前 ·

鄭來也 有道理~這就是金剛眼的利害~一一視破~
13小時前 ·

法界遊子 所以第八識雖有「儲存業識」(記憶)的功能,但不會因「業識」而有所增減。(註:這樣的理路一般人是不太容易了解。)
但如果懂得的話(如…來也兄所謂的金剛眼),這樣就可以知道…可變的…其實只是那個「意識」在做怪而已,而這個一直在「做怪」的意識…我們卻把它當做「有」來論,於是我們就在「空」「有」之間自找麻煩了!
哈哈,是大家在「空」「有」之間各憑本事的用自己的論見 拚命的去尋覓 可以讓自己安心的法界實相啦!
以許萬象崢嶸故,遊子隨喜讚嘆就是!
12小時前 · 

鄭來也 @@!!妙答~不做超大法師可惜~
12小時前 · 

法界遊子 緣起論者雖然在論性空,但碰到這樣的根本問題時,卻都會用「因為業識的改變所以第八識也會改變 因而沒有不變的實体」…來質疑如來藏論……
其實這種論述是完全牛頭不對馬嘴的,因為他們竟把這個「業識的改變」當做是第八識儲存的『功能』起了有增有減的變化,而用「如來藏也會改變」的錯解來認知「真常如來藏」。於是他們會得出一個結論:根本沒有…『真常』…如來藏這個「有」!
天啊!此「真常」非彼真常,此「有」非彼有,牛頭不對馬嘴的論述,渾然不知,這又怎麼能澄清他們自己的疑問呢?
「真如界」不生不滅的真實內容 和在「現象界」被我們用意識所推敲的不生不滅,其兩者間的語意與認知…其實相差十萬八千里………
就如照相機的「照」,眼睛的「見」,覺性的「照見」,我們只能用「悟」的方式去理解其比喻,絕不能把這相差十萬八千里的語義 「意識揣度」的以為是同樣的內容啊!
11小時前 · 

鄭來也 因為它們把八識當做善惡業習的混合識~所以叫無自性~錯認主人公~
11小時前 · 

鄭來也 它們沒有看見八識的明鏡台~
11小時前 · 

法界遊子 不一不異故,混著講也沒錯啦!只是這不一不異的內容要有很強的理解力就是。
不能理解,那麼牛頭就對不了馬嘴。能理解的話 頭和嘴 本來就可以是不一不異。
就如遊子有喜怒哀樂,喜怒哀樂(相)是不一,而遊子(体)是不異。以「不一不異」故,我們不能因為喜怒哀樂的一直變化而說「遊子」這個「体」因變化而變成了「不是遊子」。也就是說,「遊子這個如來藏」具有喜怒哀的情緒「功能」,因而能呈現出「喜怒哀樂的現象變化」,這個情緒功能從本以來就沒有改變,而這個「功能」是因為有「遊子」所以喜怒哀樂才具備的啊!於是:遊子還是遊子,從來沒有改變啊!(如來藏就是如來藏,不因現象之緣起而改變其「性」和其「体」。)
是的,就算遊子哪一天修到了無喜無怒無哀無樂,遊子還是還是無法動「如來藏」半分毫!
註:上面的演譯,如果只用「如來藏性」來說明話,比較正統的緣起論者就不會反對了。但遊子為什麼還會強調那個「体」呢?
這是有原因的,以「不異」之体故,才有辦法「不一」,否則這個「不一」早就分崩離析了。另外最重要的是………「体」是可以被虛空完全襯托出來的唷………。
一般佛學者都偏向是「心物一元論」,以致於很多語意的關鍵處常常會在「心」「物」之間跳來跳去,到最後為了否定「有物」他們不得不否定「如來藏体」而只承認「如來藏性」。
「法界論」就是把「心」「物」分開來論,於是,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如來藏到底是怎樣的一種「体」!
是的,本來無一「物」!但「如來藏」偏偏就是「存在」啊!而且「如來藏」絕不是只用「功能」『性』的方式來存在而已唷!
52分鐘前 · 

鄭來也 「法界論」就是把「心」「物」分開來論~少說一樣~虛空的本如~有三常~如來藏」絕不是只用「功能」『性』的方式來存在而已唷!~好像是這樣~因為它會變現六道輪迴~@@!!
42分鐘前 · 

法界遊子 虛空,在法界論裡面遊子給它的名字叫「本空」…「本來就是空」的意思。
這個「本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但如果用邏輯概念的哲思來演譯的話,「本空」可以是「常」也可以是「斷」……
也可把這個「空的概念」稱之為「有」。只是當這個「有」一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具有兩個層次的意思了,一個是理論上的「概念有」的把「空」當做一件事來論述,另一個則是對「空」這個概念…已經有了起心動念的那個「有」………。而這兩個「有」其實和「本空」一點關係也沒有。
忙,不能再說下去了,掰~~~~~ ^^
23分鐘前 ·8月23日 10:24 · 


*************續下篇:靠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