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來也 李老師的要成為佛格名言~有12道心行~後也又增至十八道是嗎?忘了~其中有一道心行~真佛格,沒有此是真理,餘者皆非~就是指 人情義理也有佛法~不一定是人情義理才是~這才是佛格通容性~名曰大道~
5小時前 · 讚 · 1

鄭來也 我5點就要起床上班了~可憐~~
5小時前 · 讚 · 1

李文傑 哈哈果然一樣ㄟ,可是偶都偷懶睡到快五點半^_^
5小時前 · 讚

鄭來也 哈哈果然一樣ㄟ,偶也都偷懶睡到快五點半^_^~然後沖沖沖~
4小時前 · 讚 · 1

李文傑
李文傑的相片。
4小時前 · 讚

法界遊子 看來是遊子最好命了,每天都睡到自然醒。^^
其實也是很「辛苦」啦!因為沒有本錢可以和自己的身体過不去。
4小時前 · 讚 · 2

鄭來也 我媽更慘~天天睡~
4小時前 · 讚 · 1

法界遊子 來也兄,不用醒的人也很幸福……
《真佛格,沒有此是真理,餘者皆非》這句話的逗點要稍微改一下才可以:
→ 真佛格,沒有「此是真理 餘者皆非」。
4小時前 · 已編輯 · 讚 · 2

鄭來也 你看得懂就好了~
4小時前 · 讚 · 1

鄭來也 哇草看了一下~12道心行,我都有~讚~
根據內證經驗,李元松認為:一個人是否真正開悟是可以被客觀檢驗的,只有親見涅槃,方得稱為「真開悟」。[29]在這方面,他曾經在一九八八年提出以「見道者的十二種心行」[30]來描述禪悟者的人格特質;二○○○年,他又在前十二項之後補充了八項,成為二十種心行。[31]它們是:第一,沒有渴愛;第二,沒有矛盾;第三,沒有追求形上的野心;第四,沒有「此是真理,餘者皆非」的心態;第五,沒有虛榮自尊;第六,謙卑好學、常行普敬;第七,重視公平制度、團隊精神;第八,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第九,正邪兩忘,生死一如;第十,不計功利的癡情傻勁;第十一,無作意趣向涅槃;第十二,如江如海之大悲心;第十三,隨順因緣不強求,甚至到達沒有固定不變的原則;第十四,雖然尊重他人的信仰,但他奉行經驗主義,對於非親身經驗的任何事理,他不會逾越本分,妄加擬議判斷;第十五,在現實人生中,他的態度比較接近務實或實效主義者;第十六,他沒有什麼束縛,不僅世俗上的財富名利,包括佛教的聖言量,也不會構成他的罣礙和負擔;第十七,與人無諍,即使是「什麼是了義的佛教」、「什麼是最高的真理」,他都不在意;第十八,純粹地給予,對人沒有絲毫的主宰欲,乃至尊重別人不信佛、不學佛的權力和自由;第十九,對於佛法,他了無滯礙,隨心所欲,自由創作,而確信大致不會偏離經論大義;第二十,他明見「悟道」不是一種經驗,悟道只是沒有偏見、錯覺、滯礙、主客二元對立之意識而已。
4小時前 · 讚 · 1

法界遊子 來也兄可愛!
李老師的這二十種心行都是從「空性」所看到的「法爾如是」,讚嘆!
尤其是第20條的『他明見「悟道」不是一種經驗,悟道只是沒有偏見、錯覺、滯礙、主客二元對立之意識而已。』
這站在遊子的角度來看,更是一定要讚嘆的!因為這一條心行遊子相信很多人無法了知其義……!
4小時前 · 讚 · 2

法界遊子 悟道的「過程」才是一種經驗。而「悟道」本身就只是回到「本來如此」而己。也就是…回到「真如本性」的…本來就是「沒有偏見、錯覺、滯礙、主客二元對立之意識」。
所以,遊子在「法界論」裡面的修行過程就有這樣的進路描述:
無明→尋道→修道→悟道→証道→了道→涅槃
其中「修道」就是指經驗主義的實際体驗。
而「証道」就是悟後起修的另一個階段,除了要「無作意的泯除無始劫來的習氣而趣向涅槃」之外,尤其是:更要對「心物相應」的確認與印証…才能進一步的証入「道」裡面…而得以一真法界!
3小時前 · 讚 · 2

法界遊子 這是真功夫,不是見空性就可以了事(心)的!
3小時前 · 讚 · 2

鄭來也 不是見空性就可以了事(心)的!~學校沒有教的事~
3小時前 · 讚 · 1

郭榮樹 現代禪的意思是甚麼?

禪的意思是___明白真相_認識自己

現代禪的意思是__具備__現代化的基本素養__包括__心理學_明白真相_認識自己

李老師_教育學生_會開很多書單__有一本作者是__荷妮

她在兩百年前就__解釋了__自卑的人會有__自大或退縮的兩極反應

所以__社會學說__老孟孔莊__就解決了很多人類的煩惱

李元松老師的教育 http://www.masterlee.url.tw/good/zentook/zentook-list.htm
2小時前 · 收回讚 · 2

法界遊子 「見空性」就是已經走到了「法界大圓」的轉折點,因而是值得恭喜的。
2小時前 · 讚 · 1

法界遊子 再來,遊子就從矛盾的角度來淺談一下「法爾如是」。
2小時前 · 讚

鄭來也 既然「見空性」就是已經走到了「法界大圓」的轉折點,因而是值得恭喜的。~那麼為什麼不是見空性就可以了事(心)的???
2小時前 · 已編輯 · 讚

法界遊子 「知」空性,「見」空性,「証」空性,和「本身」就是空性,我想這裡面的內容多多少少是有不同的……。所以才說:「不是」見空性之後就沒有進路了……
2小時前 · 已編輯 · 讚 · 1

法界遊子 「矛盾」在「二元對立」的器世間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
因而即便是「法爾如是」是法界實相的真理,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它的矛盾處。
2小時前 · 讚

鄭來也 怎樣毛噸?
2小時前 · 讚

法界遊子 我們之所以是「輪迴眾生」,那就是從「能起一切作用」法爾如是而來的。
而有辦法解脫離苦的覺者,也是因為依法如實修行,然後以「逆生死流」的方式『法爾如是』成就的。
同樣是「法爾如是」,一個是隨法爾如是而成眾生,一個是隨法爾如是而成為解脫的覺者。
這就是矛盾!
因而,無修而修的法爾如是,當然就不能應用在貪瞋痴都具足的眾生身上……
是的,當一個圓還沒有繞過那個半徑的「轉折點」時,是沒辦法辦法從這一半繞到另一半而成為一個圓。
於是,這種人再怎麼修行也只能在「進進退退」中以為很有經驗而已,偶爾或有一些出人意表的論見,但終究無法順暢!因為他的言論,其本身就是「矛盾」,無法「圓」說!
2小時前 · 讚 · 1

法界遊子 所以有辦法轉法輪的人,是不費「意識」之力來分析、解構的,因為那是一種自然的「圓」成。
2小時前 · 讚

法界遊子這個「圓成」一定要經過「陰陽」對立所激起的動力…才有辦法成就!
所以「矛盾」是一種必然!
2小時前 · 讚 · 1

法界遊子 矛盾,讓我們很容易的看到任何一種言說的盲點。
但也因為我們去指正那個盲點的時候,竟同時也完全曝露了自己全部的罩門……。
這就是矛盾的妙用。
聰明的人可以運用這個「妙用」轉過那個「圓」。
愚笨的人,才會一直把別人的(盲)點拉到我這裡來……然後堅固的成就自己的我見。
2小時前 · 讚 · 1

鄭來也 嗯~認何教理都有破佔~包括李老師的也一樣~所以燒書來圓一切法~
2小時前 · 讚

鄭來也 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要反觀就有真書出現了~
2小時前 · 讚

法界遊子 能夠繞過那個圓,就能看到「法爾如是」本來就是「法爾如是」,於是「二元統合」的可以看到「一切有情眾生」是如何的在「法爾如是」中「法住法位」了……。
這時候,根本不會把「法爾如是到底是會讓人趣於輪迴還是解脫後必然隨順」的問題來自尋煩惱。
因為:法爾如是本來就是法爾如是。
約 1 小時前 · 讚

法界遊子 「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要反觀就有真書出現了~」
這部真書就是在我們身上的這一部佛法,現成的,就看會不會讀了。
其實「法界醫功」就是在讀這一本書!^^
約 1 小時前 · 讚

法界遊子 這個「肉身」本來就具足了心物相應的「法界實相」的『原理』,我們怎麼可以錯過呢?而我們就是要利用這個「原理」(肉身)來印証法界實相……
所以,這個「肉身」怎麼可以一下子就被「空」掉呢?
約 1 小時前 · 已編輯 · 讚

法界遊子 再來談一下「悲、願、智、行」……
其實對一個「覺悟者」而言,「悲願智行」都是自然具足的。
也就是說:菩薩的「悲」中必有「願智行」,「願」中必有「悲智行」,「智」中必有「悲願行」,「行」中有「悲願智」。「悲願智行」是「一体」成就的,然後菩薩道就是在「悲願智行」的過程中,以法爾如是的方式趣向「覺行圓滿」的涅槃!
因而所謂的「大悲觀世音、大願地藏王、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只能說是一種代表性的人物,或是這位菩薩的某部份修行「特點」比較被我們所熟悉而已。
約 1 小時前 · 讚

法界遊子 因而,以後若遊子以「法界醫功」被後人所熟悉,那麼「醫功」若變成了「法界遊子…功」又何妨?^^
但因為「法界醫功」具足這些層次:
1.練氣不練心,這就是一般所謂的「外道法」。
2.練氣為主練心為輔,這就是一般的養身功法。
3.練氣就是在練心,這就是道家性命雙修法。
4.練心就是在練氣,這就是心物一元的佛法。
5.練心練氣 心物相應,這就是法界醫功。
6.練而無練,心物能一如,這就是無上甚深 法爾如是 微妙法……。
所以一個人要怎麼理解「法界醫功」的內容…這還得看他個人的根基是如何了。^^
簡單的說:上人者得醫功上人法,中人者得醫功中人法,下人者得醫功下人法,至於無知者…醫功亦有其法爾如是之法,只是不被無知者所知而已。
8分鐘前 · 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