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說「七大」皆如來藏。(註:識大、見大、空大、風大、水大、火大、地大. )
如果我們有辦法看懂「空大」原來就是在講「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用「覺」的角度…看到「七大」在其「關鍵述語」裡面的層層語意!(即:性識明知 覺明真識→性見覺明 覺精明見→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性色真空 性空真色。)
簡單的說,我們將可以用「覺」的角度…看到《 識覺→見覺→空覺→性空(所覺之外境,其性本空。性空即指四大。)→真色(可被心所覺之四大假合) 》的這個層層次第。
然後,只要我們能了解這個「覺」的次第,原來就是一種「體性用相」的轉折關係,這樣我們就可以看懂為什麼《楞嚴經》會說「七大」皆如來藏了!

法界遊子 從「如來藏」的角度來看「七大」:
識大,就是覺之體。
見大,就是覺之性。
空大,就是覺之用。
然後,若以「唯識」的角度來說,到了「空大」之後,那就是「唯識無境」了。
所以,接下來的「覺之相」,就有兩種不同的內容。一個是從「唯識」的角度來說的,另一個就是從「法爾如是」的角度來說的。
以「唯識無境」的角度來說,其「覺相」當然就是「空相」了……
但若以「法爾如是」的角度來看,那麼「唯識」的「覺相」就是「清淨相」了。
又,既然是「法爾如是」,那麼……
那麼,實在就已經可以証明:「四大」就是以「性空」的方式存在……
所以,這時候的「所覺之相」……將不會只是……「心」的體性用相的「相」而已,而是已經轉到了「四大」的體性用相,然後……

法界遊子 然後……,妙哉!
法界遊子 說實在的,「七大」的內容,若沒有用「法界論」的角度來深入解讀,將很難看出妙哉又妙哉的深層語義!
一般把「空大」解為「虛空之大」的人,想要看懂這裡面的密義,說真的,難之又難啊!最多只能看出「七大皆具有如來藏性」如此而已。更糟糕的是,若有人竟把這「七大」解為就是「自心如來藏」所生出來的,那……這樣想要看到「七大」的本來面目…就比登天還難了。
法界遊子 「七大」,在「法界論」中可以簡化為三大,也就是:「心大、空大(空覺)、物大」。
其彼此關係就是:「心→心物相應(法)→物」。
所以,這個「覺」要怎麼覺,實在就在「心物相應就是法」的那個當下啊!
法界遊子 所以「法界論」說:「心」、「物」…就是「虛空」舞台上的兩大主角。
法界遊子 「心物相應」就是法界的一切「現象」,然後我們就在「心物相應」中…論法界一切「法」,也尋根追源的…在論「法界實相」。
法界遊子 ●我們可以用「覺」的角度…看到「 識覺→見覺→空覺→性空→真色」的層層次第。
◎識覺,就是指「本覺」,也就是指「妙明真心」本來就具有「本覺」之能力,否則此「識大」之「體」,就沒有了「覺湛明性」。
◎見覺,就是說,識本來就具有「能覺」的這個「性」,有其體,必有其性,體性一如故。而這個「本覺」之「能覺之性」,就是《楞嚴經》所說的「覺精」這兩個字。故而此「覺精」能「明見」,此「性見」能「覺明」。
◎空覺,就是指「識大」和「外境」的相應,以「能所雙泯」故,得以如「空」般的「空覺」,即此時之「覺」如虛空之無礙無染,而這正是「無為法」的「用」。(註:有為法的「用」另論,因為這裡講的只是「空然覺照」。)
◎性空,就是指:所覺之外境,其性本空。而其「外境之性空」就是指回歸到「地火水風」的那個四大。所以,這裡的「性空」,除了是指「四大」之外,其實還有被「覺」所覺的那個「空然覺照」的意思在裡面。
◎真色,這是由「地火水風」四大所轉折過來的「色界」,以「空然覺照」故,此「真色」就是指:可被心所覺之「四大假合」。以一切「色」皆由「四大假合」而性空故,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心經》為什麼會說:「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了。以「空覺」能見「色」之本來面目,故此「色」又名「真色」。這就是指「性色真空 性空真色」而被「空然覺照」的意思了。 

.
「七大」的層層語意,層層轉折,環環相扣,妙哉!
然後,我們就可以如實洞見什麼是「真色」,而不會被「頑空」所迷糊!於是,接下來,我們一樣可以用「體性用相」的角度來看「色」…會是怎樣的「真」………
法界遊子 只要能了解「空大」就是怎樣的「空覺」,我們就能知道「心就是心,物就是物」,然後可以進一步的知道:
果然…在「無為法」的「能所雙泯」中,我們真的可以很清楚的洞見「七大」就是怎樣的「如來藏」。

但,只要「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就會變成「真有為法」。
一旦落入「有為法」,那就不是「空覺」了,而是已經有了個人的「妄識執見」,於是這時候的「空覺」,就會「因空生搖」。(註:因為空覺「能所生搖」不再空然無礙,於是就有了「能所對立」之動態。)
以不再「空覺」故,此「有為法」就「覺明空昧 相待成搖」的開始「心物相應」了,在相應中…心的訊息(念力)與物的能量波(四大)…「交妄發生,遞相為種」,導致有了「四大」的「風輪執持世界」「金輪保持國土」……的各種現象發生,於是得以「世界相續」……

法界遊子 只要我們能了解「心不是物 物不是心」,那麼我們就能知道所謂的「有為法」原來就是一種「心、物」的『糾纏』。
甚至會糾纏得…竟用「五蘊身」(心物一體)的方式…讓我們不知什麼是「心」,什麼是「物」,乃至「心物相混」得不知所以……
唯,以「心物相應」故,誰也想不到這個「五蘊身」竟然隱藏了「法界實相」的所有密意。於是,我們這一「五蘊身」…就成了開啟「法界實相」的那一把鑰匙!
法界遊子 只要是「心不是物 物不是心」,也就是「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那麼我們就可以從「物」的角度往回 看「七大」中「真色」的「內容」。
.
色,就是「四大」組合而成,所以言「性空」。
能被分解成「四大」,這就是「真色」之「性」質,以能被分解故,其「性」具有「空性」。
而「四大」就是「真色」的基本元素,故說「如來藏」。這也就是「色」的本質之「體」。
然後,這個「色」之「本質元素」(四大)…因「心之有為法」…於是「能所相待而生搖」的彼此有了相應……

法界遊子 由於從「真色」的角度往回看的,於是就有了「性空」的性質,也有了「四大」的本質,這兩種不同的角度與各自的語意存在。
只是,在「性質」與「本質」的語義上,如果我們有了混淆,那麼就很有可能會把「性空」的「性質」當成了「本質」的錯解,然後就在「性體」與「體性」中有了很大的籠統看法,甚至錯解其意!

法界遊子 「法界論」就是直接從「體性用相」的角度來看什麼是「真色」的。
◎體,就是指四大。也就是物大,就是能量波,就是「本如來藏」。
◎性,就是此「四大」本來就具有「能與一切外緣相應而起一切物理作用」之性。
◎用,就是「能與一切外緣相應而起一切物理作用」的那個相應之「用」,
◎相,就是「與一切外緣相應」後的一切現象,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器世間的現象。
由此可知,「物」的「用」除了本身的「物性」(物理現象)之外,實在也包括了「心物相應」時的那種不可思議的「相應作用」。然後,「心物相應的法界」就變得不可思議又不可思議的妙不可言了…
唯,以「心」無形無象故,如此的「心物相應」,竟也會讓很多不明就理的人,錯以為「物就是心」,甚至天方夜譚的以為「物」只要經過日月精華的修煉…就可以轉化為能知能覺,甚至也能覺悟成佛的那個「心」………

法界遊子 同理,「心」也有專屬於「心的體性用相」之外,「心」之「用」也可以因「心物相應」而有了不可思議的「相應作用」。然後,「心物相應的法界」就變得不可思議又不可思議的妙不可言了…
而這裡面的「心物相應」,就是所有「法界」的根本內容,也是我們要怎麼「覺」或「空覺」的內容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