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沒有「自內証」,在「自內証」之前,一切有情眾生的行為重點就是在「離苦得樂」。而在「自內証」之後,其覺行重點……,還是在「離苦得樂」。
只是「之前」和「之後」的「離苦得樂」,其內容不太一樣就是了。
其實,「離苦得樂」的整個過程,就是在「法界大圓」的「法爾如是」中…… 一切有情眾生所必需要洞見的內容。
這就是「後得智」。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法界遊子 「之前」,我們都用「離苦得樂」的本能…來離苦得樂。於是…衍伸出「是非、對錯、善惡、美醜…」的種種觀念來「以油洗油」。

「之後」,我們會用「離苦得樂」的智慧…來離苦得樂。於是…有能力「破除一分無明 証得一分佛智」。

讚 · 回覆 · 6 · 6月25日 9:32

 

法界遊子 以「離苦得樂」本身就是「本能」也是「智慧」故,「法界論」說:「苦乃明師,離苦優先……」。

讚 · 回覆 · 6 · 6月25日 9:41

 

法界遊子 因而我們可以說:我們還有多少苦,就還有多少智慧還沒「波羅蜜多」(到彼岸)。

也可以反過來說:我們離彼岸(波羅蜜多)還有多遠,就一定還隱藏著那麼多的苦…正蠢蠢欲動的要來啟發我們的智慧……

「苦」和「智慧」,本來就是一体面,所以「法界論」說:以苦為師!

讚 · 回覆 · 6 · 6月25日 9:49

 

法界遊子 「苦」,是一個很嚴厲而盡職的老師!

而「苦」卻一直用扮黑臉的方式…時時刻刻毫不客氣的在提醒我們的「佛」性…要怎麼離苦!

讚 · 回覆 · 7 · 6月25日 9:54

 

法界遊子 避苦,就是在逃避智慧。

因而我們要面對因緣所造成的「苦」並好好的去洞視它,然後,我們將會發現:原來「智慧」就藏在「苦」的後面…但卻藉著「苦」來和我們玩了一個「捉迷藏」的遊戲……。

而這個「捉迷藏」…就是要我們如何從「團團轉」中…去找到「法界大圓」。

讚 · 回覆 · 7 · 6月25日 10:05

 

Sunkist Ming 剪刀、石頭、布的遊戲…看誰贏、輸嗎?…^^😁😁

讚 · 回覆 · 1 · 6月25日 10:07

 

法界遊子 所以,只要能好好的和「佛」玩捉迷藏的遊戲,那麼就算輸了也沒有關係。

讚 · 回覆 · 1 · 6月25日 10:17

 

Sunkist Ming

讚 · 回覆 · 6月25日 10:17

 

劉唯心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讚 · 回覆 · 1 · 6月25日 10:22

 

Kiat Wah 後得智成,離苦得樂

對錯善惡,-切清洗

洞察無明,妄識無蹤

遊子送你,一頂法帽

讚 · 回覆 · 2 · 6月25日 10:36

 

法界遊子 在「自內証之後」,有關「是非、對錯、善惡…」之「法、非法、非非法」的內容……,遊子實在不能說太多,以……故,略!

其實「法界論」並不能稱之為「論」,以「法」本「如是」故,哪有什麼「論」可論啊!

所以,「法界論」從就沒有說法。唯,隨順眾生「名相之言」故,姑且名之為「論」!

讚 · 回覆 · 3 · 6月25日 11:06

 

鍾淑霞 早安

讚 · 回覆 · 1 · 6月25日 10:41

………(略)

 

艾羽 我了解遊兄之意,離苦得樂,亦是有次第,層次,。有如智慧亦有深淺,故修佛法,一定要了解,菩提次第廣論,那對佛法會比較容易體會。

讚 · 回覆 · 1 · 6月26日 5:20

 

法界遊子 謝謝艾羽兄的提示,讓遊子可以再借題發揮一下。

且依我們這個「人身」略說一下「離苦」次第:

就從一般傳統佛法的角度來看,其次第就是:觀身是苦→觀受是苦→觀妄識(業識)是苦→觀無明是苦。

但若從「法界論」心物相應的角度來看,其次第就是:觀「心被物所囿」之苦→觀「心物相緣而糾纏」之苦→觀「心因外境(物)而生妄識」之苦→觀「自心無明能起妄動」之苦。

若從「菩提道次第廣論」來看……,我想應該也有其睿見才是。

不管如何,只要能「以苦為師的返觀自性」,那麼遊子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相應的…離苦次第。

簡單的說,若能依自己的程度而如是洞見「苦因」,就能如是漸次「離苦」。

又,我們也可以從另一種利根的方式來解行「離苦得樂」的心法。

以「苦就是樂 樂就是苦」「苦不異樂 樂不異苦」故,「離苦」其實就是「得樂」。以「離苦」的當下就是「得樂」故。所以「樂」並不是在「離苦」之後,另有一個「樂」可得。

因而,若真懂得「離苦得樂」之人,必然會從「苦」的當下去洞見並下功夫,然後於「當下」得樂。

只是,當有人把「苦」「樂」分離而變成是兩件事的時候,他們就會把「離苦」變成是在「避苦」,把「得樂」變成是在「求樂」,於是就變成了「惶恐的去避開這個苦而拚命的去追求另一個快樂」……

是的,當下的「苦」若沒有辦法「看破」(因直觀而當下消融苦因),那麼所謂的「去求另一個快樂」,其實也只是再去製造「另一個苦因」而已……。

讚 · 回覆 · 1 · 6月26日 14:31

 

Sunkist Ming

讚 · 回覆 · 1 · 6月26日 14:40

 

李靈 感谢您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讚 · 回覆 · 1 · 6月26日 15:57

 

艾羽 遊兄加上次第的佛法,看起來容易明白,更容易體會,只是遊兄之法理,已是甚深法,末法眾生可能很難實修,實證,故少人能回應。

讚 · 回覆 · 昨天 1:41

 

下接:「無四相」的次第(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