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月25日 10:17
 

「心」(識),真空妙有,無形無相,只能「覺知」。而凡夫俗子的我們就只能依「業力與物相應」的方式…來体驗這個「覺知」。
「覺知」,事實上就是「心」的一種作用,因而,我們必須以這個「覺知」…藉著能被我們觀察到的「物」來了解與物相應的那個「業力」…進而了解「心識」的本質。
眼睛要看到眼睛是不可能的,因而我們必需藉助於鏡子。「心」要証明自己的存在…就要藉助於可以與「心」相應的「物」,所以這個「物」…其實就是「心」的…鏡子。
然而「鏡子」裡的東西也只是「假相」而已,因而「心」還必須透過自己的「悟」才有辦法確認『自己的心是怎樣的存在』,然後………(略)

法界遊子的相片。
 

 

法界遊子 鏡子裡的假相,常常會被「頑空」者…過度解讀的把「物」當做是「假相」…然後拚命的想把「物」給虛幻掉了。

在鏡子裡所看到的「影像」,其實就是「覺知」的一種反射,所以鏡子裡的影相其實就是「心的作用」……

我們可以說:那個影相就是我們染著的「業識」藉著「物」而相應出來的一種「遍計所執」……。

所以,「鏡子裡的影相」是「心所投射的假相」,沒有錯,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鏡子就是假相」,因而如果我們把「鏡子」(物)莫名其妙的虛幻掉,那麼…接下來的「空」義…將一無是處。

因為這種「空空之見」就會以為「物空」就是實相,他將不知道「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道理,也將不知道這個「鏡子」(物)其實還可以幫我們走「法界大圓」後半段的路!

讚 · 回覆 · 5 · 1月25日 10:54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那個影相就是我們染著的「業識」藉著「物」所相應出來的一種「遍計所執」……。

◎如果我們的「心識」沒有染著 而是清淨的話,那麼「心」就不會產生「遍計所執」,而是直接「能所無間」的『看』到「鏡子」(物)是怎樣的山河大地。

這種無污染的直觀…就是心的「圓成實」。

讚 · 回覆 · 3 · 1月25日 10:50

 

黃文靜 法界遊子 like表情符號

收回讚 · 回覆 · 1 · 1月25日 19:04

 

吳麗秋 善友早安~新週愉悅天冷保暖!

收回讚 · 回覆 · 2 · 1月25日 10:20

……(略)

 

Sunkist Ming 阿彌陀佛_()_遊子兄,太上老君???

讚 · 回覆 · 1月25日 11:08

 

法界遊子 那就當做是太上老君囉!^^

順便藉著這幅「千字佛」祝大家:益壽延年!

讚 · 回覆 · 1 · 1月25日 11:19

 

Sunkist Ming 太乙真人,太白金星,一樣嗎⁉

讚 · 回覆 · 1月25日 11:25

 

法界遊子 不知道ㄟ,遊子這方面是外行人。

只知道他們都一樣是有智慧的耆宿!^^

讚 · 回覆 · 1 · 1月25日 11:51

 

Sunkist Ming 法界遊子 耆宿不了解?老者嗎?

讚 · 回覆 · 1月25日 11:54

 

Sunkist Ming 啊!抱歉!我自己查字典^^

讚 · 回覆 · 1月25日 11:56

 

法界遊子 耆宿是年高有德的意思。^^

讚 · 回覆 · 1 · 1月25日 11:57

 

Sunkist Ming 法界遊子 所以才要站在“日”、“曰”上面^^

讚 · 回覆 · 1月25日 13:16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Sunkist Ming 很有妳的想像力唷!

年高有德,如日之慧,得垂耳長壽之相,駝鶴有禮之貌。

讚 · 回覆 · 1 · 1月25日 12:14

 

Sunkist Ming 法界遊子 我没有遊子兄這麼文學飽滿,這樣講對吧!我應該只有心識,意識,眼識……學習中^^

收回讚 · 回覆 · 1 · 1月25日 12:34 · 已編輯

 

蘇道白 心物亦有亦無,有自然妙,無自然空,

真空自然妙有,自去自來,無掛無礙,

自在如如⋯⋯共修共勉⋯⋯

收回讚 · 回覆 · 2 · 1月25日 11:24

 

陳旭暉 一〇一

收回讚 · 回覆 · 1 · 1月25日 11:31

 

陳旭暉 妙法.法捨見妙.

收回讚 · 回覆 · 3 · 1月25日 11:32

 

柯麗梅

柯麗梅的相片。

收回讚 · 回覆 · 2 · 1月25日 11:34

 

遊子 午安 遊子的相片。

收回讚 · 回覆 · 3 · 1月25日 11:55

 

法界遊子 遊子午安,哈哈,今天山裡的泉水真是透心「涼」,直接凍到骨頭裡面去了……。

讚 · 回覆 · 2 · 1月25日 12:01

 

遊子 謝謝法界兄,注意保暖哦…

收回讚 · 回覆 · 2 · 1月25日 12:04

 

陳旭暉 午安,吉祥圓滿.

收回讚 · 回覆 · 2 · 1月25日 11:57

 

廖伸洲 若此,圓鏡在前,不作迷人,自不戀影,永斷業本。起信論一書,陳其旨要,詳述真實,可供資參。

收回讚 · 回覆 · 1 · 1月25日 12:18

 

陳旭暉 莫入文字障.

收回讚 · 回覆 · 1 · 1月25日 12:22

 

楊淑如 棒。。。。

收回讚 · 回覆 · 1 · 1月25日 12:33

 

王國雄 南無阿彌陀佛

……(略)

 

Kiat Wah 觉悟菩提本無树

心如明镜何须台

万缘放下無一物

心圽不应無塵埃

心就是心物是物

遊子兄下午好!

收回讚 · 回覆 · 2 · 1月25日 14:03

 

宋國良

收回讚 · 回覆 · 1 · 1月25日 14:13

……(略)

 

徐國書 勁健新奇,風格

收回讚 · 回覆 · 1 · 1月25日 21:53

 

法界遊子 謝謝國書兄,遊子一直摸索到現在才漸漸略懂書…「法」………

讚 · 回覆 · 1月25日 22:12

 

Sa Sa 大哥 夜安安~冷凍似的空氣⋯皮皮挫啊ノ( ゜-゜ノ) 我們彼此保暖保重喔~

收回讚 · 回覆 · 2 · 1月25日 22:45

 

法界遊子 是啊!皮皮挫~~~~

現在該是鑽進被窩的時候了,晚安!^^

讚 · 回覆 · 1月25日 23:21

 

何國 既然心就是心,物就是物

唉!遊子哥哥,幫你拆解一下,您參考參考。

如果心物相混如我,(你說的)才需要用鏡子(物)來照見(心)的存在。

而你

既然心就是心,物就是物,何需要借物來了解與物相應的那個甚麼業力,再進而了解心的本質呢?

心就要離物才能夠深層的去了解心本身的無所不在的存在了,怎可去藉物跟業力才去覺知心的存在呢?

神秀就是你這種論調才沒得到衣缽的,你卻在大言不慚的用鏡子反射鏡子的假相?

離物才能知心的存在,就用覺知去悟,去無所住才能生其心,不可再藉用鏡子,用物,隨業逐流才去相應心與物。

物怎會是心的鏡子呢?

物是外鏡,業力才是心所作用出來成品,物根本不可比擬成鏡子,這種比喻根本不行。

神秀比喻心如明鏡台就還不到位了。,心如明鏡,才能照物,物來則應,物去不留,才是心的本來作用而已,

而六祖更進一步的去體會覺知,心,應無所著,無所住,才能知心本來清淨,無一物,才能生其心,根本不需藉助其他的物或業力來存在。

金剛經,不可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完全要從心去說明了,自己都提唱心物分離的人,自己在心物相混,隨便說說,混淆視聽,

心是輪迴的種子,業力是心物相互作用的拖油瓶,

心要脫離物的相應,才能擺脫業力的牽拌,自由作主。

而你這一篇是來證明我的先天心物一元的論述喔!不要越界了嘿,心物一元的先天一氣(炁,罡)是我們的專利您千萬千萬不要自打嘴巴,心物相混,再來網內互打,自己打自己。

何國的相片。

收回讚 · 回覆 · 1 · 昨天 6:52

 

朱 坤展

朱 坤展的相片。

讚 · 回覆 · 1 · 昨天 8:00

 

何國 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個觀自在行深般若, 是完全的(心)早就已經離物(行深般若)才能夠照見 五蘊(物)皆空,完全的心,才能夠照見(作用) 五蘊(物的作用,五蘊的覺知)皆空(不存在)

再下去就是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在完全的心意識裡面這些都是不存在的

只有跟物相應這些東西(五蘊)才會存在。

完全的心意識就是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遊子啊遊子

不要錯解經文樂。

收回讚 · 回覆 · 2 · 昨天 7:01 · 已編輯

 

朱 坤展

朱 坤展的相片。

讚 · 回覆 · 1 · 昨天 8:01

 

法界遊子 ●物是外鏡,業力才是心所作用出來成品,物根本不可比擬成鏡子,這種比喻根本不行。

◎「物根本不可比擬成鏡子」………

◎用這種方式來理解遊子的語意,何國兄你怎麼能不頭暈呢?

◎就這樣了,謝謝何國兄賜教!

讚 · 回覆 · 1 · 昨天 8:52

 

遊子註:當遊子在說「阿端哥醬料 美味可口」的時候,何國兄卻用「何瑞奇醫科 濟世渡人」來否定遊子的說法,這樣…怎麼能對焦而論法呢?
又,懂得「法界論」的人,必然不會被「何國兄的頭頭是道」所迷糊,不只如此,還能洞見其人的盲點所在,一清二楚啊!
只能尊重不同的思路法門(先天一氣)囉,默然無事去,這樣才不會和不對機的人 一直拖屎連。
不管如何,還是要祝福無緣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