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越發現自己哪裡有錯,其人就越有深度的人生体悟。
能把這種深度的体悟歸於法爾如是,那就是有智慧的人。
但若把体悟到的「對」拿來「自以為是」,那將因「更有能力看清別人的錯」而落入「我是你非」的漩渦裡面去。
 
 · 回應 · 關閉通知 · 分享 · 編輯 · 8月11日
 
 
…………

 

王寶圖 偶不落信與不信,只因心存時時驗證,他是我言說。他非偶不說,我過遂認錯,不礙處事,不眛為人,分別而不執著!

 · 回覆 · 1 · 7小時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寶圖兄,「分別而不執著」,其妙無窮,讚!

 · 回覆 · 2 · 7小時

 

王寶圖 遊子兄,菩薩善分別,於法如是。常人不知,或作不到 ~_~

 · 回覆 · 1 · 7小時

 

法界遊子 分別是一種「本能」。
唯,執取之後,就變成了分別心,所以只要不執取,那就是善分別。
菩薩善分別,法爾如是故。

 · 回覆 · 3 · 7小時                                                

李卋明 五蘊...不礙解脫...._(())_....^_^~...想出問題了....只好....將錯就錯.........

 · 回覆 · 2小時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作意才會「想」出問題來,若是法爾如是,那麼「知道就是知道」不會有後續的什麼問題的。
所以,所謂的對不對或所謂的什麼將錯就錯,都已經是執念之後的攪豬屎了。
註:以善分別故,能明見因果而可以「隨心所欲不逾矩」,不過,這種妙義則又是另一個如何「五蘊為用」的話題了。

 · 回覆 · 1 · 1 小時 · 已編輯

 

王寶圖 經典上怎說偶不知 (經書毒的少 ~_~) ,看待五蘊,偶是以賊抓賊不當賊,天下無賊自太平。賊魔也是偶 ^ _ ^

 · 回覆 · 1 小時

 

法界遊子 佛、魔、賊、我,皆以苦為師。(註:苦是最敏銳的覺察)
最後,無論是誰,必然會以不願意再苦的覺悟下(因果昭然  絲毫不爽),自然會努力的走向離苦之道……
其實,五蘊本身本來就已經蘊藏了「如何集苦」和「如何離苦」的道理。
因而只要洞見「五蘊法」,菩薩道的行者就有能力「以賊知賊」的「五蘊為用」,而不是一直被五蘊所苦。

 · 回覆 · 1 · 27分鐘 · 已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