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界遊子  5月17日下午9:00 · 
圖解《楞嚴經》之「性覺必明 妄為明覺」的甚深義。
若看不懂這兩幅圖,那麼,想要看懂《楞嚴經》,那真的就有如登天之難。
但,若看得懂這兩幅圖,那就更應該知道:要看懂《楞嚴經》真的是很不容易!

性覺必明.jpg

妄為明覺.jpg

法界遊子 說真的,不得不佩服當初把《楞嚴經》從梵文翻譯成中文的祖師大德!
這真的是太精深、太不容易了,因為這不僅是錯不得一絲半毫,尤其還字字珠璣!真是五體投地了!
越來越確信,說《楞嚴經》是偽經的人,他必然看不懂《楞嚴經》!
法界遊子 其實,就算已經翻譯好的《楞嚴經》,就算這部經也經過很多位大德們的解說和論述……
但是,說真的,一般人真的也很難看得懂……,因為……(略)
法界遊子 「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原來是從「性覺必明」的「一體」,變成了「能所」對立的「明」和「覺」…,於是,就從「無同異中」的變成了「能覺」和「所覺」……
唯,以「二元對立」故,既然「所既妄立」,就不得不「生汝妄能」了。
以「生汝妄能」故,所以此「由所而來」的「能」就是一種「妄」,而非「本覺」,所以說:「妄」為「明」、「覺」……,也就是說「因所而明」的「明」,其實就是一種「無明」現象,而此「無明」非「絕讚」…,哦!此義是說:「本覺」若…無「明」(不明),那就…非「覺湛明性」(就不具備湛然明性)了……
也就是說,一定要「性覺必明」…才是「覺」所具備的「覺湛明性」啦!

法界遊子 以「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故,於是:「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行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
法界遊子 唯, 以「妄為明覺」故,我們都錯失其「法爾如是」之義,於是,於此「妄」之中,大家更是錯失了…「無明」…的真實義!
最後導致…,佛演一音,眾生就不得不依自己的根器而隨類各得其解了!^^
法界遊子 ●《楞嚴經》:「性覺必明 妄為明覺」。
◎以「性覺必明」故,事實上《楞嚴經》已經很明確的說明了「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實相。然後,所謂的「明覺」,果然從來就是「本有」。
◎亦以「妄為明覺」故,於是就「心物相應」的成就了…法界一切「唯心所現」之法。

鄭來也 因明立所,這跟蕭正覺說的不一樣他說因明是指中間妄明黃色部份的六識覺知心,有六識心才有外明六塵,而遊子是說有外六塵因明立所,明反而定 義在物這邊來,才知有心的存在嗎??(遊子註:來也兄可能沒看到「拉到所覺(明)」的那一條線?)
鄭來也 照理說如果蕭正覺說因有六識心才外有六塵,這樣的說法是錯的?蕭正覺的意思應該是說先有意識心,然後又有了變現的內六塵緣影的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這樣解釋就沒錯了,但也無意有意把外六塵說是自心如來藏生,所以才要說先有六識心,才有六塵??遊子是強調因明六所的意思是有外物涅槃,才有心物相應的覺知心的發現,所以說法差距是不一樣的?這樣外物是不被自心如來藏所生的意思
鄭來也 所覺(明)  (心之性)
這兩個名詞放有藍色物同一歸類豈不是符合心能生萬有了,
不是替蕭正覺說如來藏的妙真如性佛性生出蘊處界大的所是指橢圓黃色的部分也生出四大物質??
鄭來也 所以蕭正覺因明立的因明是指所覺的(明),遊子的因明的明卻指物??所定義差很大??
鄭來也 綜合蕭正覺和遊子兩邊的看法,所以蕭正覺才也會認為先有六識心才有六塵或外六塵??(遊子註:上面來也兄這幾帖看來,來也兄還沒如實了解「法界論」和多少會錯解「蕭平實居士」的論說,因為很多地方 完全用己意解他意……,唯以…故,無暇一 一釐清,略過。)(再註:這種草率的個性,真的無法讓人放心的信任。)
法界遊子 ● 所覺(明)、(心之性),這兩個名詞放有藍色物同一歸類豈不是符合心能生萬有了,
◎為了避免來也兄的誤會,剛剛把圖裡面的「心之體」與「心之性」改成「心之體→性→用→相」。
鄭來也 我是不會誤會啦!有人會誤會啦?我怎麼可能誤會?我是要說明蕭正覺與法界論對物的看法而已
法界遊子 今天如果有空的話,會用「法界論」的角度來略談一下「這幅圖裡面的體性用相」。^^
只要能抓住「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原理,那麼「心之體→性→用→相」就只是「心」的問題。
也就是說「能覺」「所覺」其重點都只是「心」的問題。「物」只是被動的「所覺」或「與心相應」。
於是,我們能了知「物(外境、山河大地)」就只是「被心所覺」或「與心相應」而生…,絕不會變成是「被心所直接生」。

鄭來也  未提供相片說明。
鄭來也 蕭正覺無所非明解釋成六塵外的真覺????
未提供相片說明。
法界遊子 蕭老大這樣解,並沒有違背經義呀!有什麼問題嗎?
鄭來也 無所??他是非明不見了,我找到後面沒看見???
鄭來也 遊子的無所非明是指物,他的無所非明是指自心如來藏不是這樣嗎?你畫的圖不是這樣定義嗎?
鄭來也 所以他才會心生物不是嗎?
法界遊子 ● 遊子的無所非明是指物,
◎天啊!來也兄是怎麼看圖的?
◎「所」怎麼會只是「物」而已呢?
◎尤其在「性覺必明」這個圖示裡面,這裡的「所」就是指「所覺」,「所覺」就是指「被心所覺」,正是「心」之所覺…的意思,這又怎麼會是「物」呢?
◎當然,我們也要知道,之所以會「被心所覺」,那是因為有「物」才能被心所覺……
◎所以另幅「妄為明覺」的圖示,才會把「所明」的「所」畫到「物」那邊去。因為「無物」則「心」就無「能覺、所覺」可言。
◎「所」可以和「物」有關係,但也因為可以「被心所覺」故,於當下,就不能沒有「物(外境)」來被心所覺。
◎因此,這個「所」只是單指「物」,那就錯得離譜了。

法界遊子 ●因為「無物」則「心」就無「能覺、所覺」可言。
◎職是之故,遊子才說:《楞嚴經》的「性覺必明 妄為明覺」這八個字,其實已經很明確的在說「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 心物相應 是名為法」的「法界論」了!
註:一定要有「物」,「心」才有「覺」之「能所」可言。

鄭來也 你說無物就無「能覺、所覺」可言。蕭正覺就說有物或有六塵萬法,是因為有覺知心,有覺知心才有物??
鄭來也 法界遊子
未提供相片說明。
法界遊子 ●蕭正覺就說有物或有六塵萬法,是因為有覺知心,有覺知心才有物??
◎蕭老大這裡又沒有這樣講。可別胡亂給人栽贓。
◎所以,若和正覺同修對論,要有辦法逼他們講出「有覺知心才有物」這樣的話來才可以。否則就是自己錯解人家的語意了。
◎註:這一頁的內容,是有可以滑溜的地方。而內行人只要能幫其圓說,那就沒什麼問題。
鄭來也 有覺知心才有物
鄭來也 所以心就是心,物就是物,心物本有,物非心所生,
法界遊子 是的,若沒有覺知心 就沒有物;或若沒有如來藏心 就沒有(如來藏)物,那就很有問題了。
鄭來也
鄭來也
他們就是這樣說,他說阿羅漢入滅盡定,世間物的四大會變少一塊
法界遊子 不知來也兄…有沒有誤解人家的意思?^^
鄭來也 只要全法界的眾生入滅盡定,法界就沒有物,蕭正覺的思想大概就是這樣
鄭來也 我不會看錯的!他自己再楞嚴經說,世間的植物會有,是因為有眾生的自心如來藏有,才會有,有多少自心如來藏,植物自然不會減少,才不會減少不生
法界遊子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物界」就是不增不減的隨「心」所欲。真是不可思議!
又,「全法界的眾生入滅盡定」、「全法界的眾生入滅盡定,法界就沒有物」,這兩個假設都沒有辦法實現與成立……,所以這也是不可思議!^^
許宏昌 觀自在
許宏昌 隨緣起緣滅

法界遊子 要看懂《楞嚴經》,真的很不容易!
鄭來也 遊子你性覺必明那張圖這樣解釋剛好不是符合蕭正覺的六識常住心外道能所覺,蕭說如來藏真覺不在能所不是嗎??
法界遊子 ●蕭說如來藏真覺不在能所
◎這是蕭老大在說某一部份道理時,才這樣說的。
◎且不管人家怎麼說,遊子會把「一體的明覺」和「能覺、所覺」放在同一個地方,這也正說明了「空大如來藏」和「不空大(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的那個道理是一樣的。
◎以一樣故,就看我們自己懂不懂囉!懂的人自然有辦法於「當下」圓融「能所對立」與「能所一體(雙泯)」是怎樣的真實義,而不會打結。
◎不懂的人,當然就圓融不了囉!而且還會另外滋生問題…。
註:這麼明白的圖都看不懂了,那想要看懂《楞嚴經》那麼艱深的文字,就難上加難了。
鄭來也 搞不好你的有所非覺的覺那個線要拉到心那邊才符合正覺的說法,真覺不在橢圓五蘊裏?無所非明的明也要線拉去心如來藏那邊??
法界遊子 為什麼要符合正覺的說法?
能圓融比較重要啦!能看懂「法界論」,而有辦法用「法界論」的角度來圓融這個圖,比較重要。
遊子會把「覺」拉到「能覺」和拉到「明覺」這兩個地方,那是為了要區別「有所」而拉的。也就是要特別說明,這個「覺」不是「所覺」的意思。
也就是說,這個「覺」無論是指「能覺」還是「本覺」,都不等同那個「所覺」的語意。
註:如果這個「覺」是指「能覺」的話,那當然就不是「所覺」。
如果這個「覺」是「一體的明覺」的話,那麼這個「明覺」事實上就是指「即心即物」,以「一體」故,以無「能所」故,以「能所雙泯」故。這樣就沒有…你所謂的那個「五蘊裡」的問題。但卻可以是「一切世間諸所有物 皆是菩提妙明元心」,於是…就相當於「如來藏心(本覺)」了。
而「無所非明的明」,事實上也有拉到「能覺所覺一體」的那個「明覺」上,其理,亦復如是。
「一體的明覺」(能所雙泯、能所一體),事實上就是「即心即物」的一個圓(即如來藏),因而,這兩個圓所交叉的黃色區域,事實上就是「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重疊的那個「如來藏」的意思,而不是指「五蘊身」或「意識心」。(ps..「所覺」才是指「意識心」)
鄭來也 「所覺」才是指「意識心」)???那你這個橢圓左邊的能覺指七識囉??
法界遊子 橢圓左邊的那個「能覺」,其內蘊比較多,論述起來比較麻煩,容易和「所覺」混淆,所以剛剛略過。
因為這個「能覺」既可以是「意識心」、也可以是「第七識」、也可以是「第八識」,簡略的說,「能覺」可以是一種「藏識」。
鄭來也
法界遊子
因為「能覺」的內蘊就是「藏識」故,此圖尚未修改時的文字就是指「心之能體」。
至於修改之後的「心之體→性→用→相」…
且待有空再來論說………
李一如 早安吉祥如意。
Lucy Lu  未提供相片說明。
讚· 回覆 · 1天

下接………(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