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也講古自by爽by文學4290
楞嚴經曰: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
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斷章取義,前提楞嚴經是說七大本如來藏週遍法界為何忽生世界是這樣的???
所以他說的虛空頑空的世間是指遍計成性,非說物質的世間,這個吳藥師佛要先沈思的地方,才能再百尺乾頭更進一步
https://www.facebook.com/…/a.169210990153…/464007340673579/…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文字

中華徹見本心弘法學會  9月12日下午10:20

真如之本體,稱為空性。

空性原梵文作:舜若多性。
空性是真如之體,真如本無體,以空寂為體,
為互相授受故,勉強命名為空性。
真如者古譯本翻為[本無],後又翻為[實空],
因為易讓後學者起[空見],所以最後古德通譯為[真如],
寧讓後學者解釋為,真空妙有,也不可讓後學者產生[空見]。
所謂:[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慢.]。
當今諸學者,大都發揮在[真空妙有]上,雖非究竟,
但也不會落入[空見]。

甚麼是空性呢?
就是我們的心體,眾生的心體到底有多大呢?
我們來測測看,如果一切事物都不執著,
我們的心到底有多大呢?
實在不能以世間的一切有形有相的物體來比喻,
所以佛經只能用[虛空]來比喻,
其實世間的虛空當然還是不能比喻心之大,
楞嚴經曰: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
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就是說,外在的虛空映入心,汝內心所生的虛空,
跟眾生的心體比較,猶如一片雲點綴在天空中,
所以世界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喻[眾生無住的心體],
梵文以[摩訶]來稱心體,也唯有心體堪稱為[摩訶],
因為漢字找不到足以翻譯的字,故不翻。
[摩訶]是絕對的大,不是世間相對的大。

為什麼心體稱為空性呢?
因為我們的心不能容納任何實體物質,
但卻能攝受無邊無量的物質影像,
譬如我們從以前到現在已經觀看億萬種的物體,
也已經攝受這些物體的影像在心體裡,
往後我們也可以繼續攝受無量無邊的物體影像,
而且就算再多,也不會塞車,
雖然攝受無邊無量的物質影像,
但是心體依然是空無一物,故稱為[空性]。

真如本體雖然稱為空性,但能造諸物體影像,
我們看到任何物體,當下心即造出此物體的影像,
是故心能造諸世間,所造唯影像。
譬如鏡子能造諸物體影像。
心無實體,故不能容納任何實體,
但能製造並容納無量無邊的物體影像。

為什麼說心能造諸物體影像呢?
譬如有二十人在看一艘大船,
這二十個人心中都有能顯現一艘大船,
若有一萬人來看這艘大船,
此一萬人心中都能看到一艘大船,
而外境就只有一艘大船,這就證明了一件事,
每個人的心中大船是每個人心體自己製造出來的。
同時證明了[萬法唯心所生],又可證明[萬法空相],
因為唯心所生只是影像而已,影像是無形無體的,
故是空相。

心能生萬法,亦能含萬法,但卻空無一物,故稱為空性。

平常人佛法文集作者 吳耀宗

 

鄭來也 郭福健 人家當老師當得好爽,您怎給人家老師潑冰水呢?還好是夏天,若是冬天不凍死才怪。不過寒冬已近了!
法界遊子 ●因為我們的心不能容納任何實體物質,但卻能攝受無邊無量的物質影像……
●我們看到任何物體,當下心即造出此物體的影像,是故心能造諸世間,所造唯影像。

◎人家耀宗兄說得很好啦!以如是故,耀宗兄又說「心能生萬法,亦能含萬法,但卻空無一物,故稱為空性。」讚!
◎以「實體物質」故,以相應而「所造唯影像」故,以「心能造像」故,這分明就是在說「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法界論」,然後可以「心物相應」……
◎當然,耀宗兄只是從「唯心」的角度來看問題。唯,以「唯心」故,然後就不管「物」了,然後就把「物」的一切現象…忽略而不談了。
◎但,若從「物」的角度來看,其實,我們將也可以發現這個「實體物質」是怎樣的從「四大」中…被「心」所「輾轉生」出來……,(註:《楞嚴經》的「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那一段已經說得非常清楚。)
◎所以,「心也能輾轉〝生出〞一切萬有」啦,因為在「空大」中…如果「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那麼以「因空生搖」故,以「心」不住「空覺」故,以「自心如來藏不守真如」故,以「心」具有「依他起性」故,就會「心物相應」而「相待成搖」的「風輪執持世界……」,然後……世界相續。
鄭來也
鄭來也
郭福健  😎喔!連內褲都把他脫下來了,讓他的學生看到真丟臉耶
鄭來也 我們不是要看內庫,要他看外庫
法界遊子 ●楞嚴經曰: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
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從「唯心」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如此。
◎所以《楞嚴經》其實早就已經說明了:「自心如來藏」若能生「七大」,那麼,這種「片雲點太清」(心能生物)的錯(執)見…怎麼會是「法界實相」的第一義諦呢?
◎又,如果錯解了這「片雲點太清」的「唯心」語意,然後竟把「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的經文…錯以為是「自心如來藏」能生出「實質的山河大地」…那問題就更大了。

鄭來也
法界遊子 心、心相、色法、色,這些定義若沒有搞清楚,那麼想要如實了解什麼是「萬境」,其實是有困難的。因為一般人很容易在「萬法」與「萬有」之間,含糊其義,然後就無法確定這個「萬境」到底是「心的萬境」(萬法),還是「物的萬境」(萬有)……,於是就嘴巴含著石頭在說法了。
因而,若能明確的知道「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而心物都有各自的「體、性、用、相」,那我們就可以很明確的知道「心物相應」時的種種法則,而不會被「含糊不清的種種名相」所迷糊。

鄭來也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2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