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經之重要,在於它正面解說諸佛境界,同時說出入這境界的觀修法門,如是顯示如來藏的基道果。 
1999年,從布達拉宮所藏梵本貝葉中,發現了本經《入一切佛境界智光莊嚴經》 (Sarvabuddhavis?aya?vata?ra-J?a?na?loka?lam?aka?ra)與《維摩經》合為一綑。細加對讀,即知二經同說如何由三解脫門入不二法門,這便即是入一切諸佛境界的觀修,亦說為道,道上有層層次第,兩經所說基本相同,讀者可參考導論以及本經的註疏。 
本經說不生不滅、隨緣自顯現、大平等性,是次第說覺知一切諸佛境界的基礎。圓融此三境界,即知諸佛境界唯一,由此即能說取證菩提。既知取證菩提,復須知如何取證菩提,覺入菩提的境界,即是兩種菩提心雙運的境界,此境界更可依菩薩行而行。 
上來所說便是本經的結構,知道結構,研讀本經應該沒有困難。讀者雖然不能由讀本經而得入佛境界,但最少也知道 諸佛境界到底是甚麼一回事,於學佛時若能依讀本經之所得,來抉擇自己之所學,那就不會落於偏見、宗義見,由是才能積福德智慧二份資糧。若利根行人研讀本經,得本經的指示,其成就自然比積資糧更高。

鄭來也 http://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6842585
智光莊嚴經密意-談錫永-註疏 - 三民網路書店
鄭來也 http://tripitaka.cbeta.org/T12n0357_001
T12n0357_001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第1卷 | CBETA…
鄭來也 所謂過去法心不行、未來法識不去、現在法念不住。
鄭來也 [0245c05] 「文殊師利!言菩提者,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三世平等、三世清淨。文殊師利!何者是三世智?所謂過去法心不行、未來法識不去、現在法念不住。是故,如來不住心、意、意識;以不住,不分別、無分別;以不分別、無分別故,不見未來法、現在法,不戲論。
鄭來也 過去心指阿賴耶識,未來識指六識??現在法?七識??
鄭來也 好像有看談老大解釋這些東西??自己隨便組合一下??
鄭來也 本來想買回去看,一本420 元好貴,但有一兩三句密意很了不起,但為三句話,買一本書就算了
鄭來也 http://tripitaka.cbeta.org/T12n0357_002
T12n0357_002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第2卷 | CBETA…
鄭來也 [0246c02] 「文殊師利!言菩提者,名為如實足迹。文殊師利!何者是如實足迹?文殊師利!言如實足迹者即是菩提。如菩提,色亦如是不離如;如是,不離如受、想、行、識。如菩提,地界如不離如;水、火、風亦不離如。如菩提,如是,眼界、色界、眼識界不離如。文殊師利!如菩提,耳界、聲界、耳識界不離如。文殊師利!鼻界、香界、鼻識界不離如;舌界、味界、舌識界不離如;身界、觸界、身識界不離如;意界、法界、意識界不離如。文殊師利!一切法假名法者,謂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彼法如來如實覺,非顛倒覺。如彼法住本際、中際、後際,如來如實知本際、中際、後際。如彼法本際不生、未來際不去、現在際不住,如實知如。彼法足迹,如一法,一切法亦如是;如一切法,一法亦如是。文殊師利!而一、多不可得。
法界遊子 ●色亦如是不離如……
◎原來遊子以前在寫「法界論」時,所用的「本如」,在經典上早就有明示了。^^(註:「本如」就是指…真如本性、本來如是。)
鄭來也
法界遊子
●一切法 假名法者,謂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彼法如來如實覺……
◎一切法,本來如如,故只要我們能「如實覺」就好。讚!
◎由此可知,妄識造作固然不好。但是,若空之過頭,亦無是處。|
◎以「如來」本來如如故,一切「如來藏」以「藏因」故,一切眾生皆能「出纏」而成就「如來法身」。
◎職是之故,一切法,能被「如來」之智者所如實覺!妙哉!
鄭來也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