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中  1 小時
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
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

所言,是否為【法身】?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

所言【一實境界】者,謂眾生【心體】,從本以來,不生不滅,自性清淨,無障無礙,猶如虛空,離分別故。平等普遍,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以一切眾生心,一切聲聞、辟支佛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皆同不生不滅,無染寂靜,真如相故。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別者,猶如幻化,無有定實,所謂識、受、想、行、憶念、緣慮、覺知等種種心數,非青非黃,非赤非白,亦非雜色,無有長短方圓大小,乃至盡於十方虛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狀,無一區分而可得者,但以眾生無明癡暗熏習因緣,現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謂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謂有,起覺知想,計我我所,而實無有覺知之想。以此妄心畢竟無體,不可見故。若無覺知能分別者,則無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別故有。所謂一切境界,各各不同,自念為有,知此為自,知彼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則無別異,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內自無故,謂有前外境界,妄生種種法想,謂有謂無,謂彼謂此,謂是謂非,謂好謂惡,乃至妄生無量無邊法想。當如是知: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依妄心為本。然此妄心無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謂緣念覺知前境界故,說名為心。又此妄心,與前境界,雖俱相依,起無先後。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原主。所以者何?謂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界;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說境界有無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無明。以一切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無明故。又復不依境界滅故,無明心滅;以一切境界,從本已來,體性自滅,未曾有故。因如此義,是故但說一切諸法依心為本。當知一切諸法,悉名為心,以義體不異,為心所攝故。又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滅,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為有。」

「如是所說心義者,有二種相。何等為二?一者心內相,二者心外相。心內相者,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謂心體本相,如如不異,清淨圓滿,無障無礙,微密難見。以遍一切處常恒不壞,建立生長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謂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等事,雖復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而內虛偽,無有真實,不可見故。」

「所言心外相者,謂一切諸法種種境界等,隨有所念,境界現前故,知有內心及內心差別,如是當知。內妄相者,為因為體;外妄相者,為果為用。依如此等義,是故我說一切諸法悉名為心。又復當知,心外相者,如夢所見種種境界,唯心想作,無實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無明識夢所見,妄想作故。」

「復次,應知:內心念念不住故,所見所緣一切境界亦隨心念念不住,所謂心生故種種法生,心滅故種種法滅。是生滅相,但有名字,實不可得。以心不往至於境界,境界亦不來至於心,如鏡中像,無來無去。是故一切法,求生滅定相,了不可得。所謂一切法畢竟無體,本來常空,實不生滅故。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寂靜一味,名為【真如第一義諦自性清淨心】。彼自性清淨心,湛然圓滿,以無分別相故。無分別相者,於一切處,無所不在。無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復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功德之業。以諸佛【法身】,從無始本際來,無障無礙,自在不滅,一切現化,種種功業,恒常熾然,未曾休息。所謂遍一切世界,皆示作業,種種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業,亦皆共一,所謂無分別相,不念彼此,平等無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業,同自然化,體無別異故。如是諸佛法身,遍一切處,圓滿不動故,隨諸眾生死此生彼,恒為作依。譬如虛空,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種種形類,以一切色像種種形類,皆依虛空而有,建立生長,住虛空中,為虛空處所攝,以虛空為體,無有能出虛空界分者。當如色像之中,虛空之界不可毀滅,色像壞時,還歸虛空,而虛空本界,無增無減,不動不變。諸佛法身,亦復如是。悉能容受一切眾生種種果報,以一切眾生種種果報,皆依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長,住法身中,為法身處所攝,以法身為體,無有能出法身界分者;當知一切眾生身中,諸佛法身亦不可毀滅。若煩惱斷壞時,還歸法身,而法身本界無增無減,不動不變。但從無始世來,與無明心俱,癡暗因緣熏習力故,現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習因緣故,起妄相應心,計我我所,造集諸業,受生死苦,說彼法身名為眾生。若如是眾生中,法身熏習而有力者,煩惱漸薄,能厭世間,求涅槃道,信歸一實,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為菩薩。若如是菩薩中,修行一切善法滿足,究竟得離無明睡者,轉名為佛。當知如是眾生、菩薩、佛等,但依世間假名言說,故有差別;而法身之體,畢竟平等,無有異相。善男子!是名略說一實境界義。

鄭來也 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
這是在說何期自性本來能生萬法(十法界和一真法界不一不異)的意思,而不是說也把別人的自心如來藏也給生出來了或如正覺把物質界也給生出來了,但佛性法性的体性無有差別就是了
鄭來也 一直拿佛經自找麻煩自我吹眠不好,有如賽亞人隔空打牛一樣,要有佛的理性實証精神才是
法界遊子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
◎哇!讚!讚!讚!沒想到《占察善惡業報經》這麼棒!
◎這分明就是「法界論」呀!看來遊子今天得抽空…好好再恭閱幾次才可以。
◎遊子的意思是說,若能看懂「法界大圓」,那麼要看懂《占察善惡業報經》的真實義,那就很容易了。
◎然後也才知道什麼是「了義」,什麼是「不了義」。(註:如果不懂「法界大圓」,那麼很可能會用個人的見解把《占察善惡業報經》解成了「不了義」而不自知。然後還狐假虎威的以為自己的看法就是經論的「了義」。)
◎應該吧?「法界論」以後將會成為…能否看懂「三藏十二部」的那一把鑰匙!
◎但能否「看懂」這一把鑰匙,說真的對很多的佛學老參們來說,還有一個很大的關鍵(障礙、盲點),而這個「關鍵」將會在…能否了解…《占察善惡業報經》的這段文字中,被如實的呈現出來……。
◎簡單的說,若無法圓通《占察善惡業報經》這段文字,那麼其人的見解必有盲點,然後要看懂「法界論」就會有很大的困難。
◎反過來說,若能看懂「法界論」的人,那麼他自然可以很輕快的突破自身的盲點…進而看到《占察善惡業報經》原來是怎樣的了義經,並可以很親切而如實的讚嘆之!
鄭來也
法界遊子
●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
◎妙哉!這分明就是「不一不異」,怎麼還會在「不一」與「不異」之中起分別呢?
◎「一佛身」沒有錯,「諸佛身」也沒有錯。但若用「一佛身」來否定「諸佛身」;或用「諸佛身」來否定「一佛身」,那麼…,這些見解裡面的內容,很可能就會錯得離譜了!
鄭來也 ;就有人愛走極端,誰曉得,無法法界大圓繞圈圈??
法界遊子 「法界論」的「實相原理」甚是簡單,但我們就是要用實相的「根本原理」…才能如實看懂甚深的三藏十二部。
就如…才能看懂《占察善惡業報經》的這段經文一樣。
否則,就只能用自己的「佛學知識」和個人的「妄見証量」來強解這些經文了。說真的,這樣最多只能用「空性見」…摸到這段經文的「皮毛」。
鄭來也
法界遊子
從遊子的角度來看,若不懂「心物」是怎樣的「本有」,那麼要了解「究竟空義」,那可能就很困難又很困難了……
不可否認的,「心物本有」的這種看法,正是目前很多很多佛學老參們的罩門……(註:反過來說,也正是「法界論」能否被大眾所接受的最關鍵所在……)
真是抱歉了,遊子知道「心物本有」必然會得罪很多高人,但遊子卻又不得不這麼說,所以…遊子寫「法界論」真的是有「苦衷」的。
亦以「苦衷」故,能理解不同法門的各種修行方式,並合掌歡喜。
唯,只能將「看懂法界論」的人,引為「知音」,如是!

鄭來也 李純中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

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
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

大德,少一個字。【註】:所言指法身也
法界遊子 遊子看不懂「少一個字」的意思是什麼?
若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 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來說這個特別標出來的「諸」就是指「法身」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標:《【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 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
那…這樣還不是又回到「不一不異」的語意……
鄭來也
鄭來也
法身的定義也很多種啊,法身也可是如來藏也可是法界,也可是涅槃界,所以法身你要指什麼才是法身,跟正覺一定要自心如來藏所生,一個共??一個不共??很相反的自認極端喔??
鄭來也 這些都是妄識執見,非原有實相界的法身
法界遊子 ●如是所說心義者,有二種相。何等為二?一者心內相,二者心外相。
●心內相者,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真,二者妄。
●心內相……所言真者,謂心體本相,如如不異,清淨圓滿,無障無礙,微密難見。以遍一切處常恒不壞,建立生長一切法故。
●心內相……所言妄者,謂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等事,雖復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而內虛偽,無有真實,不可見故。
●所言心外相者,謂一切諸法種種境界等,隨有所念,境界現前故,知有內心及內心差別,如是當知。
●內妄相者,為因為體;外妄相者,為果為用。

.
◎以「內」「外」之妄,終究是「妄」故,然後了知:「所言真者,謂心體本相,如如不異,清淨圓滿,無障無礙,微密難見。以遍一切處 常恒不壞,建立生長一切法故。」
◎「以遍一切處 常恒不壞,建立生長一切法故」,「建立生長一切法」…,妙哉!
鄭來也
法界遊子
●又此妄心,與前境界,雖俱相依,起無先後。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原主。所以者何?
●謂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界;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說境界有無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無明。
●以一切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無明故。又復不依境界滅故,無明心滅;
●以一切境界,從本已來,體性自滅,未曾有故。因如此義,是故但說一切諸法依心為本。
●當知一切諸法,悉名為心,以義體不異,為心所攝故。又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滅,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為有。
.

◎讚!讚!讚!如是!如是!
◎註:「前境界」可理解為「心」之外的一切「外境」。而「境界」就是指「心物相應而成境」的這個「境」。
◎再註,「法界論」有云:「心物相應而成境,心境相應而成事,心事相應而成理,心理相應而成法,心法相應而成萬法。」所以說:「一切諸法依心為本」。
法界遊子 ●此妄心,與前境界,雖俱相依,起無先後。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原主……。
◎「…俱相依,起無先後」,妙哉!
◎然而,此「妄心」,竟能為一切「心物相應而成境」之原主……,妙哉!
◎以「外境」(物)從來就是「如如外境」故,「外境」從來就不會自變成「境界」。所以會變成「境界」的,就是因為…妄「心」與「外境」相依…的緣故!妙哉!
鄭來也
法界遊子
●謂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
◎就是因為「不了解法界一相」的原因,我們才說「有」無明,也才假名說「妄心」。
◎事實上,本來就「沒有無明」的,也沒有所謂的「妄」心,只要我們能了解什麼是「法界一相」的話。
鄭來也
法界遊子
●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界;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
◎從「無明」的角度來看,我們說:依著無明推動的原因,有了「妄境界」。
◎然後又跟著說:只要「無明消失」了之後,一切「妄境界」就會跟著消失……。
法界遊子 ●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說境界有無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無明。
◎其實我們不能依著「心物相應的境界」來說「無明」。
◎是因為我們自己不了解,然後才說什麼…「心物相應的境界」有無明。
◎所以,既不能「依境界」而說「境界中有無明」,也不是因為有境界,然後就說…這個「境界」是因為「無明」才產生的。
鄭來也
法界遊子
●以一切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無明故。又復不依境界滅故,無明心滅;
◎所以說,一切「心物相應」的境界,從來就「不生」無明。
◎也不會因為「境界」消失了,然後「無明」也跟著消失。
◎以「無明之法」從來「無生」故!
鄭來也
法界遊子
所以說:
●一切境界,從本已來,體性自滅,未曾有故。因如此義,是故但說一切諸法依心為本。
.
◎就是說,「此妄心,與前境界,雖俱相依,起無先後」,然此「境界」…唯法爾如是「相應」…而有故,本就無不變恆常的「自體性」。也就是:「自性空」而本「無生」。
◎以「諸法無生」故,因而,之所以會有「諸法」產生,那就是「依心為本」了。(即「有心才有法」,於是我們說…心能生萬法。)
◎所以經文接著說:「當知一切諸法,悉名為心,以義體不異,為心所攝故。」(註:「義體不異」就是說…能圓融理事 而不二。)
法界遊子 ●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滅,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為有。
◎一切「諸法」就是…從「心」所起。
◎「法」從「心」之處,因與外境相應,轉而成為「法相」(或言遍計所執相),因而,這個「相」就是和合而有,必與「和合」共生共滅。唯以法爾如是故,從來就「不住」而無恆「常」。
◎這一切「心物相應而有的境界」,但隨「念念相續」之所緣,能法爾如是的「住持」其「(遍計所執)相」,暫時為「有」!

法界遊子 妙哉!《占察善惡業報經》!讚嘆!

法界遊子 ●彼自性清淨心,湛然圓滿,以無分別相故。無分別相者,於一切處,無所不在。無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無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妙哉!
◎這個「無所不在」…正是「法界論」所謂的「本有」。
◎即…無始無終、無量無邊、周遍法界、本來無生…這就是「本有」。
法界遊子 ●以心不往至於境界,境界亦不來至於心,如鏡中像,無來無去。是故一切法,求生滅定相,了不可得。所謂一切法畢竟無體,本來常空,實不生滅故。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寂靜一味,名為【真如第一義諦自性清淨心】。
◎「以心不往至於境界,境界亦不來至於心」,此「空覺」之義,妙哉!
◎由此可知《占察善惡業報經》並沒有否定「外境」,甚至連「境界」都沒有否定……。
◎然後於當下…「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妙哉!

法界遊子 要這樣,我們才能從「一切畢竟無體,本來常空」的地方,真正看懂什麼是「真如第一義諦自性清淨心」的『空』義!
否則,我們將會錯解「一切法畢竟無體,本來常空」的「真如第一義諦」。
鄭來也 所以既然本無生,阿賴耶識本來就是清淨如來藏体也沒錯不是嗎??
鄭來也 這樣說也是跟本七大如來藏一樣的意思
法界遊子 應該是一樣吧?不一樣的話,那佛經就又要打架了。^^
鄭來也 可是我不能這樣說,第一打架的人會更多,第二有人以為只要說是這樣,執個了不起的名相就不修行了
鄭來也 其實各各名相的統合不一不異,要法界大圓繞起來不容易啊
法界遊子 「法界大圓」繞不起來,大家就會揹著「自己的佛經」,彼此打「自以為是」的架囉!
鄭來也
法界遊子
●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功德之業。以諸佛【法身】,從無始本際來,無障無礙,自在不滅,一切現化,種種功業,恒常熾然,未曾休息。
●如是諸佛法身,遍一切處,圓滿不動故,隨諸眾生 死此生彼,恒為作依。
●諸佛法身,亦復如是。悉能容受一切眾生種種果報,以一切眾生種種果報,皆依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長,住法身中,……
●當知一切眾生身中,諸佛法身亦不可毀滅。
●當知如是眾生、菩薩、佛等,但依世間假名言說,故有差別;
而法身之體,畢竟平等,無有異相。善男子!是名略說一實境界義。
.
◎讚嘆!妙哉!
鄭來也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