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然的黑暗之中,不必任何人的指引…自然會看到光!
所以:「不懂」很棒!
遊子就是因為「不懂」,所以才有能力「懂」。

 

法界遊子 「不懂」就是根本智,「懂」就是後得智。

讚 · 回覆 · 1 · 11月25日 9:11

 

鄭來也 我懂!我懂!佛法無多子!

讚 · 回覆 · 11月25日 9:12

 

法界遊子 太棒了,讚!

遊子有知音,今生無憾!^^

讚 · 回覆 · 2 · 11月25日 9:13

 

鄭來也 還不是酒弟的酒太香了的關係

讚 · 回覆 · 11月25日 9:14

 

法界遊子 自己聞就好,這種味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只是很令人欣慰的是:每一個人都會去找自己喜歡的酒來品嘗!^^

讚 · 回覆 · 2 · 11月25日 9:32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根本智」就是「能起一切作用」的佛性,「後得智」就是「在一切作用中…懂得離苦得樂」的智慧!

讚 · 回覆 · 3 · 11月25日 9:18

 

法界遊子 「根本智」的根本之覺…從來就沒有不覺。

但是,「後得智」的覺……則必須用一個「法界大圓」的功力 才有辦法成就!

也就是說,每一位有情眾生都必須用「一個佛的証量」才有辦法証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讚 · 回覆 · 2 · 11月25日 9:28

 

法界遊子 離苦得樂……

沒有「苦」就不用「離」………

知道遊子在說什麼嗎?

讚 · 回覆 · 2 · 11月25日 9:35

 

法界遊子 遊子是說:沒有「苦」就沒有人可以啟發「後得智」而成佛!

而這就是「根本智」(無明)最不可思議的「智慧」!

讚 · 回覆 · 2 · 11月25日 9:36

 

鄭來也 沒有苦?就是極樂了,當然就不用修行了不是嗎?

讚 · 回覆 · 11月25日 9:47 · 已編輯

鄭來也 所以覺行圓滿就是無修本然面目

讚 · 回覆 · 11月25日 9:48

 

法界遊子 解脫的菩薩尚且還有「無明苦」(無明惑),那麼……

那些一直說「無修無証」的人,就應該是比菩薩行者還更有証量才是!

所以要「覺行圓滿」的佛,才是「無修無証」的本然面目!

一般人所說的「無修無証」只能當口頭禪來自嗨而已!

讚 · 回覆 · 3 · 11月25日 9:52

 

法界遊子 遊子至少還有一大阿僧祈劫的路要走……,所以還在加油之中!感恩一切有情眾生!^^

讚 · 回覆 · 3 · 11月25日 9:53 · 已編輯

 

黃儀莉 法界遊子 _()_

收回讚 · 回覆 · 1 · 11月25日 20:58

 

法界遊子逃避」苦,當然也可以是「離苦得樂」的一種法門!

但是,若我們不能正面面對「苦」,並洞見「苦」的本義,那麼…………

那麼,就算我們用各種巧門…一直想把「苦」空掉、、或無我掉、或虛幻掉、或被救贖掉……,那其實也都是『逃避』的一種異名!

唯有………(略)

我們才有辦法看到「苦樂一体」的本來面目,然後了知:只要我們還有「苦」在,那就表示在「苦」(煩惱)裡面,我們還有「智慧」尚未被自己完全發現!

所以,在「苦」裡面,實在是蘊藏了所有「無明」的智慧!

因而「以苦為師」就是「法界論」自我返觀而「離苦得樂」的自覺法門!

讚 · 回覆 · 2 · 11月25日 10:09

 

法界遊子 若有人因「以苦為師」而竟「自討苦吃」……,那麼這種人就是比遊子還笨的人。因為連遊子這麼笨的人尚且知道…「苦」是因「無明」而本來就「無處不在」。

是的,「苦」早在「佛性能起一切作用」的時候,就與我們不曾須臾離,也就是說,「苦」打從無始劫以來,就一直和我們在玩一場「無明」的遊戲,然後……隨時隨地的一直在「暗」地裡幫助我們:成佛!

是的,我們就是用「離苦得樂」的本能,然後去發現「無所不在」的「苦」。

是的,我們就是要讓「苦」無所遁形,然後…以「苦就是暗(無明)」故,亦以「無所遁形」故,我們自然會法爾如是的「離苦」(得樂)而成就「光」…!

註:「離苦得樂」,就是要我們洞見「苦樂不二」,然後才有辦法洞見「輪涅不二」,然後也才有辦法………繞完「法界大圓」而証入「一真法界」!

讚 · 回覆 · 2 · 11月25日 10:24 · 已編輯

 

黃儀莉的相片。

收回讚 · 回覆 · 1 · 11月25日 21:03

 

法界遊子 「苦」「樂」雖然「不一不異」。

但還是要隨順世間智者說:離苦得樂!

所以,普願一切有情眾生…皆能:離苦得樂!

讚 · 回覆 · 2 · 11月25日 10:20

 

Sandy Sandy 的相片。

收回讚 · 回覆 · 1 · 11月25日 10:46

 

何嫦娥 難能可貴在自悟中.,得真諦

收回讚 · 回覆 · 2 · 11月25日 12:31

 

黃儀莉 晚上好,天冷了,別著涼。祝福喜悅滿滿的週末。

收回讚 · 回覆 · 1 · 11月25日 20:53 · 已編輯

 

杜根祈 苦集滅道,就能解決問題。

把造苦的心及所造的苦,集 合在一起,就產生根本智,明晰,不動。包在一起,借佛性 覺行,拋向虛空,愈遠愈好。

滅 了,苦滅了!

道 之三七比,非情物勝過有情心,淨化了。苦集滅於道之虛空,法喜出現,法輪轉變,變易,反盪回歸,後得智便有了。

双智平衡保持至自然無為,道成!!

收回讚 · 回覆 · 1 · 11月25日 22:28

 

法界遊子 ●把造苦的心及所造的苦,集 合在一起,就產生根本智,

◎遊子對「根本智」的看法 和根祈兄略有不同。遊子認為「根本智」就是「能起一切作用的那個佛性」。

◎就如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對一切「外境」其實是完全無知的,但卻很自然而毫無分別的會去嘗試、体驗,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危險,或是什麼不可以……反正只要有那個機緣,這個嬰兒自然會與他相遇到的任何外境相應而起『作用』,例如摸刀、觸火、吃屎………等等。

◎但是,當有了自己的体驗之後,就有了分別取捨,於是就慢慢的因為個人的喜好取捨而養成了「個性」,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習氣!

◎以「習氣」故,我們有了因習氣而來的各種執著的苦……

◎當我們有了取捨分別的習氣之後,其實再怎樣逐樂也無法快樂的,於是被「苦」所逼故,為了真正的「離苦」,最後我們只能「逆生死流」的向「執取分別」的地方下手……(註:這就是後得智)

◎簡單的說,「根本智」就是那個最初最初毫無分別的「能起一切作用」,而這個「能起」本自具足,不是「被產生」的。

◎只是這個「根本智」雖能起一切作用,但以毫無分別故,我們又稱這個毫無分別(無知)為「無明」,所以才有了「無明實性即佛性」的說法。

◎當然,在「佛性」的這個最源頭處,其定義為何,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所以遊子也只能說自己懂的,如此而已,謝謝根祈兄賜教!^^

讚 · 回覆 · 1 · 11月26日 10:16

 

法界遊子 能了知「無明」的發始與進路,那麼就可以知道「後得智」的「法界大圓」是怎樣的依「根本智」而從原點(起點)走到原點(終點)了。

簡單的說:若沒有用「後得智」來繞完整個「法界大圓」,那麼「根本智」(佛性)永遠只是「根本智」(佛性),永遠只在「無明」處「無分別的造苦」而已,也就無法証得「後得智的善分別」而離苦得樂。

所以,也可以這麼說:「法界大圓」的前半圓,都是依「佛性的本能」來体驗什麼是「苦」(智慧)。而後半個圓,就是依「知苦」的經驗與智慧來走「離苦得樂」的『返鄉』之路,最後,終於因著「離苦得樂」的進路…而把「無明」轉換成「智慧」,而這就是我們現在正在『覺行』的路。

以「覺行」故,沒有「後得智」的「圓」覺,若僅靠「根本智」的佛性,那是沒有辦法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當然,如果沒有「根本智」的話,那麼一切都免談了,哪還有什麼「後得智」可言,以「佛性」就是一切智的『根本』故。

讚 · 回覆 · 1 · 11月26日 11:00

 

法界遊子 繞完「法界大圓」,「無明」就會轉換成「無無明」,也就是「覺」。

以「覺」故,以「起點」就是「終點」故,了知「無無明」就是『無』無明,然後了知「無明」的智慧,果然唯佛能知,然後…也才得以「無無明盡」…………

妙哉!妙哉!

讚 · 回覆 · 2 · 11月26日 11:27

 

黃儀莉 午餐時間,週末愉快。

收回讚 · 回覆 · 1 · 11月26日 11:30

………(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