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知道「妄識神通」會創造出一個「妄識的法界」之後,我們就要更深入的去確認「萬法唯心造」…那個一層又一層的義理。
如果,我們只在驚滔駭浪中說…這個令人驚駭的滔浪就是「唯心所造」的虛幻,那麼…說真的…驚滔還是驚滔,駭浪還是駭浪……
是的,唯有走到「能使驚滔駭浪」的那個涓涓細流的源頭,我們才有機會掬一口清涼…然後一派悠然 並無事掛心頭的說:果然唯心所造啊!

法界遊子的相片。

 

法界遊子 從「從就是心 物就是物 然後心物相應」的角度來看……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2:28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妙明真心→能起一切作用→與外境(物)相應→業識→識緣名色→五蘊身→然後………

然後……我們為了滿足「五蘊身」的需求…就必需依賴外境(物)來讓自己活下去,為了能夠安穩的活下去,於是開始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環境,甚至是為了滿足額外的欲念與理想而有了更進一步的各種目標與創作……。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2:38

 

法界遊子 從妙明真心起作用之後,我們就 可以知道:一切的後續是怎樣的「唯心所造」了……。

也就是說,當我自己的「妙明真心」不起作用的時候,那麼…有關「自己」的一切「後續」自然都成「空」!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2:49

 

法界遊子 當我們知道這個道理之後……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2:50

 

法界遊子 就會知道:把「已起作用」的「一切後續」…看空…那是沒有用的。

因為這種「看空」…只是「一切後續」的另一個「後續」而已。

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12:51

 

法界遊子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懂得這個道理的話,那麼……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2:52

 

法界遊子 那麼,我們就會知道:一直想把外境空掉而証入空性,那真的是很愚蠢的一件事!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2:55

 

法界遊子 想要証入「空」性,唯有從「能起一切作用」的地方下手。

然後………親自体會一下「不起作用」的那個滋味……

然後,自然能明見「不起作用」之後的「一切後續」到底是『怎樣的空』……

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13:01

 

法界遊子 所以,不是拚命的把「外境」空掉才是空,而是:就在明見一切外境的當下…我們就可以明明白白的看到「空」就是怎樣的一種實相!

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13:03

 

法界遊子 這個「空義」的祕密,就在「不起作用」的那個地方……完全被我們「全然的覺知」所彰顯出來。

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13:05

 

法界遊子 全然的覺知………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3:05

 

法界遊子 是的,就是全然的覺知…………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3:06

 

法界遊子 因為所謂的「不起作用」…其實是刻意的「定」所造成的,而這種「定」就是一種「有為法」。

當這個「定」藉著「一」而從「二」進入「零」(從二元進入絕對)的時候……

這種「有為法」,在「一」的瞬間,將因沒有對立面可以依附故,竟而蕩然無存!

然後…取而代之的就是:「妙明真心」法爾如是的起一切作用……。

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13:14

 

法界遊子 妙明真心的「能起一切用」,以法爾如是故,從來不會不起。以「能性」恆在故。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3:16

 

法界遊子 我們也可以知道:「妙明真心」在被「無明」覆蓋時的「能起一切作用」,和「覺」後的「能起一切用」,其實都是一模一樣的,而其作用的能耐,從來就沒有比較多,也沒有比較少過。

這就是所謂的:無明實性即佛性!

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13:28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從「心」→「心物相應」→「心」…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

以「心物相應」故,成就各種「境、事、理、法」,最後再以「法空」故,心物各自回歸本來……。

因而「法界論」說:「心」(根本智)就是藉著「物」(外境),繞了一個「法界大圓」,然後成就了「後得智」!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3:43

 

法界遊子 然後………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3:46

 

法界遊子 然後…我們必須知道:

佛法的「空」,並不是用哲學知識來教我們如何談玄說妙的,而是要我們如實的向「自己」印証,然後確定法界就是怎樣的如如!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3:52

 

法界遊子 是的,唯有向自己印証的時候,才能確定「法空」是什麼。

而當「法界一体」的時候,那已經不是「諸法空相」的問題,反而是一切諸法實相了……。

因為一切的「法空」,在其它眾生身上,還是「法住法位」的…緣起緣滅、緣起緣滅、又緣起緣滅………。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3:58

 

法界遊子 法空,是對「自己」而說的。同時也是「自己」呈心所見的一種語言……。

而當我們訴別人「要知道什麼是法空」的時候,其實…所謂的「法空」已經是一種「法」了………,所以這時候 也只能告訴學人「法、非法、非非法…」要好好的去体悟,不要被「法空」的「名言」所唬弄了……。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5:39

 

法界遊子 被「名言」所唬弄的人,會在「萬法唯心造」的字義中用「諸法空相」的邏輯…把自己落入「頑空」的誤區裡去!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5:56

 

法界遊子 但是,為了強調自己所懂的不是「頑空」,於是就「空而不空」的在佛法的表皮上 做邏輯性的演譯,然後慢慢的自我催眠……。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6:01

 

陳期和 當這個「定」藉著「一」而從「二」進入「零」(從二元進入絕對)的時候……

這種「有為法」,在「一」的瞬間,將因沒有對立面可以依附故,竟而蕩然無存!??遊子你的意思是一這個一元是假心物一元論就對了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6:02

 

法界遊子 這裡的「一」不是指「一元」!

所以,既不是指「心」、也不是指「物」、也不是指「假的心物一元」,而是指「太極陰陽」中間那條「很抽象」而「似有若無」的「一」。

而這個「一」就是一個人在「定」中…要如何跨入「不二門」的祕密心法所在囉!^^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6:12

 

陳期和 是個無形的有為法破功用的!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6:17

 

法界遊子 來說,所謂的「定於一」,事實上還是「二」,因為……(略)。

而當這個「定於一」能進入「似有若無」的「一」時,這才是「法界論」所說的「不二門」。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6:17

 

法界遊子 這個「一」,也可以說就是介於「有為法」和「無為法」之間……。

所以就是「現象界」進入「本如界」的「不二門」。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6:45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只是這個「不二門」不易了解就是,因而,可以暫時把「定於一」當做「不二門」來看……這樣會比較簡單。

而且,「定」就是一切解脫法門的共基。所以就先讓自己有能力「定於一」囉!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6:22

 

陳期和 現象界進入本如門!這個本如有心本如和物質本如不是嗎?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6:23

 

法界遊子 會從「意識」進入「本如」的就是指「心」。而「物」通常只是被「心」所認知而已,因而沒有入不入的問題,所以「物的本來」會用另一個名相來解說…那就是「本有」。

註:「本如」就是指心的本來,「本有」(完全的能量)就是指物的本來。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6:32

 

陳期和 因為跳出能所的一定心境,意爆因此心本如認知了物本有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6:37

 

法界遊子 是的,物就是被心所「能」認知的「所」。

因而兩者的定義不宜相同。所以分開來說,「本如」就是指心的本來,「本有」(完全的能量)就是指物的本來。但兩個合起來說…就是指「真如界」。

不過,這就只是名相的定義問題。也不是很重要的事就是。^^

唯,以「物」就只是「被認知」故,物有「依他起性」,或也可以「被認為」有「圓成實性」,但就是沒有「偏計所執性」。
以「物」無所執故。

亦以「無所執」故,所以說…「物」從本以來就是「涅槃相」(圓成實性)。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6:47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http://iamwhoiam999.pixnet.net/blog/post/28561822

不存在的一 @ iamwhoiam999的部落格 :: 痞客邦 PIXNET ::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6:43

 

陳期和 這我看有的佛學家解說,依他起性,也是假的,要完全緣起光光,才能圓成實性。對這見解有點納悶。但我覺得這樣說反而會錯失良機,反而朝向緣起光光的目標前進。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6:47

 

法界遊子 正好,上一帖剛剛才多編輯了一段話進去:

亦以「無所執」故,「物」從本以來就是「涅槃相」(圓成實性)。

所以,緣起緣滅就是緣起緣滅,無始劫來都是緣起緣滅,而再無量劫後,再怎麼緣起緣滅,也不會光光!(遊子註:不會因緣滅而就變成了虛幻的沒有。因為此緣滅已經換成了其它的緣起而得以繼續緣起緣滅而無終……)(再註:「緣滅」本身,在「現象界」是可以「空」而不復存在的,但這個現象界的「空」…若對「真如界」而言,其實還是在「有」的語義裡面!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6:55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依他起性」本來就是法爾如是的真!以「真」故,其「性」得以圓成實!以法爾如是故,一切「依他起」之緣起緣滅「性」,得以現量涅槃。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6:54

 

陳期和 所以那是意識心說要緣起,而不是法爾如是不真嘛,所以不是緣起光光的意思?是心識依他起性的染相撥開即可,而不是把物緣起光光嘛??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6:57

 

法界遊子 ●是心識依他起性的染相撥開即可,

◎是的,就如上面遊子所說的:也就是說,當我自己的「妙明真心」不起作用的時候,那麼…有關「自己」的一切「後續」自然都成「空」!

◎所以這裡「依他起的染相」就是可以撥開的…空。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願意,我們確實有能力讓這個『染相』變成「空」的。

◎因而,一般人所謂的「緣起光光」,應該就是指「一切雜染後續」的那個「空相」了。

◎以「染相」能空故,然後可以回復原本就是「清淨的依他起」,而…這也就是所謂的圓成實性了。

讚 · 回覆 · 4月17日 17:13 · 已編輯

 

陳期和 嚐到這個知味很好,當然大家都願意!

收回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7:08

 

法界遊子 所以心物相混的結果……,他們的「依他起性」就會變成含著石頭在講咕嚕而糊塗的話。然後…妄想只要不依他起…就可以緣起光光。^^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17:19

 

陳期和 才不是這個意思,簡直相反!

讚 · 回覆 · 4月17日 22:01

 

陳期和 要依他起物的緣起緣滅!但雜染相不起而已

讚 · 回覆 · 4月17日 22:14 · 已編輯

 

陳期和個是依物角度看起?而正覺就會說依他起相絕不是中觀應成派所說的密意??正覺卻把這個依他起當做心如來藏的角度來說?都是心如來藏所生。

讚 · 回覆 · 4月17日 22:11 · 已編輯

 

法界遊子 遊子不懂「中觀應成派」,也不知正覺批評應成派的內容為何,唯依「法界論」的「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角度來談「依他起性」。

「依他起性」其實就是法爾如是的「能起」一切作用,所以這是「法爾如是」的問題,不是「要不要」的問題。

覺照,就是指「心」的清淨依他起,以「心」本來就具有依他(外境)起性故:「心」才能法爾如是的覺照一切外境。

至於「物」的依他起性,則有三個原因,一是依物本身就具有因緣和合的特性。二是依某人的「心念」而可相應,例如水分子相應於善意的心念而成美麗的結晶体……。三是依眾生的業力相應而可成「器世間」。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22:27

 

法界遊子 如果再說得更細一點……,那麼除了「心有心的依他起性 物有物的依他起性」之外,其實心物相應後的「五蘊身」,也有「五蘊身」的依他起性。而心物一元的一真法界也有一真法界的「依他起性」……。

但這個「性」就要從「体、性、用、相」的角度來看…才會比較清楚。

讚 · 回覆 · 4月17日 22:32

 

陳期和 所以法身化身報身肉身四身法住法位及實相的一真法界都有了^^

讚 · 回覆 · 4月17日 22:35

 

法界遊子 是的,所以就用「法界論」的『四身』來解釋這個「体、性、用、相」可能會更清楚些……。^^

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22:37

 

法界遊子 http://iamwhoiam999.pixnet.net/....../306919536-%E6%B3......

「法界論」之四身 @ iamwhoiam999的部落格 :: 痞客邦…

讚 · 回覆 ·  4月17日 22:48

 

法界遊子 ●才不是這個意思,簡直相反!

◎心物相混的人,就很容易在自己的邏輯裡…張飛打岳飛,然後還必須很努力的自圓其說才可以……。

◎不只如此,可能還會很自負的…以自己的論見…到處與人為敵……

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22:51

 

陳期和 不只如此,還會絕得很高妙^^

讚 · 回覆 · 4月17日 22:53

 

法界遊子 就讓他們高妙囉!

所以,「法界論」就只是「說了等於沒有說」的法而已,向來無法與人爭短長。^^

讚 · 回覆 · 4月17日 22:56

 

陳期和 拈花如是,法爾如是微笑就好!法爾如是菩薩最美^^

收回讚 · 回覆 · 1 · 4月17日 22:57

 

蘋果陳 阿彌陀佛~

收回讚 · 回覆 · 3 · 4月17日 10:04

Kiat Wah 一切唯心造!

真心造真世界

妄心造妄世界

一切唯心感

一切唯心生

遊孑兄早安

收回讚 · 回覆 · 4 · 4月17日 10:08

林燕燕 遊子早安~謝謝你~心靈自由才是真自由~共勉之~

收回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10:18

許宏昌的相片。

收回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10:19

卜阜生 這下期逢対手

收回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10:22

陳联忠 早安吉祥 假日愉快

收回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10:26

 

楊燈聰 修行界在抉擇他人的模組化後,又溶入了自我暗示的模組建構,形成了綿密交織難以突破,因為有心投入者,需要建立極為堅固的信念基礎,才能感受到自我的生根與成長,同時也形成了自我保護的機制,這幾乎是所有宗教、靈修,在信仰界與修行界,自我侷限的盲點。

感恩分享。。早安。。朋友。。願您 假日快樂。。。

收回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10:27

 

法界遊子 從「重重緣起」的糾纏法界中…要澈見「無染」的自己…確實不容易。^^

讚 · 回覆 · 4 · 4月17日 11:19

 

劉唯心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收回讚 · 回覆 · 2 · 4月17日 10:28

…………(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