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界遊子   21小時(2018.4.12.)

《楞嚴經》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
這段經文,真的很難懂,一般人大概都會在「明」字上…用「明上加明」或用「妄明」的角度來解釋。但這樣真的有解釋到整句話的真正語義嗎?這種解釋或許無礙佛陀所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的意思,但總覺得很讓人腦筋急轉彎耶……
至少要從「有所」、「無所」的地方看到「明」的語意吧?然後再從「能所」的角度來解讀「覺明」的關係,才更能略知一二吧?
或者從「識大、見大、空大」的「性識明知 覺明真識」、「性見覺明 覺精明見」、「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去了解「識→明→見→覺」的理路,然後就從「識→(覺)明→明見(覺)→性覺(空覺)」這裡面去了解「覺」與「明」的關係,否則我們可能都會誤解經文裡面那個「明」的意思,最後竟變成了完全錯解「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的那個「妄」了。

法界遊子 「覺」和「明」的語意,好像一樣,但卻又有那麼一點點的不一樣。
所以,要解釋這段經文,真的是很困難。
或許,用「體性用相」的角度來輔助理解,可能會更清楚些。
◎識→明→見→覺
◎體→性→用→相
然而,這個「覺」卻又不能完全用「相」的角度來解,因為以「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故,它本身實又可以是「體」,因而…「識」「覺」一體……
所以在「識覺一體」的情況下,這段經文中…被夾在中間…的「明」,說實在的就只能靠自己的「覺」,去解悟了。^^
法界遊子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富樓那說:如果此「覺」不起「明」之作用,然後我們若把這種「不起「明」用的「本覺狀態」稱之為「覺」,那麼這個「本覺」就無法「明見」了。
◎所以說,「本覺」本來就具有「明」之性用。
法界遊子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佛說:「本覺」若不具有所覺的那個「明」,那麼「本覺」就無法「明覺」了,也就是說:
◎只要有「所明」那麼這個「明」就不是「本覺」了(即:這個性就不是體),但若沒有「所明」( 若沒有「所」可被「明」),那就沒有辦法起「明」之性用了。所以說「無所」則「非明」。
◎因而,只要這個「覺」不具有「明見」之性用,那就不是「覺湛明性」的「本覺」了。
法界遊子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
◎所以說,「性覺」必然能「明覺」……
◎但是,只要我們「妄起一念」去「明覺」的話……
◎那麼那個「本覺」就不是「所明」的那個「所明之相」了,也是說「所明」的這種「明見」或「所見」的狀態…並不是「本覺」。
◎因為這個「明」已經立了一個「所」的關係,所以「所明」已經是變成了「所明之相」,而不是「本覺」。
法界遊子 然後,我們就可以回過頭來再看看佛陀為什麼會說「有所非覺,無所非明」,果然「有所…則非覺,無所…則非明」啊!
鄭來也 Eric Kao 這是在說~本覺、立“所”、“所”明、妄覺…的關係~感恩分享~
法界遊子 然後以「因明立所」故……
也是說,以具有「明」之性用故,必然會立所……而之所以有「所」,是因為……(略)
然後,接下去的,只要我們在「本覺」裡面「妄為明覺」,那麼很自然的就會「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也就是當我們在「明覺」裡面,妄起「能所對立」,於是……就有了「起為世界,靜成虛空」的這種「對立的妄識」出現了。
然後………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世界就相續了。

法界遊子 註:請注意「世界相續」,而不是「世界被創造出來」,所以……
簡單的說:「世界」其實是…本來就是存在的。
鄭來也 哈哈哈~正覺人士會說遊子是無因論,自心如來藏不能生物質萬有
法界遊子 他們說他們的,遊子說遊子的,互相參考囉!^^
鄭來也 叫他蕭大三地滿心地生個物質香蕉讓我吃都做不到,談怎麼生怎麼生的那麼多的天方夜談有何義意??
鄭來也 這麼小小小小的請求都做不到,這三地頭賢這麼大?還做不到?
法界遊子 尊重人家不同的修行進路就是。
鄭來也 本人看誰講的最有理道不亂蓋!
鄭來也 
Eric Kao 請問~~楞嚴經所言何意: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朱建仲 不然如何借假 修真
Eric Kao
Eric Kao
楞嚴經云: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

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 老大哥~前面都不看.只看這"世界相續"這句喔??

法界遊子 不是不看,也不是不講,而是怕講了之後,大家會沉浸在艱深的文義和「劇情」之中,然後就忘了「相續」這兩個字所要傳遞的重要信息了。
所以看這種經文,一定要先看懂後面「相續」的意思,然後再回過頭來看「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的內容,才比較精準。要不然,我們真的很容易陷在劇情中,然後竟用「心生萬有」或「妄識能生萬有」來解讀這段經文。這樣讀到最後的結果,就會完全把「相續」的重要語意給忽略掉了。
法界遊子 當然,我們也可以用法界論「心物相應」的角度,從上面一直解讀下來,然後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世界」果然就是「相續」的,絕不會落入「心生萬有」的錯解之中,也不會錯以為「山河大地」就是被「無明妄識」所『生』出來的。
法界遊子 真的是因為「心物相應」的關係,然後才有「風輪執持世界」,也才有「金輪保持國土」。又以「執持」故,以「保持」故,世界才得以「相續」。
鄭來也 Eric Kao 那~“風輪”又從何而來呢??你的意思是~如果沒有「心物相應」、沒有“風輪”跟“金輪”的執持、世界就無法“相續”、對吧??
法界遊子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
◎要看懂這句話,就要先懂得「能所」的語意,也要能完全了解「心之能所」與「心物之能所」的這兩種「能所對立」的關係是如何,然後才能知道「相待」…會是怎樣的「搖」了……
◎有「搖」就能生「風」。(註:「心念」與「物界能量」相應)

◎接下來的,就留給大家自己去想囉!(略)^^
◎要不然,有機會的話,請參考一下「法界論」,或許可以解開「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的迷團。
鄭來也 Eric Kao 那麼~世界的“相續”…不就是產生之後才“相續”的嗎??
Eric Kao 至於世界怎麼產生出來的、這楞嚴經不是就已經說了嗎??…

你怎又說世界本已存在?這邏輯很矛盾耶~
法界遊子 為何會「起為世界」,上面已經解釋過了。
其實,若能看懂「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我們就能知道這個「起為世界」其實就是因為此心有了「能所」的關係(因明立所),然後才有了…「心所」所認識的「世界」。這是純粹對「心」而言。而這個「心所 所認識的世界」,也才是「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的主因。
至於經文接下去所說的「世界相續」,那已經是「心物相應」的另一個層次的語意了,所以這一定要先看懂「七大如來藏」之後,才能看懂「世界」是怎麼「相續」的吧?
要不然就要看懂富樓那是怎麼用「一切根塵陰處界皆如來藏」的前提來問問題了。
如若都不懂這些前提,那麼在這個「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的經文中,恐怕就會落入妄識之中而妄來妄去,然後前後「世界」的語意…就互相矛盾而不自知了。甚至會錯以為「世界」(山河大地)就是由「心」所『生』出來的,於是就變成了「心能生萬有」。

鄭來也
鄭來也
打到惑趣遠道的正覺人士都不敢破邪顯正,伸張正義了
法界遊子 真的也要尊重別人的修行進路與體會啦!所以遊子的看法,當參考就好。
只是「法界論」真的是太人微言輕了,不得不藉用《楞嚴經》來狐假虎威一下,這樣才可以讓大家願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心物相應」的法界論。
鄭來也
鄭來也
這種話三地滿心位是講不出來的,遊子可能有十三地的樣子??
鄭來也 Eric Kao 如果~"心物"不相應時..這世界會"相續"嗎??
Eric Kao 世界是否由~如來藏7大合和而成??
Eric Kao 依楞嚴經所說:世界是否由~有情共業如來藏7大合和而成??
Eric Kao 法界遊子 (Youzi Fajie)~ 依楞嚴經所說:世界是否由~有情共業如來藏7大合和而成??
鄭來也 心物"不相應時..這世界會"相續"嗎??還是相應而不是相續不相在
 

下接「遠惑趣道」……(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