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 心物相應 是名法界」的這四句偈,本來就是整個法界實相的一種「圓說」。因為「法界」本來就不是唯心、唯物、唯玄,也不是唯空、唯有、唯無,也不是唯一、唯二、唯多,也不是唯恆常、唯無常、唯虛幻……的那種「邊見」就有辦法說得清楚的。

唯,以「論理」故,我們不能單憑「混沌的感覺」只說一些「虛無飄渺」的「悟」境。
沒辦法囉,只好從「原理」處來…說心、說物、說空、說有、說一、說二、說常、說無常……。為的就是要讓一切法義皆能清清楚楚的歷歷在目。
然後,我們才有辦法依「實相」…法爾如是的走法界大圓。


李慈音  🙏🙏🙏
法界遊子 以「圓」故,只要強說「點」,那就是掛一漏萬。
因而,所謂的「點」,只能當做是:欲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度之。

李慈音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法界遊子 悟境,不是言語道斷之後…就可以不用說理了。
而是要有辦法如觀掌中珍的…說法無礙!
法界遊子 然後,咿咿呀呀的張口結舌,也可以是…無上法!
李慈音 恩🙏
鄭來也
法界遊子
「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事實上就已經說明了「心物本有」。
如果看不懂「心物本有」的人,可以先把「本有」當做就是指「真如界」,這樣應該會比較容易看得懂。
如果再看不懂,那麼就從「心物相應」的根本處來看。因為只要在最無始的地方可以「心物相應」,那麼「心」「物」必然就是「本有」。(註:「物」也可以指「外境」,只是這個「外境」除了「心外之心」之外,其最後的根源處就是「物」。)
如果看不懂「心物相應」,那麼就要從「心物相應就是法」(現象界)去了解什麼是「法空」,以「法空」就是「心物不相應」故,「法空」的「無生」就是「心物本有」。
如果看不懂「心物不相應」的「法空」,那麼也可以好好的從「識色相緣的五蘊身」去洞觀「五蘊」的來龍去脈。
並如實觀察這個「點」的「五蘊身」…竟是怎樣「無量無邊 法界」的…法味一滴。然後了知「心」「物」果然就是「本有」。
以「本有」故,「心」「物」從來就是如來藏,能「法」空…而不空,以「不空」故,能親証「法」無生之真實義。然後能住於「法爾如是之中」,並了知「法住法位」。
然後……(略)

法界遊子 然後,可以在「心物相應的法界」如實了知「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乃至於能洞觀一切「法」,並親証而一體之,於是成就「法界體性智」。
法界遊子 「心物本有」,曾被佛學同修譏笑說:「還兩個如來藏咧?」
哈哈,其人不知《楞嚴經》的「七大」是怎樣的皆如來藏,也不知「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的語義,因而就只能懂「共一如來藏」之狹隘之見,竟而不知什麼是「有情與無情 共一如來藏」的真實義了。
法界遊子 還有那些「唯自心才是如來藏」的人,更把遊子說成了是在毀謗佛法。
哈哈哈~~~,把「心能生萬法」解成了「心能生萬有」,竟然還說遊子是在毀謗佛法?如此顛倒黑白,這樣的天理,老天怎麼會從呢?
所以囉,一切好戲都還在後頭………^^
鄭來也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23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