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物相應 是名法界」
這裡的「法界」,其實就是心物一元。唯,以「相應」故,這個「法」…既不是「心」也不是「物」。
然後,我們可以從「心物一元」的「一元」中…看到什麼是「法…界一体」,也可以從「心物一元」中…確認什麼是「如來…法…身」。
不只如此,我們也可以從「緣起緣滅的法相」中看到「緣起性空」和「緣滅性有」,然後確認這個可以「性空」、「性有」的最根本處,其實就是「心物相應」。
我們也可以從「心物相應」的地方很清楚的看到:
「心」如果是用「妄識執見」的方式與「物」相應的話,那麼其「法相」就是「遍計所執相」。(所以說: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而「心」如果不與「物」相應,那就是「諸法空相」。(註:「不相應」就是實証過程的一種功夫。)
但,由於「心」「物」從來就是相應故,於是「心」與「物」如果能夠法爾如是的相應而「無所住生心」,那麼其「法相」就是如如的「法界實相」了。(註:法住法位)
最後,我們更可以從「法界實相」的角度來回看「諸法空相」,於是,從「空相」中…我們就可以確認「唯覺」原來就是怎樣的一種光景。(註: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

法之体性用相.png

 

 

法界遊子 註:上面的圖文,其實已經包含了「唯空、唯識、唯覺」的各種內容。

讚 · 回覆 · 11月7日 22:06 · 已編輯

 

李一如 晚安吉祥如意。

讚 · 回覆 · 1 · 11月7日 21:56

 

法界遊子 在「法界論」裡,「法」也有「体、性、用、相」。然後有關「唯空、唯識、唯覺」的義理…皆可以一目瞭然。

讚 · 回覆 · 11月7日 21:57

 

李一如 感恩有你。

讚 · 回覆 · 1 · 11月7日 22:00

 

法界遊子 一如兄,厲害!

不好意思,遊子快被人罵死了,但一如兄竟然看得懂,所以佩服!^^

讚 · 回覆 · 11月7日 22:02

 

法界遊子 其實從圖文中,要了解「唯空」、「唯識」,好像比較沒問題。

但是「唯覺」……

那就要跳出「圖文」,然後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圖」,這樣才比較能体會到什麼是「唯覺」。^^

讚 · 回覆 · 1 · 11月7日 22:05

 

李一如 因為許多人搞不清楚體相用呀!

讚 · 回覆 · 1 · 11月7日 22:14

 

法界遊子 遊子不論「体相用」,而是用「体性用相」來論的。

因為:有体必有性,有性必能起用,起用之後必成相。

然後,体→性→用→相,本來就是「同」一個東西。除非在「性用」的時候…有摻雜了其它的因素,「相」才會不同於「体」。

讚 · 回覆 · 1 · 11月7日 22:36

 

李一如 汝所言甚是呀!

讚 · 回覆 · 1 · 11月7日 22:40

 

法界遊子 「法体」本來就是「法相」的。

但是,當「性、用」有了「妄識執見」的時候,那麼「法相」就會變成後「遍計所執相」。

而「性、用」如果清淨的話,那麼「心物相應」的「相應」從來就是「法界實相」。^^

讚 · 回覆 · 1 · 11月7日 22:43

 

李一如 如是如是。

讚 · 回覆 · 1 · 11月7日 22:44

 

毛雅智 晚安了

讚 · 回覆 · 1 · 11月7日 21:59

唐鵬凱 溫馨好友-晚安

讚 · 回覆 · 2 · 11月7日 22:52

 

法界遊子 我們也可以從「心物相應」的關鍵處很清楚的看到:

「無緣不起」會是怎樣的真如界…而本有(無生)。(即是實証)

「有緣必起」又是怎樣的現象界…而緣起緣滅(無常)。(然後覺行)

讚 · 回覆 · 2 · 11月7日 23:37

 

翁素貞

圖像裡可能有1 人

讚 · 回覆 · 3 · 11月7日 23:45

林宗賢 早安

讚 · 回覆 · 1 · 11月8日 7:56

 

法界遊子 主題中的整張圖就是「法界」,一切「法」之「界」…無量無邊、無始無終。

用「如來…法…身」的角度來講,那就是:無量光、無量壽。

讚 · 回覆 · 1 · 11月8日 9:55

 

法界遊子 「法界」本來就是「一体」的。

以「一体」故,牽一髮而動全身,而這就是「一元」的宿命。

至於要如何從這「一元的宿命」中來「宿命通」,乃至於漏盡通…那還得看我們有沒有能力去洞見這「一元」是怎樣的「兩面」、還是「兩個五毛錢」、還是「十個法界」了。^^

讚 · 回覆 · 1 · 11月8日 10:49

 

法界遊子 「法」以「心物相應」故,我們可以法爾如是的『看』到「心物相應」的『實質』法界…是怎樣的如如存在。

又,「法」…也因「心物相應」之「心的覺知」故,我們也可以說「心所認知的一切就是法」,於是這個「法」就只是指「心所感受到的那個覺知」,所以才說「一切法由心想生」、「法界唯心造」……。

.

但是,以上兩種「法」,我們一定要確實了知「一切法由心想生」的根本處,其實就是建立在「心物相應」上,然後我們才有能力「實証」法界實相,要不然很容易就落入「覺知性」的那種「感悟」而變成虛無縹緲的空幻。並錯以為那種「空幻」就是「實相」!

是的,「一切法由心想生」,很容易把「物」當做是「心想而生的一種法」,於是「物」不被這種「心想生的法」空幻掉都難。然後就有很多人想盡辦法的強說「物」就是怎樣的夢幻泡影……,有的甚至會拿「量子力學」來証明「物就是由心所生」的。

殊不知,物就只是物而已,一點也不礙著「法」什麼事。反倒是要有「物」來被「心」所相應…才是「法」的真正根本處,但是只懂得「一切法由心想生」的「法」的這種人,就會拚命的想把「物」給空幻掉,於是到最後的結果……就只能把自己吊在「空幻」的「頑空」之中了。

因而這種人,一定要回溯四個進路才可以,那就是:1、必須先把「空幻之法」回歸到他們所確認的「心所認知就是一切法」的基礎上。2、然後,如實了解…會有這個「認知」其實就是因為「心」的「性、用」所產生的一種覺知。3、確認心的「性用」必須要有外境(物)的相應 才能成「法」。4、沒有「外境」(物),心的「性、用」將一無是處的成為焦芽敗種,也就無法成就正等正覺。

等自己確認了「物」本來就是如如存在的時候,到這時候才可以再談「心物相應」的另一種進路!否則,蛇吃自己的尾巴,不但不能「圓覺」,還只是成就了無意義的「一場空」而已。

讚 · 回覆 · 3 · 11月8日 11:13 · 已編輯

 

李一如 如是如是。

讚 · 回覆 · 1 · 11月8日 10:45

 

法界遊子 ●「法」以「心物相應」故,我們可以法爾如是的『看』到「心物相應」的『實質』法界…是怎樣的如如存在。

◎以「心物本有」而如如存在故,我們才能痛徹心扉的感悟而『實証』。

◎否則,我們只能在「法來法去」或「非法來非法去」的「感覺」中自以為是實証……

◎不好意思,那種「自我感覺良好」,其實也只還是一種「覺知」的遊戲而已,也就是說,還被「自己所認知的法」玩弄於股掌之中而不自知……。

◎這樣,又如何能跳出自以為是「諸法空相」的魔障呢?

◎佛法不壞世間法,菩提不離世間覺,妙哉!

讚 · 回覆 · 4 · 11月8日 11:03

 

陳月澐 喜樂平安

讚 · 回覆 · 3 · 11月8日 16:38

 

下接……(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界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